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2021-10-16 06:26吴淑芳雷华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多维度心血管心脏

吴淑芳 雷华冰

(宁德市闽东医院,福建 福安 355000)

冠心病是指患者向心脏供血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脏供血受限,心肌缺氧、缺血[1]。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20%以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治疗方法,通过改变血管狭窄部位以使患者心脏供血情况改变,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发生心脏缺血、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严重并发症[3]。因此,术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心脏康复预防复发成为临床上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明,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运动康复护理均能够促进患者心脏康复[4]。但将多维度护理干预应用于PIC术后患者中的有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给予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以探讨对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3)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肝肾损伤者;(2)伴有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心律严重失常者;(3)合并有其他器官严重损伤者;(4)有精神疾病难以配合研究者。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43±3.2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8.52±3.51)岁。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心电监护,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给医师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患者饮食指导、运动康复指导、心理干预并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讲。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包括:(1)术前,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并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2)建立患者个人信息档案,在进行PCI手术治疗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的相关事项、围术期应注意的问题和心脏康复相关方法和知识;(3)术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并总结目前患者存在的可能对患者心脏康复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对于患者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应进行知识宣讲以调动患者积极性进行改变,沟通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患者鼓励使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4)出院后,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向患者推送有关冠心病心脏康复护理的有关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和进行运动锻炼,建立打卡制度,对患者每日服药、运动情况进行监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躯体化症状评分和服药依从性评分,躯体化症状评分采用SSS量表进行评价,包括20个项目,各项目为1-4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躯体化症状越严重;服药依从性评分采用MMAS-8进行评价,包括8个项目,量表总分为8分,分值高越表示患者依从性越好;(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前叶舒张期E峰至室间隔的距离(EPSS)和E峰与A峰的比值(E/A);(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和护理6个月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SSS和MMAS-8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S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两组患者MMAS-8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MMAS-8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SSS和MMAS-8评分比较(x±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SSS和MMAS-8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n)SSS MMAS-8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3 43护理前38.25±7.14 38.31±7.22 0.04 0.97护理1个月30.29±6.83 34.67±6.96 2.95<0.001护理1个月7.14±0.71 7.23±0.65 0.61 0.54护理6个月6.92±0.59 5.83±0.61 8.42<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

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LVESD、EPSS指标更低,LVEF、LVFS、E/A指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比较(x±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43 43 LVESD(mm)30.25±1.72 34.10±1.86 9.97<0.001 LVEF(%)57.93±1.24 53.87±1.49 13.73<0.001 LVFS(%)26.78±1.13 23.45±1.32 12.57<0.001 EPSS(mm)7.26±0.94 8.76±1.05 6.98<0.001 E/A 0.98±0.22 0.86±0.17 2.83<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和护理6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包括药物、手术和介入治疗三种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因具有创伤小、有效率高、康复快的优势,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5-6]。PCI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病变部位狭窄情况,使患者短期内心脏供血情况有效改善[7]。但临床实践表明,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复发冠心病以及心律失常、心绞痛等不良心血管事件[8]。因此,术后给予患者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以促进心脏康复,减少患者术后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至关重要。

为使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有效提升,本次研究联合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多维度护理干预模式结果显示,护理1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SSS评分更低,护理6个月后较对照组,观察组MMAS-8评分更高,表明给予PCI术后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躯体化症状并有效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分析原因可能为:(1)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了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护理过程中提醒患者用药,可避免患者因药品过多或记忆力减退等原因造成的错服或漏服,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提高;(2)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减少因长期服药治疗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治愈信心能使患者配合治疗;(3)给予患者适当运动锻炼能够使患者增强机体功能,使患者心脏功能有效改善,促进患者心脏康复。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LVESD、EPSS指标更低,LVEF、LVFS、E/A指标更高,表明给予PCI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可能是因为通过运动训练能使患者心脏功能有效改善,按时服药也能对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产生积极作用[10]。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和护理6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给予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作用不明显。可能是因为传统护理方式的目的就是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该模式已较为成熟,且护理干预并不能消除相关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躯体化症状和服药依从性,使患者心功能有效改善,但对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作用不明显。

猜你喜欢
多维度心血管心脏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空间角与距离的多维度解法
多维度和谐共建育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