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荣 郑霁鹏 刘永权
(1.北京开放大学,北京,100081;2.国家开放大学,北京,100089)
外语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教育部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1]。2019年教育部《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保证适当比例的面授教学,鼓励开展师生实时互动教学”[2]。国家政策文件不仅从宏观层面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并且明确地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依据。
开放大学是国内最早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远程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其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长期占全国高等教育规模10%以上[3]。过去,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在课堂组织、课程目标与评价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该课程人才培养效果欠佳。首先,课堂教育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撑[4],而开放大学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通常以“应试知识输入”为驱动,以教师话语为中心,以翻译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缺少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活动环节[5]。其次,培养成人英语学习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评价中缺乏应有的贯彻和体现[6]。虽然国家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为“在加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职场活动中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但课程考核评价内容仍然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为主,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关联度较低。再次,信息技术和资源与教学模式的融合深度尚待提高。由于缺乏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引导,即便是优秀的国家精品教学资源也难逃资源应用率低下的困境[7-8]。因此,实施多模态视域下基于应用能力提升的公共英语翻转课堂对于新时代开放大学深化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翻转课堂是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混合学习和布鲁姆分类理论等多种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理念的颠覆与变革。“互联网+外语教育”环境下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MOOCs)、微信平台、微课程迅速发展,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创设了良好的基础环境。Hamdan et al.提出翻转课堂促学机制“F-L-I-P”四要素模型,即灵活的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文化(Learning culture)、目标明确的内容输入(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的教师指导(Professional educator)[9]。灵活的教学环境既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前提,也能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10];学习的文化、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设计以及专业引导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经历了概念引进、理论介绍和模式构建的基础阶段。近年来,基于动态交互、多元读写、SPOC以及CDIO等理论框架,或基于不同资源平台(如MOOCs、微信公众平台和雨课堂)的综合实践性成果不断涌现。大量研究证明,翻转课堂有利于强化语言内化,促进语言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英语水平、口语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外语学习行为和态度转变产生正反拨作用[11-12]。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混合教学模式,但开放大学多年来实施的公共英语混合教学模式实际上与翻转课堂“貌合神离”。从流程看,两种模式都以基于在线资源的课前自主学习为前提,但两者在课堂教学阶段的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上存在本质区别。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程亟需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语言产出为导向”的课堂转型。这一需求与以在线资源为前提,以互动、应用为特征,以“师生双主导”为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高度契合。
外语学习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传统的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职业英语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已经逐步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过渡。ESP英语基于专业需求和职场情境设计大纲,根据学习者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的需求开设英语课程。ESP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会提高,进而能够大大提高语言学习效果[13]。ESP英语课程强调语言工具性的教学目标需求与翻转课堂注重互动和应用的特质和内涵高度吻合,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ESP公共英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新媒体在教育情境下多模态化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CiteSpace对近20年(1998~2017年)国内外语教育技术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时区视图(Time Zone View)显示,2016年以来,多模态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热点[14]。
以社会符号学为基础的多模态理论指出,新媒体时代下,识读能力不仅依赖于传统文字媒介,还将融合视觉、听觉、空间以及姿态等多模态信息[15]。模态(Modal)指人类通过感官(如听觉、视觉、触觉、发音器官等)跟外部环境(如人、计算机、移动设备等)之间的互动方式[16]。经过20多年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单一模式向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多模态教学研究表明,恰当地运用口语、听觉、视觉和行为等各种模态的互动与转换进行多模态英语教学,能够更好地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内容的内化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内容记忆的持久性,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多元识读能力、听力和口语能力[17-19]。
对于普通高校的教师而言,实施翻转课堂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缺乏高质量的优质在线资源和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教学平台,而多模态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和教学平台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开放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校本自主研发平台、MOOCs和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微社区平台。教师个人制作的教学资源缺乏技术支持,水平良莠不齐;MOOCs平台资源缺乏对校本学生的针对性,学习过程监控不便。国家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核心团队已完成系统化教学资源设计,建成由ESP数字化教材、Moodle云平台网络课程、APP移动资源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赋能的FiF口语训练智慧平台共同构成的多模态教学环境。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多模态教学,以开放大学的教师和学习者为研究主体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围绕翻转课堂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文献分析发现,普通高校占国内翻转课堂应用主体的43%,职业院校占20%,基础教育占37%[20]。选取“翻转课堂”+“英语”作为主题,在CNKI数据库(截止2021年2月6日)可以检索到15,449篇相关论文。但将发文作者的单位限定为“广播电视大学”或“开放大学”后,仅检索到53篇普通期刊论文。选取以“多模态”+“英语”为主题,作者单位为“广播电视大学”或“开放大学”,在CNKI数据库只检索到26篇论文。从以开放大学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中分析可见,开放大学对英语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关注较少,且多数研究内容还停留在应用探讨及可行性分析等理论探讨范围,采用实验法验证翻转课堂实践效果的实证研究成果比较匮乏。因此,将多模态理论视域下的多元识读(Multiliteracies)、多元互动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创建联通和谐的多模态环境、语言产出应用为导向的多模态评价体系以及“师生双主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为提升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开放大学资源利用率、提升开放大学ESP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混合教学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从以往开放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实现度低、教学资源利用率不足等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开放大学ESP公共英语课程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量化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法,辅以访谈法和学生反思评价法等质性研究手段进行互证。
国家开放大学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ESP英语系列教材(《商务英语》《理工英语》《人文英语》《管理英语》)替代原通用公共英语教材。研究者随机选取开放大学某分校49名公共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自2019年3月到12月,以ESP公共英语课程为教学内容,学期面授时长为30学时,实施为期两学期的实证研究。
1.“师生双主导”理念下的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新型建构主义教学论已由学生“绝对中心论”转向“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双主”教学范式[21]。信息技术虽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认知工具和学习环境,但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课前学习阶段,学习者根据个人需要观看教学视频、学习知识点、进行自检自测,并反思学习问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督促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引导学习者有计划地利用多模态资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此外,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学习者共性问题,促进多元互动,并提供学术支持以及情感支持。“课前学习任务单”实际上是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一种隐形培养,帮助学习者进行目标、资源和计划管理。“学习反思”任务旨在激发学习者主动思考,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思考的能力。
课堂学习阶段,学习者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课堂声音的主要发出者和课堂时间的主要占据者。教师主导地位体现在其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根据学习平台中的大数据了解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反思报告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创设职场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英语技能应用和知识内化。教师应避免长时间讲授知识点,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留给学习者进行体验式学习、小组协作、展示和互动交流。学习者既可通过FiF口语智慧训练平台获得即时反馈,也可寻求教师的个性化反馈。本研究构建的“师生双主导”理念下的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见下页图1,其体现了翻转课程不同阶段的角色分配和主要教学活动。
图1 “师生双主导”理念下的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2.“五位一体”联通融合的多模态教学生态环境
基于Gerstein翻转课堂模型[22],“五位一体”联通融合的多模态教学生态环境由四种不同模态的信息化资源——ESP公共英语数字化教材、App移动资源、Moodle网络课程以及智慧平台口语训练资源,围绕微信社交平台构成(见图2)。虽然数字学习、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智慧学习的立交桥已经初步搭建,但如何处理和利用海量信息和资源已成为人类在当下学习中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3]。因此,教师需找到学习者最常用的沟通工具,帮助学习者权衡不同情境下不同资源的特点,辨识符合个性化学习需要的资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联通。第一次问卷调查中的学情分析发现,90%的学习者最喜欢的社交工具是微信平台。因此,将小组微信群作为师生实时互动交流的联通点,通过“课前学习任务单”引导学习者与文字、图片、照片、音频流、视频流、动画等进行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发音器官的多模态互动,提供情感支持和学术支持。“五位一体”多模态生态环境下,社交平台师生互动作为统领,促进学习者对在线、移动、传统文本和机器学习构成的灵活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中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图2 多模态生态环境建构
3.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的多模态评价体系
科学的学习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程度。王聿良通过翻转课堂模式下学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发现,学习评价是对学习者主观规范影响最大的要素[24]。针对原教学过程对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导向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不明确的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法(POA)”外语教学理论,本研究突出应用型教学目标与测试评价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考核力度。POA外语教学理论创始人文秋芳指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足300课时,期待所有学生发展成为全能型英语使用者的教学目标并不现实[25]。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而且,学习者可以选择一种输出技能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传统纸质的、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无法综合反映学习者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建构基于POA的多模态形成性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发音器官和体态等多种感官动态交互参与学习,形成由网页文字、社交平台文本、动画、图片、声音、体态、表情等多模态符号组成的学习过程资料。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前听说任务完成情况、学习反思(单元导学自疑、学习计划和总结)、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课堂展示和组内成员协作程度)以及出勤等学习行为全过程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对基于职场英语情境下的口语成果展示活动进行评价。英语口语能力的考核属于主观性考核,另设有专门的评分标准。考核形式以及所占的权重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多模态评价体系
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技术评价能够全过程、全方位采集数据,使教育评价的依据更为客观和丰富。教师下载保存在微信群中的语音及视频资料、Moodle平台和FiF智慧平台上自动生成的学习者成绩,可汇总建立电子学习档案。为解决教学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考核评价设计中就应引导学习者对学习资源进行选择性体验。学习者只有充分理解并认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认同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在朗读、角色扮演、情景表演、配音等实践活动中取得良好效果。此外,为了激励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研究者可尝试应用电子勋章对积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学习者和小组进行激励。每周上课前一天,教师可根据Moodle或者FiF平台显示的数据,在班级微信群中为每组第一个完成本单元自主学习任务的学习者颁发“本周学习之星”的电子勋章;学期学习结束时,每组获得电子勋章最多的学习者可获得“优秀学生”的奖状。
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数据来源包括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前测和后测成绩、口试音视频资料、前后两次问卷的数据、访谈结果以及师生反思报告。为保证信度和效度,在正式发放问卷和试卷之前,课题组在小范围内开展了测试,并根据焦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校正和优化。实验结束后,研究使用SPSS25.0对测试结果进行模型检验,用AMOS21.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对反思报告进行文本分析,以期通过多元互证提升结论信度。
课题组对2018级两个非英语专业的平行班进行水平测试,将工商管理专业设为实验班(49人),会计专业设为对照班(46人)。笔试部分采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PETS)三级试卷(难度相当于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要求)测量学习者的英语水平。题目包括词汇与结构、阅读理解和口语测试三个部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成绩描述性统计显示,两个班英语水平测试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实验班平均分为48.06,对照班48.91),实验班在公共英语学习者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在两个学期的翻转课堂实验后再次使用PETS试卷进行后测,将实验班和对比班前后测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推测翻转课堂对提高学习者英语学习成绩是否有效。根据前后测成绩的描述性统计显示,实验班的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均值相差9.75分,其中口语成绩相差5.15分。
在前测口试中,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因为已经毕业多年,所从事工作使用英语的机会有限,口语部分得分较低。经过为期一年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通过每周口语作业、课堂展示活动以及小组活动训练,学习者不仅突破了当众展示的心理障碍,还从有勇气进行口语展示逐步过渡到享受口语展示过程的状态,且在口语产出的准确性、流畅度、自信程度以及词汇和句型使用的丰富程度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升。通过实验班前测口语成绩与后测口语成绩配对样本T检验表显示,双侧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P值为0.000<0.05,且置信区间下限为-4.726,上限为-3.164,不包括0,说明前后测口语成绩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ESP公共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其中口语能力提升显著(表2)。
表2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口语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学习者期待是影响翻转课堂模式满意度的重要元素。本次翻转课堂实验发放了两次调查问卷,第一次调查了解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和学习期待,收回48份有效问卷。调研发现,学习者最期待提高的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的口语产出技能,占61.5%。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期待和基本情况,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研究者将实验目标定为利用翻转课堂提高成人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侧重口语能力。
实验结束后,问卷数据被录入SPSS25.0进行信效度检验。根据可靠性统计,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12>0.7,说明问卷信度系数较高,数据有较高的一致性。学习效率的高低能够被学习者所感知,并且直接影响课程满意度的综合评价[26]。参考满意度问卷指标,研究者编制了第二次调查问卷,从教学模式、感知价值、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者期待四个方面,编制了28道题目,了解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满意度的评价以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参加实验的学习者对自主学习效果的感知度较高。此次实验中100%的学习者对教学模式感到满意,其中非常满意的占71.4%。此外,100%的学习者对翻转课堂模式对自己口语能力提升作用的感知度较高,其中认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习者占到了88.43%。数据还显示,100%的学习者认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有帮助”,其中“非常同意”的学习者占71.4%。
此外,调查显示,经过一年的学习,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和“感兴趣”的学习者占90.4%,比第一次调查中“非常感兴趣”的学习者有了10.7%的明显提升。另外,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习者由5%降为零。这说明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升学习者兴趣方面的作用比较显著。根据对学习者每周英语学习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学习者的时间投入有了显著的变化。学习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的学习者由27.5%提高到了52.4%;每周学习两个小时以上的学习者由15%提高到了33.3%;每周学习英语1个小时以下的学习者从57.5%下降到21.4%。这一数据充分地说明学习者对学习的投入度有大幅度增加,这与学习效果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为期两个学期的实证研究初步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能够更好地发挥开放大学多模态资源优势、体现“师生双主导”“产出导向”理念转变、有效提升开放大学ESP公共英语学习者英语应用能力、令成人学习者满意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开放大学ESP公共英语课程中进一步推广该模式,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习者学习的重要手段,考核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与课程培养目标的适切性、一致性是提升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语言的应用和输出既是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又是促进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以语言输出为导向”的多模态形成性评价体系将促进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英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以产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作为翻转课程重要的促学因子,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态度、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投入度是影响在线教学及资源应用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27]。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关键在教师对该教学模式理念的认同和投入程度,是否主动应对教师角色的“中心转向”。尽管开放大学已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的多模态教学资源环境,但要充分发挥多模态资源的促学作用,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前和课堂的任务设计以及考核方式设计,提高学习者与多模态英语资源环境的多元互动,采用参与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产出技能的积极实践者,促使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知识性内容进行应用、分析和创新。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重要的促学因素之一。无论技术手段如何更迭,外语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师生的高度互动与积极学习体验[28]。国内外英语课程翻转课堂研究关于课堂活动设计形成的可借鉴的成果和具体范例还比较少。目前的挑战是教师是否适应并愿意为新的教学模式投入时间和精力,以“产出为导向”,针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习者设计具有互动性和真实性的课堂任务。
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是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核心素养,更是影响翻转课堂效果的关键影响因子。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知识输入”是课堂“知识内化”的重要前提。开放大学成人学习者虽然有着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但往往存在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状况。通过教学辅导日志发现,前三单元的学习中,学习者常常出现无法按时提交课前学习任务的现象,需要反复催促和鼓励,“学习反思报告”也存在着敷衍应付的迹象。但经过教学模式的不断重复和固化,学习者大都能逐步接纳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流程。第一学期的后半段,学习者提交课前作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普遍改善;学习者在第二学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主动学习的文化已经形成,作业提交基本上不再需要被提醒,学习者在课前学习活动的时间投入增加,参与口语展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因此,教师需对学习者自主能力偏弱的情况做好准备,加强自主学习策略训练,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语言学习观,充分认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责任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学管理方式的更新。为了实现多模态的综合性学习评价,翻转课堂对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过程资料的存档比传统教学评价更为复杂,存档内容包括网络课程自检自测(网页资料)、课前预习的语音作业(音频)、学习反思单(文本)、课堂作业(观察)、课堂表现情况和期末大作业展示(视频录像)。教师不仅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还要对每位学习者多达32次的形成性考核作业材料记录进行下载和打包归档工作,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二个学期起采用的智慧教学FiF口语训练平台不仅能够完成形成性作业的收集和即时反馈,帮助教师简化教学管理工作,解决大班教学中师生比带来的对学习者个性化辅导不足的问题,又能实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性。研究团队教师的反思日志中提到:“以前打分时,怕学生终结性考试不过关,存在着打分普遍较高的情况,从这学期FiF口语平台的评分结果来看,学生成绩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即客观又快捷。”因此,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破解大规模个性化公共英语教学困境的重要解决途径,教师应该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外语教育”时代开放大学应该在“流程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教学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发挥多模态资源的优势,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前学习活动中的专业主导作用,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获得感。本研究还存在着实验班样本规模有限的不足,后续还需与广大的开放大学同仁一起在更大范围内运用实证验证手段,深入地剖析翻转课堂对成人学习者有效促学的认知机制,最终实现提高开放大学英语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