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指向、机制及路径

2021-10-14 22:20高羽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机制专业

[摘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而办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关键在于专业建设。首先,要明确目标指向,即主要为增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奠定基础,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支撑,为满足我国产业形态高级化变革需求提供保障。其次,要强化机制构建,加强前期研究分析,健全调研论证机制;打造专业标准体系,构建示范引领机制;降低专业管理重心,实行动态调整机制;评议专业建设成效,建立质量保证机制。最后,要探索具体路径,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找准专业发展方向;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持续提高专业教育水平;加快专业数字化改造,紧随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机制

[作者简介]高羽(1981- ),女,山东兖州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重庆  4015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与路径分析”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YJAZH02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9-0019-08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层次停留在专科层面,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兴起,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适应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专业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的基础,新时期我国全面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设工作,应以专业建设为载体,实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层次的整体跃升。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条件、程序、要求以及监督工作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随着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逐步推进,学界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支撑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对此,本文拟从目标指向、机制构建与具体实现路径层面展开研究,以期更好地指导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工作。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目标指向

(一)为增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奠定基础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其核心是职业教育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和终身性的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专业作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基本单元,同样应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层次职业教育需求为建设目标。

一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社会由中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经济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增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要体现在专业建设适应这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上来。首先,我国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二、三产业共同带动转变,服务业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新趋势,在专业布局上要适当向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倾斜。其次,我国需求结构正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消费成为压舱石。国内消费的繁荣,需要我国培养更多消费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发适应民众消费升级的新产品,创新消费市场的新经营模式。因此,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应适应内需扩大的国内消费形势,注重与消费需求端的对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后,我国开放格局由低水平对外开放向全面开放新格局转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新的对外开放形势,要求我国培养更多通晓国际事务、谙熟国际规则、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了适应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本科职业院校必须在专业建设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二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注重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职业教育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社会生产和民众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经济结构更加复杂。依托经济变革和新技术应用,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三新”经济,正深入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催生了众多新岗位、新职业,如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信息安全测试员、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随着新岗位、新职业的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需求也随之而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增强适应性,必须瞄准全社会诞生的新职业教育需求,面向“三新”经济,积极设置与新职业、新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满足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教育需求,助力新经济快速发展。

(二)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在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過程中,应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要通过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夯实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的根基,为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一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注重专本衔接。终身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趋向。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终身性突出表现为人才培养的贯通性,即技术技能人才从中职到高职、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逐级培养。因此,要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打通职校学生的学历通道,在专业建设上必须强化专本衔接。在专业结构上,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的专业目录应保持较高的衔接度,尤其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所对应的专业;在专业深度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知识深度与技术难度应明显高于专科高职教育,但在体现出知识深度、技术难度的层次性差别的同时,也不宜拉开过大的差距,避免专科学生升入本科教育阶段后出现知识断层的情况。通过在专业目录结构与专业深度上对专科高职教育的呼应和关照,不仅可以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做大规模创造有利条件,也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注重职普融通。在我国大力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的背景下,职普融通发展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然而,推动职普融通发展,除了教育模式、教学制度、招生考试等体制机制建设层面的配合与协同以外,最关键的工作即在于专业层面的融通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在理念和实践层面,应高度重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在规划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制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时,应适度参考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模式,体现两者在专业建设上的关联性;在设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内容时,除了要突出实用导向外,还应注意与普通高等教育内容的互通,从而搭建人才多样化成长的“立交桥”。

(三)为满足我国产业形态高级化变革的需求提供保障

当今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速演进,国际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与博弈日益激烈。我国为争夺全球产业版图与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正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形态高级化。面向我国产业形态高级化的变革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以适应和满足我国产业形态高级化变革的需求为目标,为其提供全面的保障。

一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为产业形态的数字化变革提供保障。“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我国产业形态高级化的集中体现,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产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支撑产业链全面实现智能化生产与网络化协同,帮助企业减少用工和运营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坚持面向产业形态的数字化变革需要设置专业,并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式打造专业布局生态。首先,本科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数字产业经济发展需求布局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尤其是要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新技术进行专业布局,以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用人需求。其次,本科职业院校要深入实施数字化改造,将数字技术引入日常专业教学活动之中,打造专业建设的信息化升级版,让数字技术的基础性应用成为每一个本科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技能。

二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要为产业形态的集成化变革提供保障。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加持下,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关联产业之间,越来越呈现出组织融合加速、企业边界模糊的新特征,跨行业、跨领域的商业整合层出不穷,产业集成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朗。产业集成化本质上是技术的复合化,即更多生产技术、更多生产环节通过技术的复合化而被整合进一个功能高度完备、集成程度极高的生产系统中,使得产业链上原有的诸多工序和环节被淘汰。面对技术复合化带来的产业形态变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紧跟国家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发展的前沿,推动专业建设集群化,大力发展专业群,同时还要注重建立和发展交叉专业,着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确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集成化发展的用人需求高度匹配。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机制构建

(一)加强前期研究分析,健全调研论证机制

专业设置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专业布局,不仅能为本科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能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创造有利条件。我国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上,要加强前期研究分析,健全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机制,保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是建立政府引导机制。各级政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威主体,掌握着地方社情、民情、教情等相关信息。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可以对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定期发布报告,引导本科职业院校合理布局和设置专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据各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模,定期公布区域内各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状况信息,科学引导本科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方向,避免重复和盲目建设。

二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快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布局与设置的研究论证工作,建议由校内学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牵头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吸引专业骨干教师、地区企业界资深人士、行业专家等主体的参与,对学校专业规划、设置、调整以及改革等进行论证研究,充分保障专业建设的科学性。

三是建立专业设置调研论证工作机制。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立专业设置调研论证工作小组,定期深入区域行业企业,对产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状况及职业发展情况。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地方产业发展动向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就业趋势,形成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为专业设置以及优化调整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

(二)打造专业标准体系,构建示范引领机制

标准是保障专业建设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石。要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专业标准体系,发挥好专业建设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健全专业标准体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要顺应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以行业产业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紧盯科技应用前沿,兼顾行业、区域及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合理性、高水平作为专业标准的构建目标。在实践层面,专业标准要坚持社会需求导向,明确专业关联产业、行业的用人需求,明晰专业定位,找准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职业素质和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点,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际情况,通过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建立科学、先进、全面的专业建设标准。在专业标准的应用过程中,本科职业院校应通过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深化“三教”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等方式保障相关标准有效执行。同時,辅之以质量评价、成效反馈等手段,及时发现并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推动专业建设标准的动态优化。

二是完善专业标准内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内容规划设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当前我国专科层次的专业标准内容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专科职业教育的延伸,为体现上下衔接、贯通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议参照我国专科层次的专业标准,结合本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规格特点和目标要求,从整体上设计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内容,通过专业标准内容的具体条目和内涵来体现人才培养层次上的差异。在实践层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标准内容应全面覆盖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能够体现“三教”改革的内在要求,具体应细分为人才培养规格标准、教学标准、教材标准、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等为重点的系列标准。同时,结合各地本科职业院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可以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产业界资深人士,联合研制开发具有新时代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建设标准。

(三)降低专业管理重心,实行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管理作为专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成效。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应重视专业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科学规范、适应我国国情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本科专业设置实行的是备案和审批制,基本流程为本科高校每年在规定时间内向教育部提交专业申请资料,由教育部通过官网进行审查意见的公示,公示期满后,学校对收到的各方反馈意见进行研究处理,此后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递交相关资料,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审核,并汇总上报至教育部,最后由教育部统一公布备案结果。专业备案和审批制的优点是流程规范、标准化程度高,缺点则是灵活性和针对性不足。普通本科教育以专业理论知识教授为主,各个学科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客观性强,在专业管理上适于采用备案和审批制。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面向行业产业生产实践的高等教育类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产业领域实践知识更新速度快、技术工艺革新频率高,在专业管理上实行备案和审批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有效发挥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

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管理上,应充分体现类型特征,适当降低管理重心,赋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本科职业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教育部可以研究制定适用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指导性专业目录,在此基础上,将相关专业统筹管理的权限适时下放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管理机制的灵活性,允许本科职业院校在指导性专业目录范围内自主设置及调整专业,按照“省级统筹管理,院校自主决策”的办法,建立专业动态管理机制,紧跟生产技术工艺革新步伐,及时淘汰过时专业,适时设立新专业,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动态调整。

(四)评价专业建设成效,建立质量保障机制

完善的评价可以科学判断建设成效,明确下一步的建设方向,实现以评促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建立以专业建设成效评议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专业建设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弥补不足。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评议逻辑上包含了信息收集、评价与诊断、信息反馈三个基本环节,与之相应,专业建设评议机制应包含信息收集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三个组织部分,每一个部分可以由专业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中,信息收集系统的人员可以是院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任务是全面收集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常态数据,了解专业建设与专业教育等各方面的情况,为专业建设成效评价与诊断提供依据。专业建设评议与诊断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承担该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谙熟专业建设、专业教育、专业管理等相关理论与实务的专家学者,具体人员可由本科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者、校内外专家等组成,主要任务是依据专业建设标准,对标专业建设目标,利用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通过对专业建过程有关信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判专业建设的成果成效,形成评议与诊断报告,引导和推动专业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信息反馈系统作用是将专业建设评议与诊断环节生成的信息,及时傳达反馈给专业建设相关单位和教职员工,便于相关人员尽快处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建设评议信息反馈系统建设应遵循就近就便的原则,可以直接依托院校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反馈,确保信息反馈的及时、准确、有效。

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质量保障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多方位考量,既要考虑到影响专业建设的外部因素,如国家和社会对各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要考量专业建设的内部因素,如院校的办学实力和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成效评议绝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创造便利条件,鼓励校内外各类主体、利益相关人员参与评议工作,广泛地收集相关信息,听取各界意见,不断完善专业建设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明确专业建设目标,找准专业发展方向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采用现代目标管理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明确专业建设方向,规制专业建设过程,落实专业建设责任制,提高专业建设效益和质量。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建设目标。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是专业建设目标的三个维度。因此,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牢牢立足院校办学实际,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设定专业建设目标。需要明确的是专业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其目标应包含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机制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目标、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教学条件建设目标、社会服务能力目标等多方面的内容,基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层次和规格,完善各项目标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专业建设目标时,不能只采用文件化、理论性、普适性的表述方式,而应当含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质量描述,确保相关内容可实施、可检测。

二是寻求差异化专业发展方向。以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壮大规模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结构的失衡。新时期,我国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上要吸取以往教训,走差异化的专业发展道路,避免出现专业重复建设的问题。各本科职业院校应深刻认识到特色化是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紧密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特色专业,围绕特色专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并且,随着行业产业的变化发展,本科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目录和建设管理方法也应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

(二)强化课程、教材建设,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课程是专业教育的落脚点,教材是专业教育的基石,课程与教材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专业教育的成效。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持续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把控好课程与教材开发、应用的各个环节,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

一是加强课程建设,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类课程开发上,要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把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开发建设的核心,按照模块化、系统化的思路,一体化设计专业知识课程、实践课程和教学过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应做好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适配,使课程目标聚焦于专业对应岗位或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上,在不同类型专业课程之间形成高度适配的关系。在课程开发工作上,本科职业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动,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产业生产工艺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与行业企业、校内外专家联合开发专业课程。在课程结构上,本科职业院校要规避传统高等教育以学科知识为归依的方法论倾向,打破“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学科式课程结构,构建以“公共技术平台+应用能力模块+专业方向”为重点的特色化专业课程结构。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提升专业教育内容供给质量。本科职业院校在专业教材建设上应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建立规范的教材选用制度,建立严格的教材审批征订制度,通过规范教材选用流程,筛除质量平庸的教材,发现优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上,应由本专业的教師共同参与,保障每一位教师都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言权,再结合专业教研室的研究和院系教材管理部门的论证,选出最适合院校专业教学的优质教材。其次,要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选用教材,在教材的选用征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的特色化要求,保障专业特色在教材中有所体现。最后,本科职业院校应加强自身教材编写能力建设,整合资源开发高质量专业教材,并能够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创新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多样化的教材形式。

(三)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师资不仅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础支撑。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大师资建设力度,通过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高水平、高质量建设。

一是健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本科职业院校建设优质师资队伍,首先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具体可以将专科教师相关标准进行上移,确定各学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标准和聘任标准,在具体指标内容设定上,应涵盖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技术应用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主要内容。

二是完善“双师双能型”教师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各本科职业院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实际,基于专业建设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深入进行分析研究和调研论证,制定科学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明确“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条件,相关标准和条件应尽量细化和量化,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在“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过程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最后还应注重认定结果的应用,根据认定结果对符合条件、达到标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创新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本科职业院校要在建立健全传统性、常规化的教师培养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教师培养和发展机制,持续做好教师教学团队的培养提升工作。在具体操作上,本科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训师资的“牛鼻子”,建立企业实践、项目实践和全员轮训“三位一体”的常态化教师培养制度,使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能够有机会参加一线项目培训工作,持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锤炼工程实践素养。

(四)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持续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是建设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专业教学模式,持续增强专业的发展基础。

一是明确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的主要原则。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强调人才培养的技术应用性。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首先,要遵循突出技术应用特色的原则,注重技术的应用能力、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构建专业教学模式。最后,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设计人才培养规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端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自身终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构建“政府主导、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校企“双元”育人是我国各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遵循的共同范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模式,也需要遵循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构建“政府主导、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政府要切实承担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科学制定区域内高水平、综合型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综合利用“财税+土地+信用”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行业企业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积极性,为本科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发挥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与行业企业管理者及技术骨干共同编制实训教学大纲,制订实训教学计划,设置实训项目,编写实训教材,建立科学、规范、安全、有序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加快专业数字化改造,紧随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

在新的科学技术变革和经济发展形势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本科职业院校应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对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抢占数字化人才培养竞争的高点。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本科职业院校要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进行专业数字化改造,需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以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力量促进各级各类主体的协同联动,推动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为此,各级政府应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产业数字化政策指导,健全数字经济法律保障,加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数字化治理模式,建立数据共享激励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实现数据共享创造优越的制度环境,也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数字化改造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

二是加快信息技术升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应用能力。本科职业院校要实施专业数字化改造,首要工作就是加快校园信息技术升级和应用。一方面,本科职业院校要加大资金资源投入力度,引进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形成覆盖全面、应用方便的数字化校园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功能完备的数字化专业教学场所;另一方面,教师在专业教育实践层面,应注重对学生数字化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结合教师角色搞好数字化转型、课程教学数字化重构、学习方式数字化创新,培养更多数字化应用层面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忠,王晨倩.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的逻辑意蕴与应然架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7):25-30.

[2]连晓庆,吴全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位探索:现实诉求、秉持原则与考量维度[J].职教论坛,2021(5):12-17.

[3]郑洋.地方高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的逻辑耦合与实现理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1(8):11-15.

[4]井文,匡瑛.我国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逻辑机理与管理机制——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5):13-20.

[5]聂伟.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怎么设[N].光明日报,2020-04-28(13).

[6]孟瑜方,徐涵.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6):9-15.

[7]朱国华,吴兆雪.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7(4):16-24.

[8]陆素菊.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J].教育发展研究,2019(7):35-41.

[9]王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怎么办?——基于不同专业办学内涵论争的初步探讨[J].职教论坛,2021(3):36-42.

[10]邢晖,郭静.职业本科教育的政策演变、实践探索与路径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33-41+86.

[11]刘冬冬,程广文.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消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34-37.

[12]赵晓东,张磊,陈立民.新发展格局下本科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演进理路与发展逻辑[J].教育与职业,2021(12):27-3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机制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部分专业介绍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