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家
(兴安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兴安盟)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诊断与治疗,一般需要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来进行筛查,但往往因其与多种非结核性肺病相似而增加了诊断难度,甚至出现误诊与漏诊。因此为提高患者整体的诊断准确率,需要采用科学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为疾病的检出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同时帮助患者及早接受有效的治疗[1]。本次研究通过对我中心收治的73例患者进行研究,皆开展X线胸片技术检查,阐述如下。
选取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总计73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3例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43.56±6.14)岁,病程1~10年,平均(5.18±0.31)年;其中男性47例(64.38%),女性26例(35.62%);其中原发性肺结核17例(23.29%),继发性肺结核16例(21.92%),结核性胸膜炎15例(20.55%),陈旧性肺结核13例(17.81%),血型播散性肺结核12例(16.44%)。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患者皆存在发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盗汗以及贫血等肺结核症状;家属皆同意配合该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中途退出该研究者;排除存在X线检查禁忌者;排除肝、脾、肾功能异常者;排除存在精神隐疾者;排除无法沟通患者。
本次研究人员皆挑选医院内诊断经验丰富、专业水平突出的人员参与,并遵循医院守则实施操作。引导患者以侧位、后前位拍摄平片,指导患者保持立位,将双臂上举,充分显露胸部,拍摄时尽可能使肩背靠近胸片,让X线能够经过其胸骨柄部,借助医院最先进的数字X线摄影机,将管电压设置为110 kV,曝光量设置为6.3~10.0 mAs,靶片距调整设置为180 cm,对胸部正位及侧位开展摄影,并动态记录病灶的密度、位置、大小、形态及周遭组织的情况等,最后将得到图像数据后借助分析系统进行处理。
诊断结束后,将X线胸片技术得到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比正常图像,分析肺部异常阴影的情况,并让医院在肺结核诊断方面权威的医师(2位或以上)对影像特征及相应数据进行评价,医师相互探讨后意见达成一致,最终对X线胸片技术的诊断效果进行评判。
分析X线胸片技术的检查结果。
该研究的工具选用SPSS 26.0软件,对X线胸片技术的检查结果进行整理,以Excel 2013记录数据,两两比较检验借助Mann-Whitney U,以()表示,并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并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3例肺结核患者中,病理诊断检出:卫星灶10例,胸膜增厚17例,少量胸水11例,支气管播散灶18例,淋巴结肿大17例;经X线胸片技术检出:卫星灶9例(90.00%),胸膜增厚15例(88.24%),少量胸水10例(90.91%),支气管播散灶16例(88.89%),淋巴结肿大17例(100.00%)。误诊2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1.78%,67/73),见表1。
表1 X线胸片技术检查结果[n(%)]
X线胸片技术的影像显示肺上部存在浸润灶相关病变,多存在空洞现象,肺部有斑片状阴影或片状阴影,大多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界不够清晰,而部位病灶较为模糊,同时主要发病部位在双肺的中叶及上叶相关支气管。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对人体的肺脏造成侵犯,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有一定的社会危害[2]。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与身体接触进行传播,结核杆菌经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导致出现感染,对全身器官造成损害[3-4]。肺结核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在临床上通常以咳嗽、盗汗、乏力、消瘦、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为主,除少数患者急性发病外,多呈慢性发病过程[5]。肺结核的治疗周期很长,并会不断对肺部组织造成损坏,因此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从而使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6]。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诊断方式有CT、X线等方式,并且在临床诊断时,需要与肺炎以及肺癌疾病做出有效的鉴别诊断,避免发生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以免耽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而影响正常的治疗[7]。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X线胸片技术在肺结核的诊断上,其效果越来越理想,通过对病灶形态、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能够为临床检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8]。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得出,X线胸片技术检出卫星灶9例、胸膜增厚15例、少量胸水10例、支气管播散灶16例、淋巴结肿大17例,误诊2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91.78%)。其影像主要显示为结节斑点、斑片状周围浸润、胸膜增厚粘连、网状以及小空洞。结果说明,实施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具有在基础医院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