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讲故事一直是每个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这一综合技能水平还比较低,他们的讲故事能力还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技能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讲故事技能;训练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幼儿教师工作岗位的实际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定期进行丰富有效、具有针对性的讲故事语言技能提升训练,以达到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和适当的生动情境准确地讲述每个故事的水平,从而提高讲故事的可听性。
1学前教育专业讲故事技能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讲解和故事理解能力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将自己讲故事的技能理解为故事背书。根据笔者近年来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实践中的观察,一个班级中大约有一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讲故事能力比较差,故事讲述的整个过程都很生硬,没有任何起伏,也没有任何情感,讲故事的人很少有面部表情,使生动有趣的故事变得枯燥乏味。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1学校思想形态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传统目标是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知识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优秀的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注重弹、唱、舞、画、说、写六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只是加强对学生弹、唱、舞、画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说和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主要花在舞蹈、唱歌、弹钢琴、手工等专业技能课程上,而忽略了讲故事技能的训练。
1.2课程实践机会少,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指导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很多课程,专门的“讲故事”课程却很少。唯一涉及讲故事的教学是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幼儿故事”中的一节。讲故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总共不到10个学时。在少课安排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讲台上练习,也不可能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个学生。因此学生无法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讲故事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1.3学生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紧张情绪
由于一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较差,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自卑情结,因此在别人面前讲故事时就会紧张,导致讲得不好。这样,学生很难建立讲故事的信心,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技能的训练
2.1引导学生正确收集故事素材
指导和帮助学生收集高质量的故事材料是技能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收集故事材料将直接决定学生如何驱动和表达故事内容。基于这种理解,故事材料的选择应该是重复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选择有代表性的儿童故事。同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故事的人物特征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即选题要具有代表性和适宜性。第一,故事内容要体现历史文化性质。在引导学生选择儿童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故事内容,能对儿童进行适当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儿童故事给孩子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著名的代表性作品。在具体训练中引导学生对过去的经典儿童故事有足够的理解。例如通过讲述《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故事,让孩子们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第二,要适应当前的社会新时代。也就是说,故事素材的选择要考虑到时代的特点。传统的歷史故事可以让孩子了解历史,吸收中国历史文化积累的精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内容必然会出现。例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能够反映这些主题的儿童故事也应该在教学中得到适当的体现。第三,故事应该具有教育意义。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故事本身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就像《说大话的狮子》这个故事一样,它可以告诉孩子们吹牛是不可取的,做事情应该体现在个人行动上的能力,不要骄傲,脚踏实地去做。幼儿教师如果善于用故事启发幼儿,会比上千次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二是,以良好的教育为目的。有些故事虽然具有教育意义,但内容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因此,在故事选择上也要考虑故事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四,故事本身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在选题时应该以对话较多、情节生动、角色丰富的故事作为首选。这样的故事内容不仅会让孩子们觉得有趣,而且对讲故事的人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同时,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故事叙述中,也要重视故事的生动性,这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在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实用性和故事来源渠道,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综上所述,选题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2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说、唱、画、弹等基本的幼儿教育专业技能。所以学生除了上好唱歌、舞蹈、画画等基础课程之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上好故事情境表演等专业课程,要打破学校传统的每天背诵有关故事表演内容的学习僵局,理解和准确分析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主要人物,通过各种模拟化的情境表演使整个故事生动逼真、身临其境。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讲故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实践活动,好的文学故事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了解生活等,从而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
2.3提升讲故事的声音表演技巧
从声音本质上来讲,声音的表达就是通过发音语气、语调和发音语速的不同变化来体现、表达一个人物的不同心理情绪和情感,以及通过不同的语调、音色所表现代表人物的不同形象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专业培训。首先,处理好声音叙事表达语言和声音角色扮演语言,塑造好一个声音人的形象。在讲故事时还要特别注意理解作者的人物叙述主体语言和其他人物叙述语言的根本区别。叙述者的语言既要充分体现人物叙述者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一种客观性,声音表达要自然、流畅,还要充分体现人物叙述者的各种感情、态度、语气、速度、节奏等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并且要注意叙述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其次,把握每个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角色感"。如何通过人物声音的不断变化运动来准确表现一个人物的复杂性格,揭示一个人物复杂微妙而丰富多彩的精神心理活动,就要准确把握所讲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口语言行和心理活动,分析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从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中深入挖掘不同人物的发音语气和声音语调,学会如何改变人物语气,用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语调等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并根据不同人物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特点把握故事节奏。比如在动物童话故事电影中的常见形象,猴子聪明伶俐,因此声音和嗓音高而精细,前面的字讲得快;而小熊憨厚老实,说话时的声音就应该低而粗,后面的字讲得慢。一些强势的英雄角色通常说话声音低沉,语言饱满而有力,而一些弱势的英雄角色通常说话则是声音半空半实,语速缓慢。有些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各种不同语调的声音训练,而产生不同的具体声音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完全通过区分不同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变化来对声音进行调整,产生身临其境的声音真实感,激发声音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
3结语
总之,讲好一个故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实现的,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系统的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训练。为了更好地培养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讲述和故事写作能力,学生应该多学习借鉴、模仿一些优秀的讲故事作品,使故事讲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这样才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朝霞.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讲述训练的若干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48-50.
[2]邹丽君.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讲故事的技巧[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143-145.
作者简介
贾晓真(1991.10一),女,郑州人,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