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蔓 欧彦麟
[摘要]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核心价值与核心使命。将“三全育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有机融合,通过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四方联动”实现全员育人,通过引航、护航、保航、助航“四段融通”做到全过程育人,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全方位育人,创新“三全五育”体制机制,构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和全过程育人的格局,以深化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立破并举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三全五育
[作者简介]胡颖蔓(1974-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政工师,硕士;欧彦麟(1970- ),女,湖南宁远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湖南 株洲 41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株洲市社科一般课题“‘三全五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创新提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SK202113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985(2021)19-0053-05
众所周知,“三全育人”是一种全面、系统、动态的思政育人模式。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核心价值与核心使命。如何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形成长效机制,是各高职院校亟待研究的问题。将“三全育人”模式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全员”力量,挖掘“全过程”育人渠道,探索“全方位”的育人方法,开展“四方联动、四段融通、五育并举”的提质行动,创新“三全五育”体制机制,构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和高职院校“大思政”格局,以深化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立破并举与创新发展。
一、全员育人实现“四方联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辦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从教育的主体角度来说,全员指的是社会全体成员都有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形成全面的、完整的、“人人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影响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育人的“全员性”,可在政府引导下探索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所组成的“四方联动”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凝聚育人合力,实现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育人。
(一)学校育人:“独角戏”到“大合唱”
学校育人是全员育人的重点和主体,指学校内部层面上的全员性,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的育人体系。学校育人是涵盖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资助育人等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采取“三层”育人主体和“两项”育人机制,从制度上规范育人,实现学校育人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全员行动。一是“三层”育人主体。高职院校可采取教职工的分类、分层引领的方式,从三个层次提供育人的平台和要求,实现校内育人的全覆盖。实行“班导师”引领育人,明确领导干部带头育人的要求,全体校党委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班级,并担任班级的“思想导师”,参加班级主题班会和活动;兼职辅导员参与育人,鼓励职能部门一般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参与育人,通过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直接深入班级参与育人工作;专职辅导员兢于育人,完善学生工作和辅导员相关管理办法,督促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系统人员兢于育人,保证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使学生思政工作专职人员有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发挥育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两项”育人机制。高职院校制定激励与约束结合的育人机制,提升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全员育人变被动为主动。用激励机制鼓励育人,严格落实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岗位特殊绩效津贴;选树育人的先进典型,开展评选“师德师风标兵”“最美班主任”等活动。用约束机制要求参与育人,严格专兼职辅导员等考核管理,担任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作为优秀青年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评先评优,以及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探索新进青年教师在辅导员岗位任职三年的制度,对青年教师入校深入学生、深入班级予以强化。
(二)社会育人:“请进来”到“走出去”
社会育人指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全社会支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宣传、新闻、文艺、出版等坚持弘扬主旋律,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形成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方式来获得社会育人资源,实现学校与社会联动育人的目的。采取“请进来”——特聘班主任方式,聘请社会名人、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职教集团成员以及校友资源,担任荣誉教授、班级顾问或校外班主任。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访谈及定期参加班级活动等多种形式,彰显成长经历、人生轨迹和成就,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职业生涯。实施“走出去”——社会实践模式,社会实践是学校引导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结合地方产业经济特色,发挥专业和特长优势,利用“三下乡”和毕业顶岗实习开展实践锻炼,是出成果、做贡献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高职院校可以从时事形势、社会热点问题、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教育服务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家庭育人:校外参与到走进校内
家庭育人是每个家庭都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全员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教育阶段家庭育人仍然不能缺位。高职院校与学生家庭之间应搭建起“连心桥”“互通桥”等互动平台,家长从校外参与到走进校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双向沟通、积极互动,形成学校与家庭联动的育人机制。家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可开设家长课堂,通过系统培训、榜样示范和倾心打造,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有效、创新性的指导,使家长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学会育人。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并定期召开家长线上座谈会,就学生学习、就业等学校和家庭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改革决策会议,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参与学校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引领积极舆论导向,为学校创品牌、树形象做贡献。
(四)自我育人:自我管理与参与管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自我育人是指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过程中实现知行统一。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以及共青团组织等平台,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实际,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还可通过聘任主要学生干部担任校长助理以及相关行政岗位的助理等,让学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把学生的智慧和热情变成推动学校发展前行的动力。
二、全过程育人做到“四段融通”:引航、护航、保航、助航
从教育的时间角度来说,全过程育人指的是以学生在校成长发展的过程为主线,也就是从迈入大学校园到毕业离校直至走上工作岗位,学校将育人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阶段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学习。全过程育人是“三全育人”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建立在校三年以及毕业后的“四段融通”育人体系,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首尾呼应,形成完整闭环,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工作。
(一)引航行动:我与大学
引航行动是学校在学生入校第一年启动“我与大学”主题教育活动。它是以道德养成为工作主线,从入学教育入手开展的“重养成、守纪律、遵规范”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塑造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优化道德素质,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一是聚焦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引领、法制安全教育、学习生活适应教育等关键环节,通过“学党史”、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爱党爱国爱校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二是聚焦校纪校规教育,以“学规范、守纪律”“学风、考风教育”“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光盘行动以及学生志愿服务等各种形式与载体,使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意识,培养其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
(二)护航行动:我与专业
护航行动是在大学二年级推出“我与专业”主题教育活动。它是以专业培养为工作主线,从成长成才入手开展的“重锻炼、强专业、提能力”的教育活动,旨在加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和爱好,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专业强校、专业报国。一是聚焦专业技能大赛,组织校内专业技能比武,指导学生参加区、市、省、国家以及世界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校园掀起学专业、爱专业、比专业的氛围。二是开展“专业与人生”对话活动,通过专业知识讲座、座谈,各类专业为主题的文化艺术节等,与学生交流心声,营造一个“专业育人、协同创新”的平台。
(三)保航行动:我与职业
保航行动是在大学三年级紧扣“我与职业”主题教育活动。它是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工作主线,从毕业教育着手开展的“知感恩、强素养、担责任”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知荣明耻、遵纪守法的职业操守,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职业责任。一是聚焦就业创业教育、职业意识和品质教育、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开拓创新。二是形成就业帮扶帮帮团,领导干部对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党员对点就业困难学生,热门专业生对点冷门专业生等,保航学生先就业、再择业,能就业、就好业。
(四)助航行动:我与未来
助航行动是在学生毕业后学校围绕“我与未来”开展的主题活动。它是以检验育人效果为工作主线,从跟进走訪入手,开展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帮助,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生活状态,助力由校园学子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三、全方位育人落实“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
从教育的空间角度看,全方位育人强调利用好教育环境,搭建好教育平台,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成长成才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站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度,建立“五育并举”的多角度育人体系,同步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以德为先、以智理德、以体成德、以美润德、以劳树德,形成德智体美劳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有机整体,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一)立德树人,以德为先
德是人性之魂,人无德不立。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德育指引方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立德树人重在以德为先、以德铸魂,高职院校应通过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社团+社团思政”体系,将课上课下、校内校外、隐性显性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德育体系。一是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课程是高校育人的主体,高职院校通过建立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大课程,形成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思政选修课为骨干、通识课为支撑、专业课为辐射的同心圆的课程思政体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品德修养。二是创新“思政社团、社团思政”。对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构建以“思政社团、社团思政”为核心的课下育人体系,立足思政社团,将德育根植学生社团活动,全面覆盖并贯通社团活动全过程,打通课下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实现育人的润物无声。三是完善德育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以理论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等为评价内容。
(二)融德入智,以智理德
智育特指通过学校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对学生智力、能力的教育。智育是德育的认知基础,聚焦教学,打造创新能力提升新范式,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高职院校要在智育中融入德育,以智理德。一是落实“三教”改革要求。“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各高职院校面对师资配备不足、优质教材缺乏、教学内容偏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浓等问题,必须提升教师能力,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实施课堂“革命”,形成融通理德、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标准、教师标准和教法标准。二是强化学风育人。高职院校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组织纪律,具有正确的认知水平、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加强课堂文明教育,狠抓学生到课率、抬头率和前排就座率;加强诚信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严格学业标准,创新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严把出口关,将学业和综合素质成绩作为学生毕业以及学生奖项评定的重要观测点。
(三)锤炼意志,以体成德
体育是为增强学生体质,传授有关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为全面素质发展提供身体条件。高职院校应聚焦兴趣引导,营造“终身体育”的校园新风尚,加强体育育人,体育孕育品德,以体成德。一是试行在校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提升运动技能,贯通体育道德、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风尚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和优良的意志品质;优化体育课程评价,建立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要求为基础,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贯通持之以恒等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鼓励竞赛育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市、省、国家级的体育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1~2项运动技能,通过体育竞赛,贯通机智、勇敢、灵活、顽强与坚毅的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公平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和奋斗拼搏的精神。
(四)净化心灵,以美润德
美育是美学教育,又称审美教育。美育培养审美素质,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心灵的体操,具有道德教化功能,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树立对真善美的追求,聚焦文化传承,锻造“人人向美”的育人新格局,树德育美学观,以美润德。一是推动公共人文德育,将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对于美的鉴别力,提升学生艺术技能和兴趣。构建灵活多样的美育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形成艺术爱好,拥有基本的艺术素养,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情操。二是倡导活动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传播贯彻政治主流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衔接区域文化、对接企业文化、传承特色文化等。通过形象性和情感性改变传统德育重理性和灌输方式,用美育的浸润陶冶,实现育人的潜移默化。
(五)知行合一,以劳树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的价值和弘扬劳动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领和精神支撑。劳育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手脑并用、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高职院校应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基本劳动技能,塑造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劳动情怀,强化劳动育人,以劳树德。一是落实劳动教育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创新规范劳动课程的教学方法,编著符合高职特色的劳动教材。从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入手,通过认识劳动、崇尚劳动、体验劳动、科学劳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和劳动品质。二是突出实践育人。结合高职院校特性和学生特点,组织以实习、实训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探索劳动清单制,通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实践劳动和职业体验劳动等,构建以实习实训,参加宿舍劳动、校园公益劳动、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组合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高职教育劳动目标重在养成劳动习惯,具备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公益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教育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艰辛,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引领知行合一,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郑秀英,李涵.全员育人的内涵、意义与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13(2):63-64.
[2]冯建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理据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3):5-14.
[3]陳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育人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文汇(下旬刊), 2020(5):3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