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燕, 郑 珊, 邓小灵
(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广东 梅州,514300)
脑出血是指非创伤性脑内血管破裂,其可造成血液于脑实质中堆积,加之具有起病快、病情凶险且发展速度快等特点,使其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症之一[1]。近年来,中国脑出血的发病率日渐提高,且早期死亡率较高,而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虽能够稳定病情,但多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认知功能或运动能力障碍等,导致患者预后较差[2-3]。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再出血风险[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影响。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于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84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5]中的脑出血诊断标准,且经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② 病历资料完整,且未中途退出;③ 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合并脑血管畸形或脑动脉瘤;② 颅内实质性病变;③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两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出血位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和病情的变化;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必要时开展健康宣教,提供出院指导,并告知复查时间。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
1.2.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① 组建动机保护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另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成员,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小组成员熟练掌握护理操作且按照要求展开,由护士长负责监督和管理。② 入院后,对患者颅脑损伤程度、瞳孔反应和出血状况等进行评估,创建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选择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相关知识、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定期邀请专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讲座,告知日常合理饮食、规范用药和康复锻炼等内容,并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生活方式和预防并发症等。同时将相关宣教内容制订成手册,发放至患者及其家属。告知家属于患者康复期间规律服药、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邀请其积极参与整个护理过程,规避外部环境的干扰。③ 术后定期检查切口情况,嘱患者及其家属不可移动头部,并重点关注患者血压和瞳孔情况。保证引流管通畅,定期检查引流管内颜色和量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④ 发放术后康复锻炼的相关材料,并进行动作示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康复锻炼。出院时留取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并于出院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主动了解患者近期恢复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根据病情恢复程度调整护理方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纠正其错误想法和行为,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强沟通,引导患者选择正向积极的行为,促进保护动机的最大化,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⑤ 护理人员创建病友交流微信群,定期整理疾病相关防护知识,以图片、视频或者文字等形式发送至群内,鼓励患者在群内交流经验,引导其抒发内心想法或提出疑问,定期给予针对性解答和指导。组织线下开展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和压力,由良好动机的患者分享自身的积极变化,并且讲述遵医行为中的困难和阻碍,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回答,为其他病情控制不佳者寻找原因,帮助其调整康复计划。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1 脑出血复发情况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率。
1.3.2 认知功能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表(MMSE)[6]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总分范围为0~30分,其中27~30分为正常,21~26分为轻度认知障碍,10~20分为中度认知障碍,<10分为严重认知障碍。
1.3.3 依从性 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和护理依从性。总分范围为0~10分,其中7~10分为积极配合用药、饮食和康复锻炼,4~6分为在护理人员监督下配合用药、饮食和康复锻炼,0~3分为难以配合用药、饮食和康复锻炼。
1.3.4 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7]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情绪处理、问题解决、自我护理和伙伴关系4个方面进行测评,总分范围为0~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3.5 凝血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观察组的再出血率为7.14%(3/42),低于对照组的23.81%(1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9,P<0.05)。
护理前,两组的MMSE、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认知功能、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护理前,两组的PT和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后,两组的凝血指标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凝血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指标比较
脑出血的发生机制通常与高血压和细小动脉硬化密切关联。随着疾病持续加重,可增加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和脑疝等风险,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目前临床多选择手术治疗脑出血,虽然能够稳定病情,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后遗症。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干预成为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键。
保护动机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术后康复提供保障[9]。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出院后仍为其提供的专业护理服务,属于院内护理的延伸。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MSE、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还可增强认知能力,促进凝血功能恢复。保护动机理论属于行为改变的重要理论,主要是指个体在信息源的作用下,从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两个方面开展认知评价,刺激保护动机产生,并引发保护性行为。兰林茂[10]指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证实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续性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以延续性思维方式为护理基础,对出院后患者实施院外护理指导,具有专业性和整体性。并且其便于实时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为良好预后提供前提保障。张荣华[11]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患者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由于脑出血患者康复过程较为漫长,为其提供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控制其病情,并帮助其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健康行为,以此减少再出血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水平,而且能促进凝血功能恢复,降低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