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纯怡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场景、人物形象等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获得学习体验的同时,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情境;情感体验
随着小学语文教科书统一使用部编版,江苏的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从苏教版教学方式到部编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串联知识点是一大难点,课文篇幅更长,学生参与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主题情境教学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在串联知识点的同时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故事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求,在导入环节为学生营造故事情境,将学生的思维融入故事中,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小马过河》时,教师可这样进行故事导入:“小朋友们,大家都喜欢交新朋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認识它呢?(出示小马图片)快看,是一匹非常可爱的小马驹,大家想对它说些什么吗?”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听了大家的话,小马开心极了,现在它想向大家分享一件与它有关的事情,是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小马过河》。”又如,在教学高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前安排小组探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访专家等方式探究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通过每一个小组的展示,对圆明园故事进行串讲,不仅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调动学生对被大火付之一炬的圆明园的痛惜之情。
二、角色扮演,获取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体会人物情感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例如,在执教低年级《小猴子下山》一文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
小猴子这么高兴是因为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么做的呢?
生: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1)随文识字:掰。大家来做做动作。再看看这个字的组成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生:有两只手,中间一个“分”。
师:两只手用力让东西从中间分开就是——掰。
(2)再看“扛”,谁来带上头饰、做做动作?看他表演得对不对?是呀,就像他这样把重的东西放在肩上就是——扛。
(3)孩子们,我们也跟着小猴子来掰一掰、扛一扛。
师评:从你们的脸上我看出了小猴子非常高兴、得意。
让学生进行实际表演。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使学生更能理解文章所表达的道理。
三、巧用道具,真情境激发真情感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说是具有多样性的。而其中,对于课堂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情境创设的真实感显得尤为重要。逼真的情感创设更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带动朗读、理解、模仿等多方面发展。例如,在教学《骑牛比赛》时,笔者这样设计:
1.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1)出示图:辨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挤满”;还从哪里看出他们特别爱看这个比赛?
(2)“兴致勃勃”。找得真准确,老师奖励你们去看一场骑牛比赛。
(播放视频)小朋友们看视频可真投入,像你们这样目不转睛、投入地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用课文里的词语就是——兴致勃勃。
2.谁来读一读下面三句话?请三个小朋友轮流来读。
出示:“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
长句子很难读,谁再来挑战它?(读得好的发入场券)
看来这几个骑手没能制服公牛,有人可以制服它吗?请你接下去读一读。
为了让骑牛比赛的现场变得更加真实,笔者用发放入场券的形式对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奖励。小小的纸质入场券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发言欲望,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减负高效。
参考文献:
[1]陈霞.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堂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对教育,2014(12).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