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

2021-09-30 09:33靳占红
高考·下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摘 要:对高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之一。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和实践对高中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也是高中历史教师是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增强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思想基础,通过历史课堂教学和实践对高中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是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给予关注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立足教材,发掘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基点

教材是课堂教学之本,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依托和主要依据,是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并达成课程目标的媒介,也是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载体。目前采用的高中历史教材是对历史学科具有深厚造诣的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学术性,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处处都体现和彰显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历史教师应当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研究教材,不仅仅是要掌握教材的知识目标、方法手段、系统架构等,更要充分发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和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点,以小见大、以史鉴今,在学生心灵深处厚植家国情怀。如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包含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知识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重要历史事件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实例来教育和感染学生。林则徐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绝不会屈服于强权的决心。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的抗英斗争,展现了中华儿女奋勇顽强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特别是抗日战争,作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救亡卫国战争,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这场创造了人类战争史奇迹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所昭示出的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仇敌忾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是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鲜活的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良好素材,备课时搜集相关史料,包括音视频等直观感性的资料,寓情于史,杜绝呆板讲授和机械传递知识点,而是用极富感染力的课件、教学语言和教学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真实客观的历史事件中体验先辈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付出的热血和生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系统建构,内化各民族共同书写伟大历史的国家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孜孜以求追求团结统一伟大历程的最精准的概括和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族融合发展的因子,5000年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融合中不断发展的历史。如秦始皇统一了齐、楚、燕、韩、赵、魏六个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并建立了众多独立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中,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是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了客观基础。历史教师通过梳理和凝练中国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可以让学生深切感悟到,中华文明之所以数千年来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主要原因是就在于是各民族文化汇集沉淀成为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多元一体,各民族优秀文化基因渗入其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不断发展壮大的内生动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守望相助、互依共存的统一国家,各民族的发展都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血脉相连。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一切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行径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折射出的光辉灿烂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促进学生在系统建构中国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将各民族共同书写伟大历史的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帮助学生坚定意志和信念,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打造课堂,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历史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的根基,历史课堂是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悠久、丰厚,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百年辉煌征程中,培育凝结了“五四运动”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等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彰显人民力量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灯塔,是指引我们跨越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精神力量。无论哪一种精神,在历史和现实中都以具体事、具体人为载体,浩瀚的史料是让青年学生汲取丰富精神营养的沃土,作为历史教师,要以历史课堂为核心,精心打造历史课堂、全面把握历史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和吸引力、感染力,让孩子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之中有效汲取其富含的精神养分。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方面,首先是要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寻找时代变迁的现实痕迹,特别是结合自己的父母家人、家乡故土发生的变化,来感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成就。在课堂中,教师不仅仅只是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点讲解方面,而是要拓展知识载体,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把学生引入历史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并在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部分,教师可以以清政府将台湾划为单一行省为例提出问题,各朝代是如何管理台湾的?你如何理解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通过让学生梳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和时期台湾的不同名称和不同的行政区划沿革,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以公元1661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窃取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宝岛台湾的事件为例,向学生讲明白每一个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支持和拥护党和国家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秉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始终把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学生通过翻阅教材梳理台湾的行政区划沿革,认真思索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观意识上抵御一切分裂行径,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即会渗透其中。

四、协同联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機融入实践育人体系

除了课堂主渠道,积极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也是实现家国情怀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和举措,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形式较为单一的不足,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和辅助。要帮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让青少年在心理情感上完全接纳和认可,才能实现学生个体内在主观认识和外在言行的一致性、统一性。因此,历史教师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是进行爱国情怀教育的另一种有效方式。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授,不少学生仍然会觉得过去的历史离当下和自己非常遥远,无法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共振,导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法实现坚如磐石。通过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实践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中感受伟大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能够促进学生更加透彻和深刻地感悟历史,产生共情。其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本土的教育资源,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感同身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笔者在讲授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历史时,组织学生赴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基地青海金银滩草原的原子城纪念馆实地参观,带领学生现场了解自己所生活的青藏高原上,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极端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克服重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60年代成功试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学生兴致勃勃的在原子城纪念馆仔细观看每一件实物,在每一帧珍贵的照片前久久驻足。许多孩子在认真聆听讲解员饱含深情的介绍后热泪盈眶。同学们回来后撰写的观后感充满了炽热浓烈的感情,有的学生写到,深深感觉到了今天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先辈们的忘我奉献,当前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像先辈们一样,刻苦学习,报效祖国。通过让学生实地观看原子城纪念的丰富史料以及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学生把自己深深带进了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于在自己家乡诞生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有了更加真实、深刻地记忆和理解,在唤醒历史集体记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实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作为一门研究历史史实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学科,对于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着无法替代的学科优势和丰富资源,在这方面,历史教师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打造课堂,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产生强大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重大作用,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各环节,才能帮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洪浩.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理导航,2020,0(10).

[2]丁玲.渗透家国情怀,让历史教学更有灵性.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15).

[3]倪演.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研究.教学经纬,2021,3(73).

本文系青海省西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2020年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ZLS200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靳占红.(1970年10月),男,藏族,籍贯 青海湟中 ,副校长,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