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永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备受重视,而且在人生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对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师可将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并应用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本文从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现状入手,根据现实情况探索适合教师应用的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促进学科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应用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其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和任务,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与精神,并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初中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模式,就可以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数学思维的拓展,进而促进其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部分数学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手段时,仍旧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分析应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时,应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现状
(一)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模式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前提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但是,初中数学教师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时,可以明显发现部分学生合作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态度不积极,这导致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时出现学生难以管理、教学内容无法有效传达的问题。
(二)小组划分不合理
小组作为班级授课最基础的单元,小组内成员分配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小组学习效率的高低以及讨论质量的好坏。但是当前部分班级在划分小组时,多数是参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要求学生以前后桌的位置随意组合,这样划分的结果就会产生小组内成员两极化严重或者能力不均衡的现象,起不到很好的表率、模范以及促进作用。
(三)教师自身定位不明确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不能忽视教师在整个讨论和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教师讲解的授课模式。但是,如果教师在思想上认为小组合作就是放手不管,任凭学生自己学习就是最佳的途径,那么只会对学生疏于管理,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起不到显著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充分整合学习内容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高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追求数学的本质和意义,就要对班内的小组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这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和前提。第一,教师要对班内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熟知和了解,如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家庭环境、心理状态、生活经历等都要纳入综合评估体系当中。这样,教师在划分小组时,才能确保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均衡,不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教师可以将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面对面就座,这样有利于高效交流和合作。第二,教师在划分小组时,要考虑组间成员水平不能出现过大的差异。对于组内成员,教师可以采用混合编排的方式,以便保证小组合作的质量。例如,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有的学生对同底数幂乘法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准确计算出相乘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和规律讲述给其他同学,实现相互交流。
2.充分整合学习内容。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解放学生头脑、天性的学习方式,能够给予学生较为宽泛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实现自由的表达。但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非常适合应用这一学习方法。教师在应用这一方法之前,需要对本次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比如,数学课程内容有许多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或者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类的实践活动时运用这一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合作,组织话题讨论,形成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的思考。例如,“有理数的乘法”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以及倒数和互为倒数的相关概念。在引导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归纳时,教师可以借助“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这个例题作为小组讨论的话题。“3+3+3+3=3×4=12(cm)”“(-3)+(-3)+(-3)+(-3)=(-3×4)=-12(cm)”。经过小组讨论,(-3)×4=-12,(-3)×3=-9,(-3)×2=-6…(-3)×(-1)=3,(-3)×(-2)=6…,进而得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的有理數乘法法则。
(二)精选小组讨论时机,灵活采用应用策略
1.精选小组讨论时机。对于小组合作讨论时机,教师既需要精选,也需要采取手段积极创设。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当前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手段如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都可以作为开展小组合作的基础。例如,在教学“中心对称”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如餐盘、教室门、尺子、花坛、五角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某次游戏活动上,需要对前三名进行奖励,请你设计一种最为公平的抽奖方式。”然后小组同学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利用转动圆盘的方式抽取奖品。由此可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够使学生结合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例开展数学话题讨论。
2.灵活采用应用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其重点和难点在于有效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交流,以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首先,教师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学意识和理念。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锻炼应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其次,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的对学策略。这种对学策略从原则上要求学生以两人为一组,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求知欲望、思维方式等方面作为划分小组的依据。在对学小组中,学优生带动学差生,并帮助其复习教学的知识点,这样对学困生来讲,可以弥补自身学习的不足,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群学方法。教师将班内学生按照一定的人数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合理布置任务,督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例如,在教学“数据的表示”这节课时,为了锻炼学生之间的配合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利用直方图表示出搜集的数据”的方法时,可以采用群学的方法。首先,合理划分小组人数。然后,布置如下实践活动主题:请你把班级跳远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并以直方图的形式绘制出不同区段的跳远成绩。在这一问题下,学生会对活动的整个流程和步骤进行预设。最后,学生经过统计,将数据分类整理,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经过这次实践活动,小组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任务,并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能力的认知,其相互合作、探究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作为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思维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教师合理划分小组成员和人数,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在话题讨论、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思维的互动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进步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锦雯.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20(2):91.
[2]刘学姣.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才智,2020(15):178.
[3]糜作玉.培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9).
[4]勾伯亮.“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1(10).
[5]费玲.浅谈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