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芬芳
【摘要】应用分组分层教学,利用“走位”式小组合作、分组竞赛、思维导图等方法手段可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本文主要基于台山市武溪中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试行稿),探讨“走位”分组分层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操作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走位”式;小组合作;分层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一、背景
武溪中学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了台山中学学校的前列。学校于2011年9月实行《武溪中学“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主要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课堂教学方式。经过五年多摸索,学校于2017年10月实行《台山市武溪中学“分层教学”实施方案(试行稿)》。在课堂教学上,笔者受学校八年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实行小组互助合作方式。于2019年学校教研时,学校教研组又提出了“走位”式分组分层模式的补充。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初中生物学的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學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分析,通过交流和合作,突出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
二、理论依据及解释
分层教学在我国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到现代,因材施教仍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也通过他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只要自己能刻苦努力,就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这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谋而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国内外也有许多研究依据,在此不一一阐述。“走位”模式是我校教研组成员研讨时,根据武溪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项教学措施。
三、研究内容
1.了解学生差异,走位分层分组
在学生面前,不要过于强调“分层教学”,我们在学生面前更应该强调小组合作和走位课堂。分层则应当融入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如,问题的设置和回答问题的对象的确定等。因为分层,不等于简单地分“三六九”等。笔者所在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学科分层不同,分层因学科而定,在主要依据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参照非智力因素,如学生性格和责任感等因素。同时,我校还结合学生在各学科上的能力不同,提出“走位”式分组分层教学,即是学生在不同的学科课堂学习时,他们的小组成员是不一样的。例如,笔者在任教班级分配好的生物学科的小组长,可能在英语学科中是组员,甚至从第1组调换到第2组等。“走位”模式使学生从传统的全学科固定位置学习,变成不同学科课堂,需要更换合作小组和合作角色,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使组员们的互助更具可行性。
(1)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并结合相关科目的能力水平测试,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水平测试和对待学习的积极程度等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A)、提高(B)、竞赛(C)。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组4-6人。笔者今年跨级任教七、八年级初中生物学,在八年级实行4人小组:1A、2B、1C;在七年级实行6人小组:1A、3B、2C。分组人数的区别是根据两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水平来分的。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适应,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故4人小组足以胜任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需求。
(2)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上采取小组记分制。以组内共同进步为主要原则,由学生组成组内互助合作,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学习任务。一般在展示的过程中答案正确的,基础题记2分、能力题根据答案记3—4分;回答错误的,根据实际情况可记1分勇气分;抢答环节答错扣2分。
以七年级9班生物课堂记分表为例(表1),各小组在课堂表现上都很活跃,对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争相回答。其中,第5组表现相对突出,记分比排名第二的小组高出13分,回顾课堂教学过程,第5组的组员在小组合作上做得较为到位,有分配任务和轮流举手,在表述上也有注意准确性。第1组、第3组、第7组这三个小组分数接近,表现也相似,都能积极举手抢答,也做到组员任务分配,但在细节上不够准确和细心。第1组常常是同一人举手,基础题部分就不能参与回答;其他组在小组讨论时对答案的处理不够深入,其中第3组的组员性格外向,思维活跃,但有较大跳跃性,思路容易跑偏。第2、8两组尽管在汇总分数不理想,但由表中可发现,其分数呈进步的趋势,前期小组磨合时间较久,学生们性格相对沉稳,最近两次小竞赛的情况渐入佳境。第6组课堂表现稳定,组员不够积极讨论,害怕回答错误被取笑。第4组组员注意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均有待提高。针对七9班小组情况,极需培养小组组长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部分小组的组员应当做好调整,注意组员性格的互补,以利于整体的提高。
(3)走位分层分组原则上做到班内分层、隐性分层、相同学科固定小组、不同学科“走位”。隐性分层:不告知学生分层,把各层次学生打散,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重新组合,即“异质小组”。笔者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主要实行“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合作小组,成员由ABC三个层次组合,利于组间的评价,同时利于组内成员能有效进行小组合作互助。若为同质小组,A层基础生连讨论提问的对象都没有,不利于学生发展,且同质小组极易被学生发觉同学们所处的层次,不利于学生成长。这就达不到我们提出隐性分层的初衷。
隐性分层,教师负责分层,但是不公布学生属于哪层次级别,并且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进步或退步后,教师应及时进行重新分层并做好记录。分层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了促使学生进步的教学方法,并非要将学生分等次。因此,我校采取隐性分层方式,是为了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差异。
2.针对学生差异,目标分层
根据《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问题训练,教师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每个学生的分层,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们通过自身努力和小组合作后能实现的目标,只要稍加努力学习就有收获,不要给学生过高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学习相对轻松,更有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如,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节中,笔者对A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成员帮助下完成实验;对B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后,能自主完成实验;对C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能自主完成实验,并能对A、B层学生施以适当帮助。
又如,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中《社会行为》一节,笔者对A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在教师和小组的帮助下,了解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能回答具体事例中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对B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经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后,能区分群体中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能分析具体事例中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能掌握农业生产上动物对信息交流的利用,能和小组成员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探究实验;对C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能自主学习本节课文内容,并能对A、B层学生施以适当帮助,能对探究实验“蚂蚁的通讯”提出一定的改进。
3.面向整体,兼顾两头,善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初中生物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合理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上,善用教学方法和各种先进技术技能,结合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的收获和成就感。善用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学习和兴趣学习的内因推动下、在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的外因促进下,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做到共同发展,一起每天一点一点地进步。
(1)利用学生身边的有趣事物。如,学校于今年10月開展“风采农场”活动,笔者给七年级的学生发布观察“白菜的一生”农场日记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观察报告,报告形式不限。给八年级的学生发布“如何防治本班农田害虫?”探究任务,评价标准除上交小组报告一份外,还准备到农场实地考察防治成果。学生十分喜欢“风采农场”课外活动,因而对教师发布的任务积极响应,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以便完成任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活动,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初中生物学习的科学思维。
(2)平时注意收集有用的相片、视频、动态图片资源。在课堂教学上,利用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如,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利用动态图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过程。结合课本血液循环图,小组讨论:“血液是怎样经过心脏流向全身?又是怎样流回心脏?打针后,药物经过哪些途径才能到达患病的部位?”根据两个图片和课文内容,在老师指导下C层生很快能掌握内在联系,并帮助B层生分析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得出血液循环过程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怎样的,并理解“血液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这一重要的核心概念。A层生在本节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能知道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大致过程。
(3)学生的学习主要由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复习组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整合预习、学习和复习三方面。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按照如下流程:首先明确主题和思路;其次梳理主要知识;最后完善主要知识。如,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堂教学中,笔者给出“生物圈”为主线,关键词:范围、生态系统、统一的整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思维导图。各小组在讨论和绘制思绪导图的过程中,很容易就掌握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这一中心内容。
四、结语
“走位”分组分层教学在我校生物课堂教学上实施以来,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越发浓厚,经常对笔者说觉得生物课堂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下课时间,表示很喜欢初中生物学这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通过“走位”分组分层教学,不同学科不同小组,将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分层回答、加分竞赛、思维导图等小活动中,获得学习初中生物学的乐趣,并培养出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组织讨论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分组分层教学结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堂进行的“走位”模式,在我校的开展是成功的。这种“走位-分组-分层”,教学相长,使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快乐学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获得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更利于学生成长和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樊云开.高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讨[J].大观周刊,2012(29):282.
[3]莫锦坚.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中学生物教学,2015(11):18-19.
[4]黎福斌.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2019,8(11):138-139.
责任编辑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