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税永波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从2018年开始,重庆市部分高职院校联合本科院校开展了“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的试点工作。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合理的课程衔接能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获得较好的教学收益。为实现有效衔接,首先需要明确高职、本科及贯通本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衔接开发机制,进而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高职与应用本科培养目标的衔接和贯通,其实就是在人才的类型、层次和规格方面进行有效衔接。职业教育要从产业中来,回到产业中去,根据产业链对人才链的具体要求来确定职业工作岗位(群),并分析出这些岗位群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了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人才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从而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进而界定高职和应用本科的培养层次和规格,并最终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和贯通。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定位主要是培养服务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重庆理工大学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则是培养面向汽车前市场的初、中级研发工程师。那么正在两所学校间试点的专本贯通专业则需要合理衔接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而言:培养既能从事汽车研发阶段整车及零部件试验技术服务,又能承担汽车后市场销售、维修保养、定损评估、保险理赔等方面技术管理服务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为了实现衔接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在于课程衔接体系的开发;同时为了让专本贯通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竞争,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课程体系开发需要高职与本科院校携手联合相关企业进行推进,并成立组织保障机构。
建议成立专本贯通课程衔接工作组,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及教学资源审定委员会。通过专家及一线教师的辛勤工作与相互配合,输出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核心课程标准及教材等高质量教学资源。为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专本贯通课程开发详细路径如图1所示。
在高职学习结束时存在学生分流的过程,自愿放弃升入本科或没有通过转段考核的学生从高职毕业后将直接就业,所以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要考虑就业和升学两种情况。为了满足这个要求,整个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中,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应该是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
为了实现专本贯通培养目标的合理衔接,在关键课程设置上需要进行柔性衔接。主要问题是设置哪些课程?各种课程类型比例如何?教学进程需考量哪些因素。
(1)对于课程结构的衔接,主要是将高职与本科阶段按照课程类型分成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及职业拓展能力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种具体的课程,如图2所示,这些课程的设置需要遵循能力递进的原则。
图2 能力递进的课程模块示意图
(2)在遵守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的背景下,各课程类型的比例分配主要考虑各模块对职业能力培养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大小。
(3)课程的教学进程安排则需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师资、实习条件等现有的教学资源。
课程内容的具体衔接是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为此要合理选取与科学安排课程内容。实行纵向螺旋衔接与横向衔接相结合的策略。
纵向螺旋衔接是指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纵向衔接,且高职与本科阶段的课程可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重复,从而体现螺旋递进的编排逻辑。前段课程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后续课程是前段课程的升华。横向衔接是指将课程内容按照横向的排列方式进行链接,同一专业不同课程的主要内容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在设计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时也需注重相互之间的衔接。
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联合重庆理工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正在开展专本贯通试点项目,根据前面所阐述的课程衔接思路,双方院校携手企业共同构建了专本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对近3年的试点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活动中都获得了理想的成绩。95%的学生经过转段考核,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分流求职的学生也找到了相对满意的工作。高职阶段的培养模式兼顾了升学和求职两种诉求,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