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湘湘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逐渐普及,计算机技术也逐渐成熟。在小学教学中,学校开始注重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创客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1-0026-02
引言
教学的有效性高低决定信息技术课程能否落实,例如,在最早的程序设计教学中,许多教师发现,程序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难度很大,而程序教学又缺乏足够的指导资料,使教师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达到平均水平,教学的有效性不足导致了早期的程序设计课程普及度不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有明確的难度划分,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或任务,在课程评价上要有一套明确且可操作的等级标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和稍强的学生都要有详细的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即教师通过计算机为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简单而枯燥的课堂通常使学生无法专心听讲,经常走神。
例如,有的学生经常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偷偷玩电脑游戏,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另外,计算机知识的复杂体系,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时感到十分困难。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局限、单一,“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沟通与交流。这导致学生有问题无法提出,或者提出后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解答,从而产生问题堆积,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二)学生缺乏兴趣且基础差
小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对其比较感兴趣就是受好奇心理驱使。但是学生通常没有长久的耐心,很容易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由于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即使有电脑,学生的操作也不是很熟练。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过程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将生活化教学法有效实施到信息技术教学中。
(三)教学的持续性很难得到保障
小学信息技术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知识的特性,利用其中的连贯性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更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只是浅显地了解知识的内容,并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四)信息技术知识点较为分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查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更多的是用其理解其他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不占主要地位。由此,教师更多地采取分散教学法,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理解。教师不明白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是单纯地根据课本中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寻找适合学生发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激活自身的思维,形成独特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需要进行模拟训练,并在训练中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以此来激活学习思维,最终有效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理念,找出信息技术知识背后的规律。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启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画图就是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画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绘画方式,然后指导学生逐步学习矩形工具、多边形工具的使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可以学会撤销操作,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技术思维,以此提高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二)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以及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利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现象来吸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理,并采用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体系。
(三)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教师要开设相应的实践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让他们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四)增加教师授课环节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传递,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少产生课堂互动,且课堂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里。相关研究表明,单纯地教授知识,不进行任何互动,是最为低效的教学。没有互动,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沉闷,造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动力也不够强,教学对教师来说就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劳动,也就失去了教学本身的意义。毫无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弊端极为明显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当成了一种纯粹的体力劳动,而学生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只有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互动,教师才能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进一步了解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才好进一步采取措施。同时,通过互动,教师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兴趣,不再把教学当成一种毫无感情的体力劳动,而会真正用心把教学工作做好,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