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心血管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探讨

2021-10-16 06:26田晓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例数心血管病情

田晓玉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00医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肌炎等均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以及控制难度大等特点,严重损害患者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其治疗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改善,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状态,使患者积极面对现实、正视病情,不断能够控制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够改善其生存品质,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并主动进行运动训练,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可改善其体质状况,降低病情复发率[1]。本次分别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和对比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我院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就诊,纳入病例经系统随机化法分成两组。纳入标准:(1)所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且无沟通或者理解障碍;(2)了解本次研究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有酗酒史、药物依赖史者。所选对象经系统随机化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67):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56.63±6.07)岁;心肌炎11例、心肌梗死14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冠心病15例、其他13例。参照组(n=67):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龄25-81岁,平均年龄(55.64±6.13)岁;心肌炎11例、心肌梗死13例、扩张型心肌病15例、冠心病13例、其他15例。本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且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参照组 提供门诊常规护理,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温馨、安静的就诊环境,加强巡视力度,了解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了解患者需求,及时为患者解疑答惑、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2]。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程长且复发率较高,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承受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均较重,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容易造成患者心率加快并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等临床症状加重,诱发各类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导致患者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据此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教会患者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乐观。多鼓励和安慰患者,消除或者减轻其潜在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而诱发心绞痛。根据心理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法,如激励、安抚、支持等,帮助患者明确自身心理问题及诱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通过暗示疗法为患者提供正面心理暗示,改变其负面态度,理性看待自身病情[3]。

(2)组织患者按顺序就诊,了解患者的需要及心理需求,候诊过程中向患者分发宣传册及图片等帮助其了解自身病情,如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3)护理人员应该仪容得体、举止端庄、文明交流,与患者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应采用恰当语言,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拘束感,了解患者疑虑并回答其问题,减轻患者的焦虑感[4]。

1.3 观察指标

(1)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并对比护理前后两组SAS与SDS评分;(2)制定教育满意度调查问卷并分发给患者,均全部收回,内容包括护理沟通、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基础护理等,指导患者自主填写,根据得分情况将护理满意度分为三级: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60≤满意度<90分)、非常满意(≥90分)。护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n(%)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以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及近似正态分布或者符合正态分布资料应用t检验,等级资料应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无明显差异,SDS及SAS评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得到改善,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x±s,分)

组别例数(n)SDS SAS观察组参照组t值P值67 67护理前56.45±5.64 57.03±5.52 1.043>0.05护理后45.36±5.12 51.23±5.09 5.181<0.05护理前60.12±5.37 59.89±5.25 0.972>0.05护理后43.02±5.05 50.47±5.11 7.034<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种类多,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及病情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患者生理上不但需要承受病痛折磨,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造成情绪波动并导致其治疗主动性和持续性受到影响,因此,根据患者心理特点为其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有助于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面对自身病情并主动配合治疗,既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品质[5]。

为患者营造安静、温馨的就诊环境,就诊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评估患者心理特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干预效果。护理人员必须操作熟练、衣着得体、语言文明,热情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拘束感。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性格特点并选择恰当的谈话方式,耐心回答患者与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还应该注重业务学习,不断丰富心血管医学理论知识及护理知识,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培训等形式丰富心理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护理技能[6]。

此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及SAS评分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后SDS评分、SA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其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为门诊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并认真配合治疗,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均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例数心血管病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