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伟 陈艾琳
陈大伟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幸福生活、校本研修、观课议课等有比较独到的研究,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主持建设的“教师职业道德”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课程);首倡并致力于推进观课议课和理想课堂建设,在《人民教育》刊发的“观课议课”系列文章(共33件)被列为“《人民教育》创刊60年报道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出版《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幸福教育与理想课堂八讲》《影像中的教育学:从电影中体悟教育与人生》等24部著作;多篇论文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全文复印;多次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和成都市社会科学成果奖。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
“学以致用”与“用以致学”中的“学”,与《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和《玉篇·子部》的“学,觉也”中的“学”,意思大体相近,有认识、理解、掌握、觉悟、领会的含义。“用”有多种用法,其中的一种用法是“运用”,也就是使人或者某物发挥功能、产生效用,可以理解为实践。“学”与“用”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知与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以致用”可以理解为,学的目的在于实践运用,学的东西要发挥改善实践的效用。“用以致学”主要强调应针对实践而学,根据实践而学,为实践而学,在实践中学,基于实践而改善学。本文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化成长,谈谈教师如何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一、教师如何学以致用
首先,要有学以致用的强烈意识。有一个故事说,子贡坐着大马车去见原宪,看到原宪住在破烂不堪的茅屋里,忍不住问:“先生,你是生病了嗎?”原宪回答:“我听说没有钱财叫作穷,学习的东西不会实践叫作病,现在我是贫穷,不是生病。”“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在古人看来,学到的知识就要付诸实践,学了不去实践不如不学。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老子认为,学了是否能用、是否坚持用,是区分高明的学习者(上士)和下一等学习者的依据,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因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范本的作用,教师的学以致用也就有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最好的教学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改善生活的教学。要实践这样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这种意义上说,对于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传不习乎”,我们可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解读:对于学生,要反思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理,自己是不是有所温习、有所遗忘,是不是付诸实践了,是否辜负了教师的教导;作为教师,要反思自己教给学生的知识、道理,自己是否在身体力行,是否言行一致。
其次,要综合理解和运用所学。曾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和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院士提醒大学生:“向授课教师学习,首先是学习人生态度和观念,其次是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然后是学所教的知识。”笔者以为这样的排序是有价值的。就教师的学习而言,不仅有具体实践方法的学习,而且有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学习。从用的角度看,不仅要用具体的案例和方法,而且要用案例、方法背后的思维和理论。
一次教师培训中,一位研究“变式教学”的教师在讲座中举例,可以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条腿;三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条腿;n只青蛙______张嘴,______只眼睛______条腿”引入“字母代表数”概念。课间休息时,听课教师要求:你能不能少讲一点变式教学的原理和规律,多讲讲这样的例子?在参加教研活动时,你也会发现,当授课教师介绍教学理念时往往人去座空,学习者的关注点大多在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方法上。
例子和方法似乎可以拿来就用,但格式塔心理学的后期代表人、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说:“没有什么比最高明的理论更适于运用。”我们要知道,学做法只是模仿,善于模仿有可能成为技术熟练者;而只有理解了做法背后的理念和思想,才可能成为创造性实践者。人们习惯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有法”和“无法”之间,或许可以添一句“教有良法”。我们这样理解:“有法”之“法”指教学有规律可以遵循,“定法”之“法”指针对所有具体教学情境的固定方法,“良法”之“法”是教育规律、原理运用于具体教学情境时相对的最佳方法,而获得“良法”离不开理论和思想的指导。在庖丁解牛的故事里,最高境界的实践是由技达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罗斯福夫人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伟大的头脑讨论理念,平凡的头脑讨论事情,狭小的头脑则只讨论人。”观察日常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专业发展程度越高的教师,对理论学习的追求越强烈,其发展和成就也越可观。
再次,要把所学用在自身的完善和成长上。学以致用可以用在改造外在的世界,也可以用在自身的改善和发展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在为外物还是为自身的选择中,《论语》强调了学习对自身完善的优先性。荀子在《劝学》中有这样的劝诫:“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就教师而言,学习首先要定位于自我完善,主要还因为教师要以身立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把所学用于自身完善,可以采用代入法。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有这样的读书分享:“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
二、教师如何用以致学
首先,用学的方式应对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有效的选择不是抱怨、逃避和放弃,而是用学的方法面对和解决。泰国的教育短片《老师的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老师的心》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年轻女教师班上来了一名患自闭症的学生小超。怎么办?女教师不是抱怨,而是学习,她开始阅读《自闭症疗法》等书籍。在书中,她看到“自闭症患者喜欢看旋转的东西”,于是就用纸风车实验,在得到证实以后,她在教鞭上装上纸风车;在学生家长闹到学校要求开除小超时,她记得书中说自闭症的孩子在某方面拥有惊人的记忆力,特别是能记住很久之前的日期,她以此向家长证明了小超具有超强的记忆力,留住了小超……年轻女教师改变了小超的人生,后来小超也成了一名教师,而且常常回去看望他的恩师。对于这位女教师,我们不能只说她有爱,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教师对学生都有爱——关键是怎么去实现和表达自己的爱?用学习和研究帮助学生,才是更值得推崇的爱。
其次,要以用促学。必须承认,今天大部分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其他事务,教师的学习时间有限、学习机会难得。怎么办?这需要改善我们的学,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一方面要针对实践的需要选择学的内容,急用先学;另一方面要珍惜学习机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不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在给小学生上课时,常有一种小结方式:“同学们会唱‘小嘛小二郎吗?谁来给大家唱唱?”学生唱毕。笔者会说:“这首歌写的是学习者、学生的责任——来到学校,坐在教室里,上一节课,一定要学一点东西,要有一点改变。你能发现自己的进步,找到自己的改变,就可以高高兴兴地回家见爹娘。”对孩子有这样的提醒,对于成年人,我们则需要这样的自觉——每次参与学习都要有一些改善实践的自觉要求。
最后,要基于用改善自己的学。有一年,笔者所教的师范生实习归来,笔者和他们交流实习中的经历、故事和收获。一名学生说:有一天晚自习时,教导主任叫她出去谈一点事。回到教室,她发现两名学生打架。A学生平时惹是生非,B学生一直表现良好。她想当然地对A学生进行了训斥,没想到激起了A学生的怒火。事后,她做了调查,发现这次打架事件因B学生对A学生的嘲笑而起。听完她的故事,笔者问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应对学生打架的意外事件,关于学生打架的应对和处理,我们不是学过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吗,你为什么不用?”
学了却没有运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种原因是学的时候没有从实践的角度思考和推演,致使学到的東西缺乏实践的活力和运用价值。这就需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即在学的过程中关注和提炼实践、运用的策略。以陶行知“四块糖的教育故事”的学习和运用为例,针对未来实践,我们可以在学习时解析出以下策略:①在制止学生打架行为以后,不要急于处理,要为学生留下情绪缓冲和认知反省的时间,使学生对接受批评有一个心理准备。②在批评教育学生之前,教师要先做调查研究,不要在事情不清楚、情况不明白的时候教育学生,批评和表扬学生都要有真凭实据。③教育要善于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正面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比如陶行知反其道而行之,对王友不是责备批评,而是发现优点,加以肯定。④对学生的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要指向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教师肯定的,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自觉追求教师期望和鼓励的行为。⑤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如单独约学生到办公室面谈,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对立情绪,从而营造积极、轻松的师生谈话氛围。民国时期的教育家陈垣在给启功的《上课须知》中说:“缺点尽量在堂下个别谈;缺点要改好了,有所进步的,尽量在堂上表扬。”
有了这样的学习和分析,学以致用,今后再遇到学生打架的情况,在制止打架行为以后,我们就应该先等一等,然后做调查研究,同时还要注意批评和教育学生的场合——批评教育尽可能私下进行,表扬进步尽可能公开实施。
(陈艾琳,成都大学师范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