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军
(四川大学 工会,四川 成都 61006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与此相适应,我国高校事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为适应高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根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对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保证党对高校办学方向、立德树人、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和民主治校各方面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统揽作用。教代会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创新党的领导话语体系和拓展党的领导实践场域的积极尝试,对推进教代会改革创新,完善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实践,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加快高校事业改革发展、最终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高校治理领域的生动实践。因此,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向正确、目标清晰和实践有效。推进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把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遵循,贯穿于教代会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2]80-81,引领教代会按照党的指引和要求,围绕学校事业发展大局,推进自身改革创新和深化民主治校实践(见图1)。这既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诉求,更是深化党对高校各项事业全面领导内涵的实践使然。
图1 党的领导与教代会改革、深化民主治校的相互关系图①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3],这是新时期落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总要求。高校要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破解学校发展瓶颈,统筹教学、科研和管理,组织学校工会等群团组织工作,实现高校内部各要素系统有序高效运行,这一系列任务和目标牵涉面广、矛盾复杂,充满风险和挑战,要想成功,必然离不开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教代会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聚力器”、党政决策的“传声筒”和教职工利益的“代言人”,只有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教代会才能深度融入学校发展大局,有效贯彻学校党委的政策意图,真正服务于学校立德树人和科学研究等中心工作,才能服务于党和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百年大计。教代会在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下,通过集中议事、征集提案、评议干部、落实决议、听取意见等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行为,宣传党的教育主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将广大教职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全校教职工心力和坚定不懈奋斗的信念,为推动学校改革攻坚、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等中心工作培育持续而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4]。
教代会自身的改革创新是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回答谁来推进改革和如何推进改革创新,必须认识到党对教代会的全面领导是其根本保障[5]。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教代会改革创新始终沿着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进行,才能保证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治校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发挥党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攻坚克难的政治优势和效能,确保教代会改革创新与学校整体发展协同推进。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其改革创新的根本保障,主要体现在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6],这和党的十九大、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高度统一、一脉相承。其核心意涵在于要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7],突出体现党在教代会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以及社会号召力。政治领导要求教代会改革创新要明方向、顾大局、讲目标,是保证党对教代会改革方向与实践全面统筹的前提。思想领导要求教代会改革创新要立足于实践,深化理论研究,推进教代会话语体系创新,回应高校党的建设需要和教职工群众关切,是确保将党的发展理念贯穿教代会改革创新全过程的基础。组织领导强调教代会改革创新要紧密依靠教职工、凝聚教职工,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支持改革和促进创新,是党带领广大教职工探索教代会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
民主不是失序,更不是无序。要实现以教代会为抓手,各方有序参与治学办校,党的领导是“定海神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教代会工作作为基层民主在高校领域的具体实践,在党的全面领导下,通过规范教代会制度建设、定期举行教代会会议、优化代表提案办理、强化提案督查“回头看”、开展教代会评议干部、深化二级教代会建设,实现了源头参与、民主协商、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等有序高效的民主协商治理[8]。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的基本格局下,教代会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党委听取基层教职工呼声,增强了工作针对性、有效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党委决策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党广纳贤言、汇聚智慧、集中力量谋事创业的优良民主传统。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高校教代会是体现党的领导意志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呼声高度统一的政治形式,是党带领广大教职工成功跨过高等教育改革急流险滩、战胜外来不良影响势力的历史与时代选择。在面对社会各领域矛盾的急遽冲击、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形势日益严峻,而民主治校呼声愈加高涨等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下,对于那些削弱高校党的领导的声音和诋毁高校党的领导权威、无视党带领广大教职工群众取得的改革成果的苗头,绝不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9]。新形势下,在民主治校实践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党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而绝不能削弱。
本文在前期研究②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党对高校教代会工作的新要求,从教代会制度变迁与实践运行的视角,通过对所调研高校(6 所)教代会制度文本的内容分析和对其各级党组织分管教代会工作的副职班子成员(10 人)、教代会代表(35 人)、教代会专门委员会主任或负责人(15 人)、工会分会主席(10 人)、普通教职工(30 人)、学校工会负责教代会工作的专职干部(10 人)等进行问卷调研及电话访谈,对各校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共性问题。
1.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文本修订层面
经过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等6 所“双一流”A 类高校教代会工作的调研发现,学校党委都高度重视教代会,在教育部2011 年颁布《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教育部32 号令)之后,先后修订了相关制度(见表1)。
表1 6 所“双一流”A 类高校教代会制度文本修订情况
从表1 可以看出,各校修订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文本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即都是在教育部32 号令正式实施后,时间跨度从2012 年至今。这近10 年中,各校对教代会的制度建设一直在探索推进完善中,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首次修订文本是在党的十八大前后,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最新修订文本则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体现出教代会制度建设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关于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新要求后,各校积极启动教代会制度新一轮的修订工作,并在文本具体表述中融入党的全面领导有关提法和要求。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在文件中明确规定“教代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四川大学在文件中规定“为加强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本实施细则”,并以学校党委的名义行文,既体现出教代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坚强决心和坚定的政治站位,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党委对教代会工作的高度重视。由此看出,教代会日益成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社会参与”各方共同推进学校治理的不可或缺的力量,更成为党在新时期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领导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夯实党对高校全面领导政治基础的重要保障,更是推进教代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
在调研各校关于教代会工作制度文本基础上,为深刻剖析教代会在制度层面如何深度融入党的全面领导有关内涵、要素和要求,我们以四川大学为例,选取《四川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进行重点跟踪和文本挖掘,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新时代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更多的政策线索和演变特点。四川大学于2020 年完成教代会实施细则的修订,文本充分汲取党的全面领导有关文件精神,遵照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和工会工作的有关规范性表述,融入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意见,结合西部高校特点、学校民主传统和当前工作实际,以制度的形式固化新时期学校党委带领全校教职工推进事业发展、推动教代会改革创新的有益经验和好的做法,是一份修订出台虽晚,但却较为系统完备、体现党对教代会全面领导最新要求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指导性文件。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其修订内容中的一些显著规律(见表2)。
表2 《四川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修订内容聚类分析
在《四川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细则》文本一共七章4118 个字的内容中,通过关键词聚类,以相关词组在制度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为分析对象,将关联度最高的词组聚集成类(见表2),可发现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在文本上主要以“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的领导”“基层党委(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三大关键词来体现。其中,“党的全面领导”相关词组出现7 次,分别在第一章总则、第三章代表中;“学校党委的领导”相关词组共出现13 次,分别在第一章总则、第三章代表、第四章组织规则和第五章工作机构中;“基层党委(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相关词组共出现2 次,主要是因为二级教(职)代会有专门的制度文件,校级教代会制度文本中只用其中一章作了原则性规定。同时,这三大关键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第一,“党的全面领导”是总架构。党的全面领导要求是《四川大学教代会实施细则》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学校党委领导的政策依据,在细则的总则部分,就把“为加强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为文件制定的政治前提,并贯穿于全文,体现教代会工作是党的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学校党委的领导”设定具体原则。学校党委领导是落实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政治抓手和实践保障,通过对教代会工作内容、代表权利义务、组织规则和工作机构进行规定,体现学校党委是教代会制度的顶层设计者和改革创新的主导者,教代会工作是学校党委工作的组成部分。第三,“基层党委(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是补充托底。教代会工作是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的一项系统工作,基层党委(总支)、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是将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向纵深发展和基层延伸的现实需要。
2.学校党委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实际运行层面
对于各学校党委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实际运行情况,我们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实地和电话访谈相关受访者③来获取。网络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学校各级党组织分管教代会工作的班子副职成员、工会分会主席、学校工会负责教代会工作的专职干部开展,内容包括各级党组织定期研究教代会工作的情况、按时组织召开教代会的情况、教代会制度纳入党委工作相关制度体系、教代会工作纳入党委工作计划、教代会干部纳入党委统一培训等客观问题。访谈主要面向各级党组织分管教代会工作的班子副职成员、教代会代表、工会分会主席、普通教职工,内容包括学校党委对教代会工作重视程度的感受、参与教代会相关工作的感受、对教代会改革的认同感受、各级党组织对教代会代表反映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等主观问题。通过对6 所高校受访者的调研结果分析发现,有44%的工会分会主席和教代会专职干部认为学校各级党组织对教代会工作的支持不够还需加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党政对新时期的教代会工作价值认同不一,出台激励性政策措施较少,对工会干部“青黄不接”、教代会缺乏专职干部等问题关注不够,对现有教代会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未纳入统筹考虑,工会干部的职业晋升机会不多;有83%的普通教职工认为学校党委对教代会的支持非常重要(见表3)。统计结果反映出,学校各方关于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认识还有待强化,学校各级党组织对教代会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还亟需加强。
表3 部分受访者对教代会工作受支持的感受情况
1.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价值认同存在偏差
教代会自1985 年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全面推行以来,至今已近40 年,其实践意义不断彰显,党对教代会的领导也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深化。然而,对于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价值认同在高校领导、教代会代表、教职工以及上级部门等各方治理主体中还未形成有效共识。对于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助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教代会全过程各领域,实现教代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改革创新的政治引领作用认识还不到位[10]。对于党领导教代会的时代内涵、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还存在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和重视不够等问题。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教代会工作是高校党的工作的重要延伸和有机组成部分,教代会改革创新是高校党委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只是将其看作行政工作的补充和民主管理的程序,可有可无;部分高校党委在统筹“大党建”,发挥党建引领和教代会民主协商的整合功能,实现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调利益、广泛监督等方面的大局意识和过程思维还很欠缺。
一些高校领导对于既坚持党的领导统揽方向,又发挥民主协商精神最大效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考不够,对于在新时代下将党的全面领导要求与民主办学理念、教职工主体地位统筹落实的意识不足;一些教代会干部没有从推动教代会改革创新就是完善高校党建事业格局,促进党建与民主治校更好融合的高度去开展工作;少数教代会代表始终抱着为党政分忧和为教职工代言相割裂的思维,只见教代会维护教职工权益之“树木”,不见民主协商、广纳贤言是党的优良传统之“森林”,认为只有替教职工“喊苦”才是代表权利,没意识到为党政“叫好”也是代表责任;部分教职工在思想上存在强调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就会使教代会失权而无法代表自身利益的片面认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工会对教代会的工作指导存在各自为政、分别要求、只看结果的传统行政管理思维,缺乏与高校党委之间三方互动沟通、业务共抓、成果共享、经验共鉴的协商联动治理意识。以上各方治理主体存在的认知偏差成为新时代完善党对教代会全面领导价值认同的最大障碍。
2.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话语体系相对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深刻阐释了“党是领导一切的”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时代内涵,并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内法规制度文件构建和强化了党的领导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政策话语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但观照现实发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话语体系还停留在学校党委的总体架构和书面行文上,对如何体现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之“全面”和聚焦高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尤其是从政策规定上确保教代会工作作为学校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动和落实,尚缺乏强而有力和具有指导性的顶层设计[11]。尽管国家层面对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已经明确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架构下的教代会宏观层面的政策体系,但在具体如何统筹践行党委的全面领导要求和教代会有效开展民主管理的运行规则,如何处理好接受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之间的微妙关系,使教代会既能有位又能有为,仍缺少微观层面的话语体系表达。
一方面,在坚持学校党委的全面统一领导和实现教代会民主治校功能上,缺乏透彻的话语解释。可以说,党委的统一领导是“纲”,教代会民主治校是“目”,但如何实现好纲举目张,确保高校稳定与发展并重,有时却成为高校治理现实中的一大难题。在推进现代大学治理的进程中,伴随高校权力、资源、关系的进一步理顺,各种复杂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显,出现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相。《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了高校党委全面领导、民主集中的原则[12],但权力过于集中甚至独揽,极易造成教代会话语体系空白或失声。另一方面,在处理接受党委领导和行政支持的关系上,缺少可操作的政策支撑。“党委领导”和“行政负责”既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也是影响教代会工作方向和重点的主要因素。当前在党委推动高质量党建和行政推进教学科研育人中心工作上,对教代会的领导和支持上出现纠结与困惑,实质上就是高校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上出现了问题,根本上就是缺少统筹二者关系与角色的政策调适。由于话语体系弱化,对党委履行主体责任、行政推动事业发展与教代会发挥民主效能的统合指导不够,不利于高校改革大局,影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更无益于教代会改革创新。
3.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动力保障仍显不足
如果说价值认同主要是治理主体的理念认知问题,政策话语体系涉及党对教代会工作统筹谋划的顶层设计问题,那么动力保障就是治理主体的理念和党的全面领导顶层设计对现实的具体观照。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动力保障不足主要包括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运行机制、党的领导与教代会工作融合推进的治理能力和党的治理资源嵌入等方面。第一,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实施机制还不健全。党委工作体系是从学校党委到基层党组织逐级延伸,教代会工作体系则是从教职工代表大会到作为教代会执行机构的学校工会,再到各工会分会(见图2),相互间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协调实施机制。党委领导教代会工作并没有在实质上抓好落实,党委因工作面宽、主导任务多,对教代会的直接指导不够;教代会地位边缘化现象明显,向学校党委争取政策话语支持不够,也没有积极主动和二级党委做好联动协同。这些都导致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还停留在总体框架,在实际运转中仍存在纵横衔接、分工合作“断裂”的现象,使得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运行效能层层减弱。第二,党的领导与教代会工作融合推进的治理能力不足。高校党委在将教代会工作纳入党建同步谋划,搭建党建与教代会融合治理格局上存在“本领恐慌”;一些领导认识不清、意识不够,或重党建轻民主,没有将党建基层网络优势很好地覆盖到教代会工作体系,不能满足“党建带民建”的融合发展要求。第三,高校党建工作的治理资源系统性嵌入不够。面对新时代高校事业全面发展的新挑战,部分高校党委还没有将党的政治、组织资源很好地配置到教代会工作中,教代会干部培训未纳入党委的干部统一培训体系,教代会代表未能充分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党建引领和教代会民主管理的功能整合互补不够,“大党建”资源联动配置在教代会改革中存在失灵[2]82-83。
图2 党委工作体系和教代会工作体系运行关系
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教代会发挥民主效能的关系,是在新时代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前提,更是教代会推动改革创新的保障。党的领导是当前高校治理的主要政治形式,教代会民主管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党的领导的有益延伸,二者存在必然的逻辑统一性。党委支持教代会依法独立开展工作,推动学校民主管理规范化和法治化,会极大提升党委领导的执行力和治理效率;教代会主动接受党委领导,确保教代会改革创新的政治方向,会进一步扩大民主管理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因此,要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政治和思想上的领导。政治上,党委要对教代会政策法规、组织原则、领导机制把关定向,确保把党的意志主张通过教代会工作转化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党委要定期听取教代会工作汇报,将教代会工作列入党委工作的计划任务,坚持党建与教代会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要将教代会改革创新任务纳入党建工作目标,加强党委对教代会工作领导的过程监督与结果考核,使二者互相依托、相互促进[13]。思想上,党委要凝聚起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和教代会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发挥民主效能二者不可偏废的价值共识。面对当前高校受多元价值冲击的风险,党委要以党的领导话语体系占领核心价值引领高地,通过牢固树立教代会工作是实现学校党委集思广益、教代会代表参与决策和教职工民主监督三者共同目标的必然选择的思想意识,消解思想分歧,统一治理理念,进一步凝练和巩固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价值认同,激发和培养广大教职工的情感共鸣和理性共识。
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建立统筹法治规范和完善体制机制加以支撑,以实现学校党的领导“政治性”和教代会民主管理“规范性”的有机融合。尤其在当前高校面临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下,怎样确保高校事业改革发展在“矛盾与坎坷”的急流大浪中既能顺利“升空”还要平稳“着陆”,需要重点从制度和机制构建的顶层设计上予以考量。第一,推进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具体制度建设。当前应重点把握大学章程的修订、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制度出台的重要节点,不失时机地将党和国家对教代会工作的新要求融入学校党委相关工作制度,全面梳理学校党委制度中对教代会工作突出不够、体现不多、力度不深、举措不实的内容,坚持破除旧制和创立新规并举,确保党委对教代会工作的领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解决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话语失声,教代会地位边缘化、虚弱化问题。第二,加强教代会自身规章制度建设。为促进教代会工作更好地融入学校党委整体工作体系,应着力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制度。要将教代会改革创新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三育人”体系建设和人才及科研评价体系建设相结合[14],推动教代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法定职权有效落实。通过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的实践探索,促进学校民主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成熟,最终实现教代会自身制度与学校党的领导工作体系相匹配。第三,创新党的领导与教代会工作统筹运行的组织机制。要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与教代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相结合,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与教代会的民主管理职能相结合,建立学校党政与教代会联席会议机制,党政干部与教代会干部相互兼职兼任机制,党支部与教代会代表团(组)联合共建机制,党员干部调查研究与教代会代表反映民意融合推进机制,努力把党的政治领导优势和教代会的民主效能汇聚成学校治理的强大合力。
再好的制度体系和组织机制都要靠人去实践和运行才能有效。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人,在高校领导、教代会代表、工会干部、广大教职工等高校各方治理主体的能力。首先,提高高校领导党建与民主治校协同治理能力。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高校领导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决策者和执行人,面对当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党对教代会全面领导的新部署新要求,要实现党的集中领导与民主治校协调发展,高校领导必须提高善于谋划、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科学发展本领,提高化解矛盾、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群众工作本领,既狠抓落实又协调动员,最终提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和协同治理能力。其次,提升教代会代表“又红又专”的综合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教代会代表水平高低从源头上决定了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实现程度[15]。要通过完善教代会代表选举机制、强化教代会代表政治与业务培训,既提高其民主参与履职能力,又培养其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16],实现思想引领与行动自觉相统一,为党政分忧和为教职工代言相统一。再次,提高工会干部队伍开展党的群众工作本领。工会是教代会的执行机构,工会干部是确保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基础力量。要从把握时代特征和高校群众工作特点着手,引导工会干部坚定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和思想引领作用发挥[17]。通过工会干部的政治历练和教代会工作实践,切实增强教代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最后,培养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协商的公共理性。党的全面领导和教代会民主参与都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广大教职工以负责任的态度,从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公利角度,积极参与民主协商、合理表达意愿,防范少数人将教代会民主参与凌驾于党的领导之上以图实现个人利益。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行动中,培育其宽容妥协的公共理性。
党对教代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一个缩影和侧面,是体现党的全面领导之“全面”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要以党的领导之“全面”思维谋划教代会改革创新实践,同时以教代会民主管理之一域托起党对高校工作领导的全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教代会的民主治理效能逻辑相洽、有机统一,需对高校教代会的现实样态加以详实考察,直面其中的困境与挑战,通过厘清时代内涵、完善制度供给和强化主体赋能,形成新时代完善党对教代会工作全面领导的系统有效路径。
注释
①根据教代会的工作实践来看,党的领导是教代会围绕学校事业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推动自身改革创新发展和深化民主治校实践的核心,因此位于“三角形”框架的中心位置,与前三者形成价值与行动、统领与分工的关系。同时,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是教代会的最高使命,因此位于“三角形”框架的最顶端,是为“一体”,推动自身改革创新和深化民主治校实践作为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两翼”,三者之间形成“一体两翼”的相互支持关系,并统一于党的领导之下,共同构成“一核一体两翼”的整体协同推进框架。
②因课题开展需要,2020 年7 月底至8 月初,本研究开展了对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大学等高校教代会工作的实地、线上和电话调研活动,获取了各学校关于教代会制度修订及运行的相关数据。选取以上高校的主要考虑是,以上学校是“双一流”建设A 类高校东、南、西、北、中部各区域的典型代表高校,这些高校在体量上相当、教代会工作覆盖度相近,在近几年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会议上均对教代会工作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其教代会工作各具特色又有诸多共性之处,其教代会制度沿革自成体系,极具代表性和对比性。
③本文所指“受访者”包括前述6 所学校各级党组织分管教代会工作的班子副职成员、教代会代表、教代会专门委员会主任或负责人、工会分会主席、普通教职工、学校工会负责教代会工作的专职干部等人员,如未明确标明受访者身份,则指数据来源于以上受访者的数据相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