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基于绝对收入假说理论角度

2021-10-11 03:03郭绍杰
时代经贸 2021年9期
关键词:协整股票市场储蓄

郭绍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00)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Greenwood & Jovanovic (1998)通过研究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假设“金融市场融资需要支付一个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付得起的固定成本”,发现了金融发展和收入分配存在“库兹涅茨”倒“U”关系,并且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收入分配差距会先增加,然后达到某一阈值之后逐渐减小;温涛等(2005)在研究1952-2003年我国金融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数据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并没有给农村居民带来明显的收入增加,二者没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他进一步分析我国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制度,提出了金融发展要谨防结构和功能相背离的建议;王小鲁、樊纲(2005)发现,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高中低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高储蓄率的现状;邓鑫磊(2015)利用我国1995-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最终确定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期存款利率、城乡收入差距等变量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水平的影响程度;在朱家明等(2016)构建的实证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解释变量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CPI物价指数得出了居民财富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居民储蓄余额的多少来反映的结论。

根据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即使存在城乡二元效应,但国内国外的学者都一致认为金融发展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于居民储蓄,著名的理论有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假说、杜森贝里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不论哪一种理论都承认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储蓄也会相应增加。但是目前却没有文献论述金融发展会对居民储蓄有什么影响。本文利用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理论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解释说明金融发展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绝对收入假说是凯恩斯提出的用语描述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部分主要以所得为主要变数,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保持稳定的函数关系,收入增减消费也会随之增减,但每一收入增量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原来越小,用于储蓄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可支配收入是由储蓄和消费支出组成的,用数学公式表达为:

由上述的公式可以推导出,储蓄的表达式为:

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储蓄就等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e表示的是很多无法观测的因素。但是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消费函数的一元表达式为:

X为一系列影响消费函数的因素,这些因素就是凯恩斯所说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将消费的一元函数带入储蓄的表达式中,可得到:

故影响消费的因素也会影响到储蓄,这是本文研究的基础。金融发展水平会影响到人民的消费,因此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储蓄水平,故本文主要通过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来检验金融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研究方法、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政府的工作报告,样本区间为1978-2016年,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因此股票市场的数据是从1990年开始的。本文所采用变量的符号与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二)描述性统计

计算所有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方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数值如表2所示。由2表可以看出,1978-201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平均年储蓄为9232元,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2930元,二者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很高。

表2 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数据平稳性,变量Lnchuxu、Lnshouru、Stock、jigou、cpi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综合AIC、SC、HQ检验准则确定VAR系统的最有之后阶数为1阶。基于VAR(1)系统,本文采取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变量之前的协整关系。最大特征值检验表明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3个协整方程,同样特征根迹检验表明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3个协整方程,因此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变量间的协整方程如下所示,其中括号中的数字为标准差。写出其中的一个协整关系如下:

上式表明,在长期内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从金融发展角度来看,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居民的储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大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储蓄增加作用。物价水平增加会促进居民进行储蓄,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不显著。

协整分析只能说明变量之间长期内至少存在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其并不能对变量之间短期内的因果关系方向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因此需要进一步检验股票市场发展、金融机构发展、收入与城乡居民储蓄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基于VECM模型中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根据检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在短期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CPI均是显著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而股票市场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均不是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滞后性。金融市场的发展和CPI的增加是农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

通过对城乡居民储蓄的预测误差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了解金融发展各因素和收入是否为居民储蓄的波动的重要来源以及他们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除了来自自身的冲击影响外,城乡居民储蓄的波动受到收入的影响最大,在3-5期,收入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影响有一个衰减的过程,然后继续增加,最后达到30.88%。长期看来金融机构发展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大于股票市场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根据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的分析,来探讨居民储蓄对居民收入、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股市发展水平的响应程度。结果显示,居民人均储蓄对与自身的反映是正向的,且随着期数的增加这种正向的效应更加的显著,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收入对居民储蓄存在转折点,在第5期时,居民储蓄对居民收入的反应为负,即收入增加会使居民减少储蓄,在前几期储蓄对收入的反应为正。居民储蓄对股市发展说的反应比较小,在第10期已经接近为0。居民储蓄对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的反应与对收入的反应一致,即先为正再为负。

本文实证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表3第一列是没有加入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的回归,第二列是加入了金融机构发展水平的回归结果,第三列是加入了金融机构发展水平和股市发展水平之后的回归结果。第三列结果表明,上一期储蓄的增加会正向影响当期储蓄的增加量,收入增加会促进居民储蓄增加,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正向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的增加量,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城乡居民储蓄的变动量存在负效应。

表3 回归结果

四、结论

根据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人均收入、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股票市场发展水平以及CPI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可以看出人均收入提升可以促进城乡居民人均储蓄的增加,收入的增加会使人们有更多的资金用来储蓄;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也能够使人均储蓄增加,这是因为金融机构发展水平提高会使整个市场的信息更加的对称,使投资者不用因为“预防性动机”而持有部分的现金;股票市场的发展会使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减少,这是因为股票市场的发展会使人们基于投机动机将资金投向股票市场从而减少储蓄。除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自身的影响之外,长期来看居民的人均收入对人均储蓄的影响最大,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比股票市场发展水平对人均储蓄的影响更大。

猜你喜欢
协整股票市场储蓄
储蓄永远是富人思维
储蓄方法面面观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