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雪
(昭通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以成语为代表的汉语四字格词组,体现了中国人“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倾向。四字密而不促,形式上对称整齐,节奏上和谐明快,在现代汉语中保持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王文斌、高静2019)。邢向东认为四字格是方言中一种非常发达、常见的口语成语,由此提出四字格是一种“词套子”,并且认为它比较适合运用构式语法理论进行考察( 邢向东、王兆富2014) 。昭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下的西南次方言,其中也有大量四字格词组活跃于日常口语之中。
本文从构式语法视角出发,分析昭通方言四字格结构形式及语法功能皆遵循于汉语语法系统,能产性高、生命力强,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点多样,表义细腻丰富。作为地方特色词汇的代表,昭通方言四字格也承载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
汉语语法系统内部的词和句这两个语言层面共通共融,四字格成语作为比汉语双音实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与之相当的语言单位,既扩展了词构特点,又融汇了句构规则,凝练简约,内涵深刻(王文斌、高静2019)。昭通方言词构与普通话相比虽小有殊异,然总体而言其语法仍遵循汉语之语法系统。具体来看,昭通方言词汇中的四字格构式,大致分为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及拟声词四大类别。
复合式四字格指由四个不同词根结合而成的词,在昭通方言中数量广泛,是昭通方言词汇中非常能产的构式之一。从词根与词根的关系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联合式
指由一对词并列组合而成。其中两组词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两两对举,亦称并列式。由其内部构成不同,又可细分。
(1)主谓+主谓
该构式中的谓语既可由动词充当,亦可由形容词充当。如:
本干利无 烟秌火燎 嘴尖毛长 脚粑手软 脚勤手快
(2)定中+定中
此类结构中,中心语为名词,定语修饰限定中心语。如:
恶声赖嗓 虎声谤气 夹舌唠巴 黑脚潦手 懒心失肠 浓脂腴儓 黄烟黑洞 清汤寡水 残汤剩水黑枝墨叶 黑更晚夜 巴心实意 精脚亮板
(3)状中+状中
此构式中,中心语是动词,状语修饰限定中心语。如:
活喊辣叫 急捞饿叉 横扳直跳 大帮小补
(4)述宾+述宾
此构式中,宾语受前述语成分支配或关涉,述语成分既可由动词充当,又可由谓词性成分充当。如:
拖儿带崽 把劲着力 巴心实意 起心动意 忸头怩颈 扯白撂谎 嗑牙料嘴 嚼舌溜根 嚼筋拌蒜舍嘴失脸 颤淋抖壳 无知倒识 牵丝绊藤 飞金杠银 争狠赌气 出手动脚 空脚打手 晕头颤脑 翻汤簸水 疯天磕地
(5)述补+述补
此构式中,动词作中心语,后接修饰限定的补语。此结构在昭通方言中数量不是太多。如:出干打净。
(6)名词并列
此构式中,四字皆是名词。如:人天面地。
2.偏正式
此构式中,定中结构数量较多,即多由名词或名词性成分充当中心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修饰语。如:
朗天晌午 花心婆娘 大眼活路 露水摊摊 大新正月 某人三四 布头脑脑 青头姑娘 焉败老者小嫩苔苔 反帮皮鞋 蛇皮口袋 劳什口袋 针线簸箩 大白(儿)青天 花麻缭嘴
3.主谓式
此构式中,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由动词、形容词谓词性成分充当,表示被陈述与陈述的关系。如:
天花乱坠 耳皮翻茧 一马跑过 眼泪婆娑 好木生根
4.述宾式
此构式中,述语由动词或谓词性成分充当,宾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宾语是述语所表示的动作或现象所支配或关涉到的对象。述宾式结构中的宾语通常亦是昭通方言中的三字格俗语,此类词若望文生义,便会理解错误或无法理解。如:
打望天锤(望天锤即扔锤意图打天,指徒劳无功,打望天锤义即不可实现之事。)
搦长把伞(指空头允诺而不知何时才能兑现之事。)
翻碗底子(指陈年旧事被翻出来,或人不守信颠覆诺言。)
打麻萨眼(麻萨眼指近黄昏时天色昏暗,打麻萨眼义即天快黑了。)
摆龙门阵(闲聊。西南地区多有此语。)
翻死柴头(生火时不断搅动柴禾至火熄灭或不燃。)
鬼画桃符(桃符本是古时辟邪桃木板,因其上文字图案不甚易辨,后昭人遂将人所写之难辨字迹称为鬼画桃符,常指人字迹不工整、不清秀。)
跌死马趴(马趴指人四肢匍匐于地之貌,跌死马趴指人受惊慌乱前行甚至跌倒。)
不中人意(昭人不常言“中意”,而常言其否定用法“不中人意”,指人言行不妥,不受人喜欢。)
5.述补式
此构式中,中心语由动词或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充当,后跟补充说明中心语性状、动作的补语成分。如:
背时倒灶 扑爬连天 汗爬细水
昭通方言中,单音动词不常叠用,如不说“洗洗”“看看”,而代之以“洗哈”“看哈”。而单音名词重叠形式比普通话广泛得多,如“绳绳”“盖盖”“脚脚”“瓶瓶”。四字格俗语中,重叠式使用亦非常广泛。按其重叠部分,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大类。
1.完全重叠
“完全重叠”指四字格中有两对重叠语素的构式,即常说的“AABB 式”“ABAB 式”。由其词性不同,可分为名词性、形容词性、动词性完全重叠。
(1)名词性
线线脑脑(昭人谓零星不全之物为“脑脑”,“线线脑脑”即指“(毛、丝)线之类物品”。)
汤汤脚脚(昭人谓事物残汁曰“脚脚”。)
洞洞眼眼(大孔曰洞,小孔曰眼。)
巾巾索索(衣物布类条缕纠缠之貌。)
(2)形容词性
AABB 式。此构式中,一些词的两个词根有实意,可省作“AB”;一些词词根无实意,只能重叠使用。此构式在普通话中也甚为常见。如:
子子弟弟-子弟 抻抻抖抖-抻抖 等等当当-等当 铁铁实实-铁实 亮亮绍绍-亮绍 板板扎扎-板扎 滴滴么么 东东宕宕 窜窜倒倒 晕晕叨叨 神神叨叨
ABAB 式。此构式中,一些词可省作三字格使用。如:
绵悠绵悠-绵悠悠 火洞火洞-火洞洞 火缥火缥-火缥缥
另一些词不可省作三字格。如:
包尖包尖(有点小聪明。昭方言中“包”义“憨蠢”,“尖”义“聪颖””,二者互为反义词。)
一蹂一蹂(磨蹭。)
咸洞咸洞(略有咸味。)
瓮臭瓮臭
(3)动词性
敲敲打打 走走站站
2.部分重叠
四字格中,部分重叠是相对完全重叠而言,即四个语素中只有一对相同语素重叠。昭通方言部分重叠式四字格,最常见的是间叠式,即“ABAC”“BACA”构式,且多数情况下“B”“C”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关。如:
好吃好在 憨眉憨眼 瞎眉瞎眼 重手重脚 活吵活闹 游来游去 爬起爬落 翻出翻进 唱出唱进老声老气 瓮声瓮气 好声好气 尖声尖气 鬼吼鬼叫 鬼吵鬼闹 神头神脑 海吃海糟 包眉包眼 润心润肺 夹手夹脚 叮心叮肝 过梭过趔
此构式亦有特例,即“B”“C”词性不同,词义不相近。如:
亲甜寡甜(既亲又甜,形容人说话十分甜蜜好听。)
“寡”乃前缀,饰程度之深。
昭人谓猴曰“猴三”,猴三灵巧多动,故状人手足舞动比划或言人多动,便常用“猴A 舞A”构式。如:
猴跳舞跳 猴纵舞纵 猴抓舞抓 猴比舞比
附加式四字格指在词根前后附加词缀的构式。由词缀数量不同,相应分为单音节词缀、双音节词缀及三音节词缀,单音节词缀较少见。同时,此构式中,中缀、后缀较前缀数量更多。如:
1.单音节中缀
昭通方言中,“求”“日”等字常作词缀使用,通常暗含厌恶嫌弃的感情色彩,同时也带有粗鄙不雅的语体色彩。如:白求.拉拉。
“A 眉B 眼”是昭通话中常见的四字格构式,除前文所列词条外,“A 眉日眼”类词也不少。值得一提的是,昭通老派方言中,“眉”音[mi³¹],“眉毛”音如:
鬼眉日眼 包眉日眼 瞎眉日眼 憨眉日眼 雀眉日眼
2.双音节后缀
黄毛叽簌(头发枯黄蓬乱,形容小儿缺乏营养瘦弱之貌。)
毛头咯叽(头发蓬乱)
晃摇敌夺(东西摇晃不稳之貌。)
冷冰失噎(食物冷硬难以下咽。)
少粮失噎(粮食短缺不能果腹。)
瘦精杠啷(状人消瘦之貌。)
软稀哒啪(绵软,无精神。)
3.三音节后缀
憨不鲁出 灰不鲁出怪儿咕咚生各拉叉淡巴拉叉脏巴拉斯垢古拉叽乱五叽糟
4.三音节前缀
日不隆怂(怂,詈词。)
诚然,拟声词性四字格在昭通话中为数不少,加之生动形象,使用十分广泛。但因方言拟声词多数有音无字,故只列举几例:
昭通方言四字格构词方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依据其词性不同,也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
名词性四字格可充当主语。
(1)大眼活路么做起来简单嘛,不费好大个力。
(2)一点汤汤脚脚不要了,倒给猪吃。
(3)小零十碎 些么找个袋袋装起,省得看着乱烦烦的。
动词性、形容词性四字格可充当谓语成分。
(4)仿他这种海吃海糟,屋头有金山都不够的。
(5)你那哈在那点咕嘟咕嘟半天,以为我没听到噶?
(6)他丁公大口马牙 的,你莫尔他。
名词性四字格可充当宾语成分。
(7)下午去赶转场,买点针线脑脑。
(8)他就是个小嫩苔苔,你跟他计较啥子?
(9)他家有两个姑娘,老大么坐家了,老二么还是个青头姑娘。
名词性、形容词性四字格可充当定语成分。
(10)那会毛头咯叽的一小个,这会也长成大人喽。
(11)那些巾巾索索的烂衣裳么拿去丢掉了,也穿不着啥子。
(12)你这一大碗浓脂腴儓的啥子汤啊?
形容词性、副词性四字格可充当状语成分。
(13)一天翻汤簸水地嚼舌根,格是闲的无事?
(14)难得起心动意地来一趟,就在这点多玩几天。
(15)大新正月的,说话做事要有点忌避。
(16)你去哪点去了,咋个黑更晚夜不回来?
(17)几句话就讲清楚的么硬是要长麻吊线啰嗦半天。
(18)他一下子扑爬连天 地跑进来,跟我也骇到了。
形容词性四字格可充当补语成分。
(19)他不信话么,遭打了横扳直跳的了嘛。
(20)你在整啥子啊,一个屋头整了四片两杂的?
(21)高低跑几步就跑得齁痨气喘的,你就是缺少运动。
(22)小伙子长得抻抻抖抖的,做事也逗人想得很。
汉语本身便是抑扬顿挫富有节律之美的语言,四字格更是“形式上整齐对称,节奏上和谐明快”。昭通方言四字格声调搭配错落有致,声韵复沓回环,体现了汉语特有的韵律美感。如:
1.复沓
复沓指声母、韵母和字(或字节)的重复。昭通方言四字格中,复沓主要表现为双声、叠韵和叠音三种形式。
叠音,即四字格中音节的重复。前文昭通方言重叠式四字格便是叠音手法。依照其重叠方式不同,将完全重叠式四字格称为双音步重言,如:子子弟弟、抻抻抖抖、等等当当、亮亮绍绍;将部分重叠式四字格称为单音步重言,如:火洞火洞、火缥火缥、尖声尖气、叮心叮肝、润心润肺。
2.比喻
比喻修辞格无论在普通话还是在方言俗语中运用都十分广泛,其能深入浅出阐明道理,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生动。昭通方言四字格中比喻手法的运用,也凸显着昭通人乐天含蓄、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褒义色彩的词自不必说,另如前文所列之“打望天锤”“搦长把伞”“鬼画桃符”,还有诸如形容人脸皮厚曰“城墙拐拐”,形容年轻不懂事者曰“小嫩苔苔”,形容人多动似猴曰“猴跳舞跳”,形容小儿不听话不归家曰“野马三坵”等。比喻的使用使失望、抱怨、嫌弃等负面情绪表达更加委婉含蓄,怒骂亦融于嬉笑之间。
3.引申
邢向东指出,由字面意义加以引申,表达更为抽象的意义,这类四字格大都是本义引申义并用的。昭通方言四字格俗语中有诸多例证。如:
冷火秌烟:火是冷的,柴烟缭绕,即未生火之貌,引申为家中冷清,尤指已到饭点而冷锅冷灶无饭食之景。
黑枝墨叶:引申为没有眉目头绪,或一无所知。
大眼活路:引申为无须投入过多心血、技术含量不高的事物。
此外,如前“打望天锤、翻碗底子”等词,同时使用了比喻和引申两种手法,听之绘声绘色、形象生动。
4.拟声
拟声作为一种直接摹绘自然界声响的修辞手法,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见其踪。如前所举之兵兵张张、窸窸窣窣、并蹦三天等词。
5.摹状
摹状是通过摹写人或事物的声音、色彩和情状,以引起人们对事物视觉、听觉形象联想的一种修辞方式。如:黄烟黑洞、横扳直跳、颤淋抖壳、眼泪婆娑、汗爬细水等。
6.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在昭通方言四字格中,夸张手法对于增强语气、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跌死马趴、扑爬连天、耳皮翻茧、嚼筋拌蒜、舍嘴失脸等。
昭通方言四字格作为方言口语,表义丰富、生动自然。一方面,丰富多样的修辞格强化、凸显、丰富了词汇本身的词义,使听者感受更为直观生动,更加共情。且其表义细腻,尽管有许多同义、近义词,但内部都有殊异,如“绵悠绵悠”与“绵硌绵硌”,同是形容食物口感绵软,但“绵悠绵悠”含有“好吃,喜爱”之义,而“绵硌绵硌”则含“不好吃,不喜”之义。另一方面,四字格自老派方言中承袭而来,极大地保留了昭通方言的特色,而昭通地方文化便通过这些口口相传的词汇,得以代代沿袭。
1.丰富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昭通方言四字格俗语中蕴含丰富的感情色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中性义外,还有愤怒、喜悦、痛苦、悲凉等情感类型。如:
褒义:板板扎扎,抻抻抖抖,亮亮绍绍
贬义:大口马牙,翻汤簸水,疯天磕地
愤怒:横扳直跳,鬼吼辣叫,虎声谤气
喜悦:好吃好在,润心润肺,叮心叮肝
痛苦:芝麻辣喊,眼泪婆娑,晕头颤脑
悲凉:冷冰失噎,冷火秌烟,四片两杂
中性:年三十晚,针线脑脑,滴滴么么
2.灵动的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指词语通过描摹事物形态、动作、声音、色彩各方面,使人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方面产生联想。昭通方言四字格俗语中,许多词都有具有灵动的形象色彩。如:
视觉:烟秌火燎
嗅觉:瓮臭瓮臭
味觉:寡辣寡辣
触觉:软稀粑拉
听觉:咕嘟咕嘟
3.特色鲜明的语体色彩
昭通方言四字格作为口语语体,广泛频繁地使用流传于日常交际。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四字格作为方言中最为有特色的词汇类型,自然蕴含了深厚的地方文化。许多词语外来人不一定或是完全不能懂,如“包眉日眼”,若非知道“包”在昭通话中义为“憨蠢”则不能解;如“清清静静”,普通话中义为“安静不嘈杂”,昭通话中还另有“平安,无是非”之义,故昭人年夜饭有吃长菜(青菜、白菜、葱等合煮之)、打醋炭、请净水之传统,寓意皆是“清净平安”。此外,一系列丰富修辞的运用,夸人夸得真挚,损人损得委婉,展现了昭通人率真直爽而又含蓄和善的性格。
昭通方言四字格具有复合、重叠、附加、拟声等多种构式,丰富且能产性高,合乎语法规范。其修辞特点多样,复沓、比喻、引申、拟声、摹状、夸张等手法都被广泛吸收运用,故其表达形象生动而意蕴丰富。加之四字格声韵和谐,回环往复,读之上口,在昭通话中流传度广而使用频率高,具有旺盛生机与活力。作为地方特色词汇的代表,昭通方言四字格还传承叙述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彰显着昭通人乌蒙高原一般稳重包容、睿智圆通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