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10-16 06:26邓梅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年7期
关键词:心肌心肌梗死急性

邓梅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造成血流中断并使得局部心肌发生缺血坏死等表现的病症即为急性心肌梗死,该病存在骤然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以及临床死亡率高等特点,患者一旦发病必须立即为其展开救治以挽救其濒死心肌细胞,提高救治效率,保证救治效果,有效抑制其死亡风险,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2]。本研究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的方式观察和对比予以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救治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我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心肌酶检查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持续性压榨样剧烈胸痛感;(2)患者意识正常且在了解和知晓本次试验目的的基础上自愿加入;(3)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次试验方案。排除标准:(1)有精神异常或者认知障碍者;(2)先天性心脏病者;(3)多器官功能障碍者;(4)出现重度全身合并症者;(5)合并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内科疾病者。

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所选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36例。研究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2-81岁,年龄平均值:(54.35±5.09)岁;下后壁、广泛前壁梗死患者11例、前间壁梗死患者16例、高侧壁梗死患者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0-85岁,年龄平均值:(53.79±5.12)岁;下后壁、广泛前壁梗死患者11例、前间壁梗死患者15例、高侧壁梗死患者1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部位、年龄及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模式如下:

1.2.1 常规急诊护理流程 由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护理人员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并遵医嘱为患者提供急救护理,包括实施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予以患者氧疗及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1.2.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

(1)组建急诊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要求小组成员临床护理经验丰富,工作态度端正,责任意识较强,组织小组成员通过组间讨论及进行文献查阅等方式分析并汇总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中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风险,并由小组成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及患者实际情况对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优化、升级和完善,不断提高救治效率,推动救治过程顺利开展,最大程度地保证救治效果,维护患者生命安全。实施首次接诊责任制及等级责任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工作任务、实际工作量等制定急性心梗急诊护理方案,确保各个环节流畅衔接以使救治过程顺利开展。

(2)护士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定期培训。邀请急诊科及心脏科专家等为小组成员提供系统培训,如丰富小组成员急性心梗理论知识,通过模拟培训等方式提高小组成员急救技能等,每次培训后均需进行考核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和不足并及时纠正和完善,确保理论知识短板得到有效弥补,使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3)优化院前抢救流程。急诊科医护人员一旦接到急诊电话必须立即迅速通知救护车出诊(时间不可超过5min),出诊人员事先做好各项出诊准备工作并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到达事发现场后确保各项急救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达到事发现场后迅速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可减轻其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其心肌疼痛等症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如心率、呼吸节律及血氧饱和度等。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以便能够立即遵医嘱用药以稳定患者生命体征。转运过程中取患者合适体位,为了避免患者气道被堵塞而导致其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应使患者头部歪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对患者心肌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针对性救治措施,如除颤、气管插管,转运途中临床医生即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及并及时向急诊科医生反馈评估结果,有利于急诊科医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治方案。

(4)优化急诊接诊流程。入院后急诊科医生需立即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时间不得超过5min,明确病情后需要立即进行分诊治疗,予以患者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心肌酶谱检查等必要检查,待病情确诊后立即展开急救。

(5)优化介入手术流程。静脉通路建立后实施过敏试验、备皮,予以患者心理支持及心理疏导,稳定其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减轻其恐惧感或者焦虑感,避免不良情绪加重不良应激反应。

(6)优化信息传递流程 确保信息能够流畅传递,保证交接工作过程中信息准确。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并进行组间对比。

(2)对比护理后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3)统计两组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并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并以t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救治指标用时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更短,两组救治指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救治指标用时(x±s,min)

表1 比较两组救治指标用时(x±s,min)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36 36分诊评估时间1.16±0.32 2.87±0.34 21.975<0.001急诊室救治时间33.24±4.56 47.25±4.52 13.092<0.001心电图时间4.50±1.01 6.15±0.97 2.138 0.036抢救时间39.56±4.23 59.34±4.19 19.933<0.001

2.2 护理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占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Ⅲ级及Ⅳ级等心功能分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护理后两组心功能分级[n(%)]

2.3 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护理后两组并发症[n(%)]

3 讨 论

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病,急性心肌梗死诱因主要为心肌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闭塞而影响心肌正常供血,以胸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濒死感,该病进展迅速,临床控制难度极大,一旦发病必须刻不容缓地为患者提供救治措施以降低其残疾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必须不断提升急诊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提高救治效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挽救[3]。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救治及护理密切配合对于提高救治效果以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救治效率并保证救治效果,优化接诊操作流程,可缩短急救准备时间,有效疏通患者梗死血管,救治过程中注意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其情绪状态及病情,实施首诊负责制度并做好急诊交接工作等可减少护理差错并降低护理风险,能够保证救治效果[4-5]。

此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更短,心功能改善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综上所述,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可使救治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还能够保证救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还可减少相关并发症。

猜你喜欢
心肌心肌梗死急性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心肌桥是什么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藏在心里的“桥”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