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奕彤 李东平
摘要: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但在汉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材便是其中一个。《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是汉办专门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长期教材,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建构直观表象,辅助学生学习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其优势是插图美观和色彩鲜艳、图文联系紧密以及适合学习者的生理因素,缺点是数量过多、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配置不合理以及主旨不突出等。为此,建议对教材插图选取数量合理化、精准化,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形式多样、色调和谐、主旨突出,力求对学生理解教材产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验汉语基础教程》;初级汉语教材;插图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7-0095-03
一、前言
我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经典著作为《山海经》,至南宋晚期我国出现了利用教材配图作为识字启蒙的《对相识字》,明代宋应星编纂的《天工开物》一书,涵盖了大量插图与文字,方便劳动人民学习生产技术。民国时期《开明国语课本》是我国近现代小学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图文相配的体例。现阶段国内有关对外汉语教材插图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插图的功能作用、教材研究以及针对教材插图提出建议。1980年出版的《基础汉语课本》首次将插图引入到对外汉語教材,在语音部分插入了发音示意图,并结合每课的主题插入与课文内容有关联的插图。在国外,夸美纽斯编写了《世界图解》,该教材每课均由插图和相对应的文字构成,可以称作是世界上第一部为低龄儿童编纂的图文并茂的书籍。在西方还盛行以插图为主要内容、简短的文字为补充的绘本文学,LEVIE和LENTZ.R指出,配有插图的教材教学效果要远远优于纯文本性教材。
二、教材插图的分类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划分教材插图。首先,根据它们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扉页插图、文中插图以及课后练习中的插图等。其次,从形式来看,教材插图也可以分为绘画插图、摄影插图、图表类插图等几类,其中绘画插图用得最多。形式不同,产生的视觉效果也不同。比如使用绘画插图会使得教材更加生动活泼,摄影插图则展现了生活中真实的景象,使得教材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图表类插图则能使教材显得比较严谨,数据一目了然,从而使教材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更清晰更直观。最后,从插图的功能来看,可以将它分为装饰性插图、解释性插图、提示性插图等。装饰性插图顾名思义,除了能给教材添加色彩,让其看上去不那么单调之外没有别的作用;解释性插图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有些文字晦涩难懂,学生在理解上会遇到障碍,这时候配上插图对文字进行解释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能避免他们因觉得教材内容难懂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提示性插图则主要是包含某些关键信息,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起到提示作用。
三、《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教材插图简析
《体验汉语基础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姜丽萍主编,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长期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24课,共48课,教材内容将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以功能为主、结构为辅,坚持的理念是体验式学习。每一课都包括生词、课文、句型操练、词语扩展、听说活动、读写练习、语音练习等几个版块,每一课都使用了大量的插图,经统计,上册共有插图728张,下册共有682张,使得这本教材优势突出十分明显。
(一)《教程》教材插图的优势
一是色彩鲜艳、美观得体,注重展示中华文化。前面说过插图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装饰教材,一本教材若只有黑白两色构成,会使整本书显得单调无比,让人缺乏翻阅的欲望。可想而知,这样的教材是绝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加上五颜六色的插图则会使得整本教材看上去焕然一新,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色彩对于他们有着天生的吸引力,他们也总是对在视觉上能产生强烈刺激的东西产生好奇心并且激发探寻的欲望,同时加上插图以后的教材看上去更加美观。《教程》中所使用的插图颜色丰富多彩,注重突出事物本身的色彩特征,展现事物的实貌,美观与真实兼具,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记忆。翻开这本教材,会发现它每一页的背景插图都是用的大红灯笼,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此外,教材中还遍布中国标志性建筑的插图,比如苏州园林、万里长城、三山五岳等,再加上中国的书法、武术等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才艺,这些插图真实地反映中国自然和人文风景的实貌,在潜移默化中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十分美观,让人赏心悦目。
二是图文联系紧密。《教程》使用的插图不仅起装饰作用,还起到提示作用,即图片和文字是有联系的并且十分紧密。例如,第四课主题是“询问你是哪国人”,在句型操练和趁热打铁部分放的插图都是发色不同、穿衣风格不同的人物,以便于学生区分不同国家的人物特征,还放了不同国家的国旗以及标志性建筑起提示作用,这和学生要操练的句型“我/他/她是×国人”关系十分密切。在语音练习部分,例句中带有“唱歌”这一关键词,配的插图便是一位老师弹着钢琴在教学生唱歌。此外,在单列的语音部分介绍声调那一块儿除了五度声调示意图,还加入了“妈,麻,马,骂”这四幅分别代表四种声调的插图,采用生活中的常用字分别呈现四种声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程》图文联系紧密这一优势。
三是适合教材学习者的生理因素。所谓适合学习者的生理因素,即所用的插图是处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的,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包括色彩的搭配,整体的构图都是使学生看起来舒服的,更是常见的并且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共鸣,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第十六课主题是“你喜欢什么运动”,配的插图就是小朋友在踢足球,踢足球是一项很常见并且很多男孩子都喜欢的运动,这便很容易就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们看到这个图自然而然就会很积极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平常会做的运动。反之,如果选取一些平时学生不会接触的运动项目就会适得其反,会让他们感到困惑,这样的插图必然是不合适的。再比如,第八课中的看图回答问题部分主题是“说说你的一天”,编者给出的是一幅作息时间表,左边列出了从早到晚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右边列出了每个时间点正在做的事情,包括洗漱、吃早餐等,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这就很能激起他们的讨论欲。因此,《教程》的一大优点便是所使用的插图适合学习者的生理因素。
(二)《教程》教材插图的不足
一是插图数量过多。虽然在教材中添加插图好处众多,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度,《教程》中除了前言、目录及后面的附录外,几乎每一页都有插图,有的一页中包含多幅插图,这样会导致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到五颜六色的插图上面去,反而对课文本身所表达的內容缺乏关注,这便很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汉语水平的提高,有些时候已经不需要靠插图的辅助来学习了,而且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有些插图对于他们来说会显得幼稚和多余。因此,插图的使用必须有一个度,数量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要和文字相得益彰,要选取有确有必要的插图,这样才能把教学效果最大化。
二是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教程》中所使用的插图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很注重展示中国文化,给外国学生潜移默化地传输中国文化,比如里面有很多雄伟的长城、美丽的苏州园林、北京的都市风光、北京烤鸭等含有中国特色的插图,这一点很好,既传播了语言也传输了文化,但这恰恰造成了另一大缺陷,那就是国外的地域文化被忽略了。语言与文化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在展示中国文化的同时如果能再加入一些国外当地的文化特色,将两者结合做异同比较,可以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也更深刻。例如,三十二课中的看图回答问题部分题目是“中国人怎么过春节”,配了许多展现中国人的传统习俗的插图,比如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这里就可以适当插入一些外国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的图片,将两者做一个比较,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原来这些活动就是过春节时每个国家都会做的,只是形式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人的春节习俗。
三是插图配置不合理,部分插图主旨不突出。虽然插图对于一本教材来说作用很大,但在这本教材中,插图的配置显得没有那么合理,即在词汇、语法以及课文中的插图较少,而练习部分的图片却很多,这就造成了一种失衡状态。练习部分固然要有插图辅助,但课文中也是需要的,某些重要的句子或整个片段是需要插图来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而语法部分配的几乎都是图表,虽然清楚但难免显得枯燥,可以适当变换一下插图形式增加趣味性,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部分插图主旨不突出也在许多方面体现出来,比如,第二课中的句型操练部分,配图中学生的特征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无法辨别这幅图要描述的是什么。再有,第三十六课中句型操练部分给窗帘的配图是一幅客厅的全景,里面有沙发、桌子等各种物品,导致窗帘这一物体无法凸显出来,因此这些插图都是不合适的。
四、对《教程》插图设计的建议
(一)插图数量合理化、精准化
所谓数量合理化就是要求设置插图并不能秉持越多越好的原则,而是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度,如果一本教材大幅度被插图占据,那便不能称之为书本而是绘本了。插图的数量和课文内容只有做到相得益彰,才能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精准化是指插图不能乱配,像一些与当代生活习惯不符或已经不存在的东西就不适合出现在教材中。例如第十课中认识人民币部分,配的是一张一分钱的硬币插图,但在中国,一分钱早已不再使用,这样的插图便没必要再展示给学生。《教程》中的每一幅插图都应该是能够起到关键的作用的而不是仅仅为了使版面美观,装饰性插图是有需要的但并非必要,因此应该使用哪些插图能够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最大的帮助是编者们需要仔细衡量的。例如,在学习年龄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配合插入十二生肖的插图,因为外国人也使用生肖,所以学生对此并不陌生。这样一来,插图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年龄的相关表达,学会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更体会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的相似性。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插图更能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更具有精准性。
(二)充分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
有些事物在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中的含义是不同的,当两者发生碰撞便会产生文化冲突,因此要想在教学中避免和异国学生产生文化冲突,就要从教材入手,避免选用不恰当的插图。以泰国为例,在中国提倡的是信仰自由,而泰国信仰佛教,同时也有许多禁忌,在泰国,男女之间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正常的所谓“亲密”举动,比如拥抱甚至勾肩搭背都是绝对不允许的,他们认为这是非常没有教养的行为。此外,摸头这一行为在泰国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他们认为头是身体最高的部分,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而在中国,摸头是表示两个人关系亲密,是友好的表现。因而诸如此类会触碰到外国文化禁忌的插图都是不可取的。虽然传播中华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编写对外汉语教材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会引起两国文化冲突的插图,只有充分尊重他国的文化才能让中华文化更好地为国际友人所接受。
(三)形式多样,色调和谐,主旨突出
变换插图形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新鲜感。除了绘画插图,一些以漫画形式出现的插图也可以插入教材中,能够很好地吸引汉语初学者,因为它相较于绘画插图更生动更形象;除了风景类的图片,人物插图对于学习者来说也可以起到很大的提示和解释作用;除了单幅插图,也可以使用两幅或多幅插图放在一起作比较,更有益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插图形式有很多,编者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佳的配图。在色彩上要遵循“对比与协调”原则,对比可以产生色差,使图片看上去丰富多彩,协调则要求色调的和谐,即相互搭配的颜色不能有明显的冲突,整体看上去要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主旨突出即画面构图尽量单一,不能过于复杂,模糊了重点,尽量将需要被学生注意到的事物清晰地展示在图片的正中央,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知觉的选择性,更容易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核心事物上来,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在当今社会,视觉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对外汉语教材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初级汉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都是短小而又精悍,因此里面的插图不仅形式要生动活泼,内容更要包含足够的信息量。插图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文本的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推进教学进程,是学生认识教材的重要媒介,因此要提高对研究教材中插图设置的重视程度,选取形式多样,构图美观,主旨突出,符合教学国当地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的插图,以便对学生理解《教程》的内容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萍.《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插图特色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10).
[2] 陈楚.《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泰语版)》针对性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3] 赵静.《中文听说读写》与《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插图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 姜丽萍.体验汉语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王文君.《体验汉语·基础教程(上)》教材分析[J].现代交际,2017(17).
[6] 陈月茹.关于教科书插图问题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施奕彤(1998—),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单位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管理。
李东平(1965—),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为重庆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与教学。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