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021-09-26 10:43吴爱萍刘海粟张臻钰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肇庆市肇庆粤港澳

吴爱萍 刘海粟 张臻钰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526110)

肇庆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肇庆市,地处鼎湖区中部,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区,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是珠三角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江西岸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

肇庆新区规划区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范围约115平方公里,西起凤凰大道、东至新区中路、南临鼎湖大道(新区段)、北接321国道,涵盖行政办公、总部经济、文化体育、商务中轴、空港新区5个组团。肇庆新区以严格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结合肇庆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到2030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00平方公里左右,新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0万人左右,管理服务人口65万人左右,开发强度控制在50%左右。本文以下在对肇庆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

一、肇庆新区宏观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2020年10月,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强调,举全市之力支持肇庆新区建设,强化新区“一带一廊一区”中的标杆引领作用[1]。在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中,政府将节能环保产业、休闲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为肇庆新区发展核心功能产业,将现代物流业和商贸会展规划为支撑功能型产业,低碳绿色发展思想贯穿了整条发展路径[2]。

2012年10月11日,广东省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肇庆新区在政策环境上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2013年8月,肇庆新区中央绿轴生态城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成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肇庆新区的绿色生态环境得到了肯定,同时各地各部门也根据肇庆新区已有的优势,对其进行规划分工,从而稳定了肇庆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3]。

在2020年11月,肇庆市入选了全国文明城市,不仅仅提高了肇庆市的知名度,更提高了肇庆新区的知名度。所以目前肇庆新区的政策环境已是极力助力肇庆新区走低碳绿色经济之路[4]。

(二)经济环境

近十年以来,肇庆市经济发展态势迅猛。2019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现价总量达到2248.80亿元,同比增长6.3%。到2019年底2020年初,肇庆市常住人口已经达到418.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4万人。肇庆市调整为第三类地区,最低工资调至1550元。在2019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统计中,第三产业现价总量最高,其增长速度比第一第二产业快(表1),因此在肇庆新区的发展规划中,应侧重发展第三产业①开放广东: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肇庆市全市生产总值》[EB/OL].(2021-02-08)[2021-03-15].http://gddata.gd.gov.cn/data/dataSet/toDataDetails/29000_51800082.。

表1 2019 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2019年肇庆市(区)年末户籍人口中,肇庆市常住人口总数为4538600人,其中男性有2361095人,女性有2177505人,端州425976人,鼎湖168631.其中在各辖区的总户数及总人口数也可以看出(表2),鼎湖区人口明显小于其他辖区②肇庆市统计局.2020 年肇庆统计年鉴[EB/OL].(2021-01-13)[2021-3-15].http://www.zhaoqing.gov.cn/attachment/0/105/105952/2464601.zip.,这说明在肇庆新区的建设上,对于外来人口的引进政策可以更为宽松,也有利于肇庆新区引入高新及特殊人才落户,同时也带来了新型房屋住宅及城市建设的发展动力,有助于促进肇庆新区的人口发展。

表2 2019 年肇庆市(区)年末户籍人口(单位;人)

(三)技术环境

《肇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截止至2015年底,肇庆市已有139家高新企业,到2020年已达到300家③端州区人民政府.《肇庆市端州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 年)》[EB/OL].(2017-03-15)[2021-03-15].http://www.zqdz.gov.cn/tzdz/zszc/content/post_1111311.html.。而近两年多来,鼎湖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5个,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由过去的9.1%提高到28.7,而在2009年鼎湖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8.5%[5]。鼎湖区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着力点,进一步助推科技创新发展。不仅如此,鼎湖区对自身的科技发展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制定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

(四)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

肇庆新区选址于肇庆市鼎湖区腹地,环靠珠江三角洲及西江,且肇庆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不仅在肇庆新区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肇庆新区本身也拥有着珠三角最后的连片生态绿洲,其自身土地在开发上可做到连片完整开发。肇庆新区的优渥自然资源表现在:总体数量多且质量高,在肇庆市3个4A景区及14个3A景区中,绝大部分的景区都位于肇庆新区。其中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省级森林公园九龙湖、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华南第一峡”之称的羚羊峡。广泛分布的自然保护区不仅说明了肇庆新区的生态环境优美,也是肇庆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肇庆新区不仅在发展自然旅游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人文旅游业上也颇有优势。根据肇庆市门户网站公示④肇庆市政府网.城市概况[EB/OL].(2021-03-18)[2021-03-19].http://www.zhaoqing.gov.cn/ mczq/jrfc/csgk/content/post_2494549.html.,目前肇庆市分别有9个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作为广府发源地的肇庆,早在1984年,肇庆市区范围就已经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广东省8座历史文化名城中,肇庆市居珠三角核心区域,其相对潮州、梅州、雷州等地区具有区位优势,且历史遗留较为完好[6](表3)。

表3 文化遗存优势对比

二.SWOT分析

(一)优势

1.政策规划支持。在政策上,政府对肇庆新区的发展规划有着高度的重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结合肇庆新区已有资源、遵循低碳绿色经济理念、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发展。现在肇庆新区已成功

从“三年打基础”顺利迈入“八年见新城”的目标,政府坚持产城人融合的方针,成功为这片区域引入了中国电科产业园、京东云华南总部、环球易购跨境电商、启迪环保科技城、等重大产业项目,预计2030年新区人口将达到60万,2018年在新区举行广东省第15届省运会,也引起了全国各地的人民关注肇庆新区的新面貌。近几年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培养密集型产业[7]。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努力建设新型产业示范区、商贸服务中心区、生态人居休闲区、现代文明样板区、和谐富裕先导区,成为鼎湖城区圈中比较具有实力和活力的聚富好地方、创业热土、宜居城市之一。

2.丰富且高质的自然资源。肇庆市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降雨充沛,阳光充足年蒸发量在13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适宜动植物生长。尤其是肇庆鼎湖山,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被眷为华南生物“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便坐落于肇庆新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有着“高负氧离子浓度”的优势和“天然氧吧”的美称。除此之外,肇庆新区还有砚州岛、九龙湖等等自然旅游景观。

3.区位条件优越及交通便捷。肇庆新区位于鼎湖区中部,东面是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三水区,南临高要市,西靠端州区,北面是四会市。肇庆新区不仅仅是鼎湖区的腹地,也是将肇庆市各功能区联系紧密的中枢区,是广佛肇经济圈中最重要的发展区域,同时肇庆新区也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共同体的发展规划建设中,肇庆新区享受着多元经济圈的辐射,区位条件优越。同时,肇庆新区快马加鞭进行交通基础建设。2014年南广、贵广高铁陆续建成,南广、贵广皆途经鼎湖区的肇庆东站,自肇庆东到广州南只需半个小时。2016年广佛肇城际轨道、广佛肇高速通车,加快了肇庆融入广佛肇经济圈的速度。在国道建设上,国道321线、324线、324线、358线等多条国道线及城市化道路改造项目全面铺开,这个工程将肇庆新区与端州、鼎湖、肇庆高新区、四会串联起来,共同融入到珠三角的交通干线中,并和广佛肇三区进行对接。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四大河流,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肇庆新港包括新港、贝水、沙滩三个作业区,统辖“肇庆中心区域内”的七个港区,主要承担西江航运干线及珠江中上游地区的物资中转运输服务[8]。规划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亦称珠三角枢纽(广州)机场。

(二)劣势

1.广佛肇生态经济中,肇庆融合力度明显不足,设立肇庆新区的未来不明朗。肇庆市经济生产总值较低,在肇庆市被纳入广佛肇经济发展圈及粤港澳大湾区后才迎来了经济发展着力点。但是从产业基础上看,佛山市比肇庆市更加完备,同时佛山市已被评为新一线城市,比肇庆市更具有发展前景,也能承接更大的人群客流量;从交通情况看,广州市与佛山市已有地铁,广佛线用半个小时打通了广佛的经济。佛山市比肇庆市更具有发展先机,相比之下,肇庆市劣势颇显,能够吸引到的投资更少。“广佛肇经济一体化”的交流融合进程偏慢,合作力度偏小,除了广佛同城之外,其他各种概念圈基本都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一方面是理论的超前性,一方面也是肇庆市基础薄弱,地铁、城轨等重大交通基础项目还未建成连接的缘故,所以“经济圈”成效还不是很明显。当然肇庆新区在广州的带领下,前途光明,但自身的区位劣势、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依然是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产业结构不协调,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肇庆市工业占比依旧较高,且工业的发展依赖对环境的破坏,这样的发展现状体现出目前肇庆市的产业结构与环境治理有一定的矛盾。根据2016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⑤肇庆市统计局.2016 年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7-03-17) [2021-03-15].http://www.zhaoqing.gov.cn/gkmlpt/content/1/1231/post_1231216.html#3958.:全市六大高耗能产业产值占比达37.6%,但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却占了75%,六大水污染源行业产值占比仅达23.6%,废水排放量却占了80.4%。产业集聚调整任务很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大部分产业仍处于中低端,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城人融合互动还不够紧密,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全市2000亩以上规模的园区有22个,以散、小、弱为多,开发模式粗放,主导产业不突出,不少园区缺乏足够的节能环保监管能力[9]。加之肇庆新区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化基础薄弱,全市城市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经济发展水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较为落后,经济总量也相对较小,财政实力较弱。其中劣势体现在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仍未完善,作为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休闲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地区,相较之广佛地区,服务水平较低,可承载的客户群体较少,对于客流量、外来人口的限制较多,难以引进高端人才。所以肇庆新区目前仍处于高端人才缺乏阶段,对外开放的水平仍需提升。

(三)机遇

1.粤港澳大湾区和肇庆新区建设相辅相成,成为彼自的发展契机。广佛肇交通干线的建成推进了肇庆市融入广佛经济发展带,加大了珠三角经济核心的辐射程度。在2017年,肇庆加入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肇庆城市的发展,也拓展了肇庆市的旅游市场[10]。在《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指明,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与肇庆新区的发展规划是一致。同时新区的建设工作也加速了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中,促进湾区的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肇庆新区建设相辅相成,成为彼自的发展契机。

2.特殊政策倾斜照顾。肇庆新区在发展政策上也有所特殊,将管理模式“扁平化”,更有利于政府对于肇庆新区的管理,避开了“等级式”的层层叠叠及冗员多、组织效率底下的弊端,管理模式的革新大大提高了肇庆新区的管理效率。在发展机制上,肇庆新区有自主发展权和改革权,更有助于肇庆新区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进行政策调整,灵活性和实践性更强。其中肇庆新区自身开展了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提高肇庆新区服务业以及高新产业的占比,减少大污染重工产业,从而为实现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打造多个创新平台,将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加速器整合在一起,吸引科技型小企业入驻,鼓励社会各界(高校、企业)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并通过“一事一议”扶持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3.产业条件。在最近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肇庆市委进一步明确了新区五大产业⑥砚都阳光网.肇庆新区五大产业组团,你能背得出是哪五大产业吗?[EB/OL].(2017-02-8)[2021-03-15].http://www.sun0758.com/zq/zqxq/133615.html.:1)环保科技;2)高端电子,重点推进肇庆大数据云服务产业园建设;3)健康医疗;4)电商物流;5)商贸会展,肇庆新区商务中心已竣工交付使用,从动工建设到交付使用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刷新了新区速度。五大产业构成了“发展矩阵”,凭借一系列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的招商引资效应正在日益凸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大产业会成为新区发展的有力“引擎”!

目前各省市都重新定义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精准、起点较高、落地要稳。肇庆市也实施新区战略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目标点,拔高了市场整体的水平,因此我国环境对肇庆新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肇庆新区不仅仅着力于广佛肇、大湾区的经济发展,还要面对国内其他的市场,获取更多有利的资源。原本肇庆市在旅游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后的优势,加之交通的四通八达,使得旅游产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但是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需要科学规划、统一协调,也需要全市多部门协调配合。就目前情况而言,肇庆市对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力度不够,主要受旅游管理体制及景区运作机制的束缚[11]。尤其是在全国各省市逐步推广景点门票0收费这种大环境下,肇庆景区门票不但收费且价格相对较高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肇庆旅游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打击了肇庆酒店、餐饮等各行业。另外肇庆市目前工业在总产值中占比较大,与肇庆新区的低碳绿色经济、环保开发有所悖逆,肇庆新区的旅游资源多为自然风光,开发程度浅,尚未做到精开发状态,缺乏相关的发展规划人才,城市功能布局的改进仍是挑战。

4.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与肇庆新区经济发展不匹配。肇庆市通过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广开进贤育才之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正处于发展关键期的肇庆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分外突出。至2020年肇庆新区已有高达300多家高新企业,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肇庆新区以绿色低碳经济产业为主打产业,需要目前社会主流的、国家紧缺的信息产业人才和绿色低碳经济产业的相关专业人才,目前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这样的人才还供不应求,肇庆就更是求贤若渴。另外肇庆市原本的劳动力集中在工业区,劳动力容量有限,肇庆新区较多的项目都处在规划中,吸引人才的力度不明显,激励机制不完善,政策落地难,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发展空间局限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难。甚至肇庆本地高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都难于留住。因此建设相关人才培养管理体系,制定人才引入门槛,相关人才以什么引入,怎样安置,都是肇庆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肇庆市虽然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员之一,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低碳绿色发展之路具有可行性。肇庆新区属于政府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新规划地域,其发展不仅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也顺应肇庆新区原有的区域优势,同时也保护了当地的环境。通过SWOT分析肇庆新区在发展之中面临着国内外的不利环境和自身管理上的缺失等多重挑战和威胁,同时肇庆新区也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政策的支持、大湾区经济的共同作用和发展趋势所然。所以肇庆新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具有较大可行性,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2.发展基础薄弱及区位条件利用程度不足。

在政策上,国家在用地、税收等予以政策倾斜,并另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保障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经济上,肇庆新区原有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工业占比较少,财政收入较其他地区低,所以需要加大引资力度。在文化自然上,肇庆新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自然文化资源丰富,但缺乏知名度。在区位上,因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及广佛肇合作的不断深入,肇庆新区的区位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目前合作仍不紧密。

(二)发展建议

1.推动产业高效发展,引进人才建设。肇庆新区整体发展路径应围绕低碳经济展开,对于整体而言,肇庆新区应推动产业的集群化、低碳化、高效化。要给予节能环保产业、休闲养生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优先落户及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也要加大肇庆新区的环境保护力度,规划建设好当地的基础设置。在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其开发建设的扶持力度,例如在税收及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吸引投资者及资本引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土地管理方面、社会事业等政策方面亦给予相应的支持。在政府自身规划建设上,可以适当放宽人才落地政策,学习上海市对于特殊人才的引进办法,引进各地对于社会发展规划的人才。在重点打造节能环保、休闲养生、文化创意这三个核心功能型产业的同时,也要注意现代物流和商贸会展这两个支撑功能型产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进而行成分工明确又互补耦合的“3+2+1”具有肇庆特色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体系。

2.降低投资门槛,增强资本引入力度。在投融资机制模式上,可以加快建立重大专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投融资机制,进而吸引企业共同参与肇庆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政府—私人—合作”的PPP模式、“建设—经营—移交”的BOT模式、“建设—移交”的BT模式等多样的项目融资。进而将这些资金引入到肇庆新区类似于供水、电、铁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对优先发展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融资。通过外引与内育的经济措施结合,从而扩大肇庆新区的发展资金规模及资本来源渠道。

3.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提升新区知名度。肇庆新区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传播作用弥补自身宣传推广方面的缺陷,提升肇庆新区的旅游产业知明度。可以推行诸如“岳阳楼背诵《岳阳楼记》即可免门票”的手段,吸引本地人重温肇庆优质的文旅景点,进行自发推广。此方法也可应用于肇庆其他景区,免门票游玩肇庆,深入了解肇庆古城的文化和历史,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发展。也可以利用当今的新媒体手段,拍摄肇庆新区的自然风光,对独特的鼎湖山和砚阳湖公园进行推广,提升肇庆新区的曝光度,进而彰显特色岭南文化的现代新区和高质量发展引擎[12],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提升肇庆及新区知名度。

4.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深化区域合作。同时肇庆新区也应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肇庆新区位于珠三角区域,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建设区域,在双重优势之下,重视其对于珠三角、联通粤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即在自身加快融入广佛肇经济圈的同时,也要加强与粤港澳的合作。在原有的局限及交通联通基础上,延伸到新型的合作及从经济辐射到社会文化、科技生活等领域进行深入联通,最后到金融、教育、医疗等高端且重要的行业进行合作,同时将互联网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大对服务业的改造力度,使传统服务业更加常态化,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13]。

多种产业融合,有助于新区经济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弥补粤港澳发展地域不足的同时,也解决肇庆新区发展较晚,资源缺乏等问题。从而将肇庆新区构建为沿海对接大西南内陆的枢纽门户,推进大西南与珠三角的联通发展。

猜你喜欢
肇庆市肇庆粤港澳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深圳蛇口—肇庆高要”组合港正式启动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活在肇庆,写诗(四章)
奇伟的肇庆(外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