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嗑”新语义及新语用分析

2021-09-26 10:43王缘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动宾流行语宾语

王缘

(澳门科技大学,澳门,999078)

自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其使用者群体不断壮大后,每年都有许多网络用语出现并广为传播使用,例如早期的“神马”及后来的“蓝瘦香菇”等等。近几年,爱情主题的影视、文字艺术作品不断增多,快捷便利的多媒体平台也越来越多,网络上许多由“嗑”字组成的流行语应运而生,例如“嗑cp”“嗑糖”等等。在“饭圈文化”的影响下,此类流行语的形态和语用更是在微博等平台得到了进一步的变异。

一、“嗑”字古今传统字义演变

(一)“嗑”字古义

“嗑”字为动词。在《说文解字注》中,“嗑”字的释义为:“多言也。从口,盍声。读若甲。榼切。八部。”[1]说明起初在汉语中“嗑”字表示“说话、话多”。另外,“嗑”字同样用于表示“用门牙咬坚硬或有外壳的东西”,例如:《金瓶梅》中“小玉正在炕上笼着炉台烤火,口中嗑瓜子儿”[2]71-86;《醒世姻缘传》中珍哥说:“留着这几钱银子,年下买瓜子嗑也是好的。”[2]71-86早在194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中就出现了如今常用的词语“嗑瓜子”:“人们抽着烟卷,嗑着瓜子。”[2]71-86除此之外,汉语中也存在动宾方言词“嗑牙”,用于形容“两人及以上的闲聊”,该种用法作为方言词在本文仅做简略介绍。

自此,根据以上语料,在传统义中,“嗑”字的主要语义结构及用法如下:动宾结构“嗑X”,X一般为坚硬或带硬壳物体,用于表示“用门牙咬硬物或带硬壳物体”,中性感情色彩。

(二)“嗑”字现代新义

“嗑”字在汉语中作为动词,常以动宾结构“嗑X”的形式出现。在古义中,用于形容“用门牙咬硬物或带硬壳物体”的动宾结构“嗑X”体现的是中性的感情色彩。随着社会发展、新兴事物的不断出现,动宾结构“嗑X”中的宾语意义得到了扩充,其中“嗑”字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也随之区别开来。

1.消极感情色彩的“嗑”。上述语料显示,“用牙咬”作为汉字“嗑”的主要意义。除了自古沿用至今的“嗑瓜子”以外,现代汉语中产生了新的固定搭配词语“嗑药”。据2003年的报刊《都市快讯》标题为《少年嗑药震惊辽宁》的报道,“警方例检中,证实其中有人服食了诱使精神高度亢奋的‘摇头丸’。医学界目前公认,青少年滥服安定等镇静药品也为变相吸食毒品。服食‘摇头丸’及滥用安定片,广泛称其为‘嗑药 ’”[3]。“嗑药”为动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是动宾短语“吸毒”“吸食毒品”的俗称。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及北京大学的专业医学学者对我国《刑法》的总结,毒品指的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4]14-20,例如鸦片、海洛因、摇头丸等等。因此,在出现“嗑药”,即“吸食毒品”的概念后,动宾结构“嗑X”发展出了新的意义及用法:表示“摄入使人形成精神及生理瘾癖的药剂”。相对于“吸食毒品”这样偏专业性的行为描述,“嗑药”更多被人们用于日常形容。毒品属于外来物,“罂粟和鸦片传入中国是中外不断交往的结果”[4]14-20,因此西方著作中常常出现的“do drugs”等与吸食毒品相关的词句常在中文译本中被译为“嗑药”。

自此,根据以上语料,在现代汉语中,“嗑”字的主要语义结构及用法如下:(1)动宾结构“嗑X”[a],用于表示“用门牙咬硬物或带硬壳物体”,X一般为坚硬或带硬壳物体,如“嗑花生”、“嗑瓜子”;(2)动宾结构“嗑X”[b],用于表示“吸食某种毒品”,X指“使人形成精神及生理瘾癖的药剂”,如“嗑摇头丸”。据以上语义结构可得出,动词“嗑”单用时的语义受语境影响。例如“桌子被老鼠嗑坏了”中的“嗑”表示的是“用门牙咬坚硬物”;“买点儿花生来嗑嗑”中的“嗑”表示的是“用门牙咬带硬壳物体”,多与进食相关;“那个瘾君子最近又在嗑什么?”中的“嗑”根据语境可知表示“吸食某种毒品”。

根据上述对“嗑X”的a、b两种意义分析可得,在传统现代汉语中,“嗑”[a]通常形容生物实质的口腔活动,例如啃咬、咀嚼,可能伴随吞咽进食,属于中性义;“嗑”[b]既可能包含实质的咀嚼吞咽意义,也有可能被用作隐喻虚指,例如吸毒人员使用注射方式摄入毒品也被称为“嗑药”。由于所搭配的宾语为法律明令禁止的“使人形成精神及生理瘾癖的药剂”,因此“嗑X”[b]带有消极的感情色彩。

2.积极感情色彩的“嗑”。作为流行用语出现在网络上的“嗑”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固定短语为动宾短语“嗑cp”。正是该短语促成了“嗑”字的语义泛化,从而成为网络流行语。因此,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嗑”通常与“cp”有关。作为一种新兴的精神活动,“嗑cp”为具有该需求的人群带来了精神的满足。对于进行此活动的人群来说,“嗑cp”具有积极的感情色彩。下文从“嗑cp”活动的起源及本质出发,分析其积极感情色彩的形成机制,从而得出第三种“嗑X”(即“嗑X”[c])的语义及语用,最终提炼出积极感情色彩下动词“嗑”的具体意义及用法。

(1)网络用语“cp”的定义。“cp”是英语单词“couple”或“coupling”的缩写,最早源自于日本二次元ACGN同人圈,表示的是同性间的恋爱关系,后来该词被文字、动画、真人影视作品粉丝泛化,可用于形容有恋爱关系的同性或异性,现也被用于泛指组合或搭档。一对“cp”可以是文字或影视作品中既有的搭档或恋爱配对(被称为“官配”,即官方配对),也可以是粉丝根据个人喜好自行组合的角色cp,这种行为被称为“组cp”。例如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中,男主角工藤新一的女友是毛利兰,“工藤新一x毛利兰”的“新兰cp”即为官配,“新兰”的粉丝即为“新兰cp粉”。在剧情中,工藤新一被反派灌下毒药,身体缩小,以小学生柯南的身份再次接近自己的女友毛利兰。后期,剧中出现了一名名叫灰原哀的女性小学生,实际上她与柯南有着相同的经历,也是被灌下毒药缩小的成年人。因此,部分该剧粉丝自行组出“柯南x灰原哀”的“柯哀cp”。

(2)“嗑cp”的流行起源。“嗑”某一对cp意味着喜爱某一对cp,由于cp都源自不同的艺术创作中虚拟的角色,嗑cp满足了粉丝的幻想和向往,这种幻想可能与粉丝的个人生活有关。嗑cp本质上属于精神活动,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购买周边产品、自发撰写相关情节文章。由于不是所有的cp都为官配,因此粉丝自行将虚拟角色进行重新配对组合的行为不仅满足了个人的心理需求,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人对他们所喜爱作品的要求、向往或遗憾,在此过程中,减少了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失控感。“嗑cp”作为精神活动,时间、金钱、风险成本根据个人选择具有弹性,可作为业余、课余爱好,也可发展成为正当职业(如cp文写手、cp视频剪辑等)。在此过程中,有着相似取向的个体聚集,并再次产生亚文化(如新网络用语)向外传播。

根据吴丹的总结,“‘嗑文化’可以视作粉丝文化或饭圈亚文化的一个分支,主要指青年群体以热播影视剧、剧中人物和演员个体作为目标指向,对剧情和演绎细节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对剧中人物关系特别是情感关系进行多向重组,并由此延伸到对演员本人及其现实情感关系的观察和追逐。”[5]总而言之,“嗑文化”的迅速流行证明其对青年群体的精神及心理娱乐满足起到重要作用。

(3)“嗑文化”下产生的“嗑X”新用法。上文提到,“嗑文化”的出现与词组“嗑cp”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词组“嗑cp”也属于动宾结构“嗑X”。在“嗑文化”中,还有一个使用率极高的词语“嗑糖”。王寅认为,“隐喻让一个词语意义不断更新,是语言变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就词义的历时性来讲有连接型和放射型两种过程。”[6]下图分析“嗑糖”的横向和纵向语义结构。

由下图1可知,作为网络流行语的动宾结构“嗑糖”语义变迁机制如下:“糖”为无害食物,搭配的“嗑”应为物理“进食”义。糖生理上带给人“美味”的感觉,心理上带给人“喜欢、多多益善”的感觉。结合“嗑糖”的来源可知,此处“糖”为虚指抽象名词,再结合“喜欢、多多益善”的积极感情色彩,此处的“嗑糖”应为“摄入精神食粮”义,“嗑”实际应为虚指动词。具体语义语用结合该词来源背景于下文作进一步分析。

图1 “嗑糖”的横向及纵向语义结构

在“cp”一词未完全普及时,“嗑糖”作为“嗑cp”的近似义,运用隐喻的形式被广为使用,也反向增加了人们对流行语“嗑cp”的理解度。“糖”在汉语使用者共识中是一种食物,食用后会带给人甜的味觉,而糖作为一种广受青睐的食物,也被认为其产生的甜味是使人心情愉悦的,并会给人带来多多益善的感觉。除了味觉上的甜,在汉语中也有用“甜”形容心理感受、精神状态的用法,常用于积极正面的语境,尤其是形容爱情、恋爱,例如“今天见到了他,心里感觉甜滋滋的”。“嗑糖”作为“嗑文化”中衍生出来的词语,表示的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而非实质的、物理的进食,而“甜”的心理感受是由某对影视、文字cp带来的。当艺术作品中出现了cp亲密互动的情节,粉丝会得到“甜”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该文化中,cp出现亲密互动,甚至扮演角色的演员们在戏外互动都能被称作“发糖”。“发糖”借助的是现实生活中男女结为夫妻时“发喜糖”的意象,用来虚指cp发生亲密互动。除了爱情以外,如今“嗑文化”中的“发糖”已经泛化至友情和亲情。因此,“糖”是一种对美好感情的隐喻,而“嗑糖”表达的是粉丝对所喜爱cp发生亲密互动时的享受和愉悦之情。

“嗑cp”“嗑糖”本质表示的都是见证爱情、亲密互动的行为,同时间接表达了愉悦、喜爱甚至痴迷的情感,具有较为积极正面的感情色彩。对比前文提到的“嗑X”[a]、“嗑X”[b]两种用法,“嗑X”[c]中的宾语“cp”“糖”既不属于食物,也不是主观上让人感到“多多益善”、客观危害健康的毒品,但此处的宾语[c]与宾语[b]具有的共同点是给人带来“多多益善”的心理感受,不同点是宾语[c]无害,且多为客观美好事物,因此“嗑文化”下衍生并泛化的动宾结构“嗑X”[c]用于表示的是“见证美好爱情、情感或故事”。

(4)从“嗑X”[c]用法看“嗑”字新义。由前文可知,常用动宾结构“嗑X”中“嗑”字的语义受语境和所伴随的宾语影响,结合“嗑X”[c]的语义“见证某某的美好爱情、情感或故事,且多多益善”,此处的“嗑”字的语义被泛化为“见证、欣赏、喜爱或痴迷”,后接人名、剧名或书名等有明确指向性的名词,同时表达愉悦的心理感受。

除了语义有部分相似点以外,“嗑X”[c]与“嗑X”[b]都包含了隐喻。由于“嗑X”[c]最初起源于影视圈,与视觉相关,所以“嗑X”[c]也包含了“收看”的意义。例如电视剧《你是我的城池营垒》男主角名为邢克垒,女主角名为米佧,则“我最近在嗑邢克垒和米佧”就包含两个信息点:①我最近在看《你是我的城池营垒》;②我特别喜欢看邢克垒和米佧在一起。小说文字等同理。

流行用语“嗑死我了”以及“嗑到了”则是“嗑”[c]的衍生,结果补语“死了”和“到了”都为虚指,其中“嗑死我了”中的“死了”语义近似于“开心死我了”中的“死了”,属于程度的表达,词组表示“见证了某某之间的美好感情后极度欣喜、兴奋的心情”;“嗑到了”的“到了”语义近似于“得到了”“看到了”中的“到了”,词组表示的是“见证了某某之间的美好感情”,同时表达了喜悦的情绪。

二、结语

许多传统汉字、词汇被泛化并在互联网广为流传后又会再次携带新的语义语用回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嗑”字作为原义“闲聊、啃咬、进食”的汉字,现在已经衍生出“嗑某某”等流行语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日常生活及线上高频使用的词汇。综上所述,经过网络、影视亚文化泛化后,“嗑”字作为动词的常用动宾搭配及语义如下:①中性感情色彩“嗑X”,用门牙咬硬物或带硬壳物体,X一般为坚硬或带硬壳物体;②消极感情色彩“嗑X”,吸食摄入使人形成精神及生理瘾癖的药剂;③积极感情色彩“嗑X”,见证美好爱情、情感或故事。

根据对不同感情色彩及产生来源的动宾结构“嗑X”分析可知,汉字“嗑”作为动词使用时的意义受其所伴随的宾语影响。其中,与上述三个语义结构所对应的动词“嗑”语义语用如下:①啃咬、进食,实指动词,中性感情色彩;②(实指)吞服、吸食,(虚指)注射,消极感情色彩;③见证、欣赏、痴迷,虚指动词,积极情感色彩;“嗑X”[c]作为网络流行语,衍生出的“嗑死我了”、“嗑到了”具有“见证美好感情后极度喜悦”的含义和积极的感情色彩。此外,“cp”一词的使用范围在经过日本动漫影视作品—真人爱情影视作品—真人影视作品—现实生活的扩散过程后,“嗑”作为“cp”的固定搭配动词,其使用范围也随之经历了线上—线下的扩散过程,语用语义也随之扩散。

此外,“嗑”字作为动词从古义“啃咬硬物(中性)”扩充到新义“吸食毒品(消极)”、“见证美好感情(积极)”,其感情色彩的范围扩大也正好呈时间先后顺序线性发展。如今“嗑”已经成为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高频出现的动词,它代表了青年群体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精神文化的映射。

猜你喜欢
动宾流行语宾语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汉泰语动宾结构研究综述
流行语,考试作文中可用否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宾语从句及练习
这些年我们听过的流行语
从物性结构和语义特征看“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基础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那些“刷屏”的2016流行语,你会用古文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