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呼吸消化介入科,江苏 镇江,212000)
肺动脉栓塞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为内源性或者外源性栓子导致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堵塞引发肺循环发生障碍的一种病症,从而引发各种病理生理综合征[1]。其致病因子包括心脏病、恶性肿瘤和手术因素等。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乏力、发绀、低血压和右侧心力衰竭等,甚至会导致死亡[2]。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上通常采取西医护理干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3]。随着临床对中医学的不断重视,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中医手段如按摩和推拿等用于介入治疗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
研究对象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20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纳入标准:① 确定诊断为肺动脉栓塞;② 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③ 意识和精神状态均处于正常;④ 能顺利沟通交流,完成相关量表的调查。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肝脏和肾脏疾病;② 存在意识障碍或陷入昏迷;③ 依从性较差;④ 在研究中途转院或退出。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为(45.91±6.42)岁。观察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8~60岁,平均年龄为(47.47±8.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完善,且两组间性别构成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为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入治疗的方法、流程、重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治疗阶段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和监测,如果存在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饮食干预。
1.2.2 中医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模式。
1.2.2.1 培元刮痧护理干预 对患者进行培元刮痧护理干预,主要顺序为前发际、后发际、大椎、至阳、命门和腰阳关,之后对患者两侧膀胱经实施刮拭,主要顺序为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和肾俞等,以干预位置发红为宜,每日进行1次,每次进行30刮。
1.2.2.2 中医按摩 位置为手术侧下肢到足趾间,每日进行2次。在导管拔出后2 h,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艾灸,主要穴位包括中脘穴、气海穴、神阙穴和关元穴,1次/天,20 min/次。术后7 d对患者进行指导,对两侧手少阴心进行敲打,1次/天,每侧敲打次数为30次。
1.2.2.3 情志护理 术后3 d,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每日6:00~7:00期间起床并进行五心养神功的训练,主要方法为通过十指对百会穴、印堂穴、关元穴和涌泉穴进行敲打。如果患者情绪状态不佳,需要指导患者对两侧太冲穴进行按揉,并且在护理阶段需要为患者讲解积极乐观心态对于康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了解其内心情况,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其认知水平,缓解消极情绪,提高治疗自信心。
1.2.2.4 睡眠护理 每日睡觉前指导患者通过左掌心劳宫穴对右脚心涌泉穴进行按摩,按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之后通过右掌心劳宫穴对左脚心涌泉穴进行按摩,同样为顺时针方向,每次按摩时间为10 min。结束按摩后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有效放松肌肉,以改善睡眠质量。
1.2.2.5 药物干预 术后给予患者相关中成药进行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10 mL/支),剂量为250 mL,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5 d。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哈尔滨圣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5 mL∶175 mg),剂量为450 mg,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14 d。
1.2.2.6 运动训练 待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后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首先指导其进行床上被动训练,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和下床训练。若患者可下床行走,则指导其进行一些运动训练,如太极拳和保健操等,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每日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进行合理控制,运动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最佳运动强度为:每分钟心率=170-年龄。
(1)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4]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共计8项指标,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维度、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每项均为100分制,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2)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价两组患者护理1个月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分数与负面情绪状态成正相关。
(3)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
(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阶段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24%(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肺动脉栓塞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构成比高达70%~90%[6-7]。患者出现肺动脉栓塞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受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肺动脉栓塞实施介入治疗的效果确切,但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常存在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严重的负面情绪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病情,治疗依从性不佳,影响治疗效果[8]。对患者的身心问题进行护理,可改善介入治疗的效果[9]。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同时多依靠经验和相关标准进行护理操作,护理效果常并不理想[10]。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中医护理模式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中医护理更具全面性和针对性,护理方法丰富,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11]。
将中医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内容更加丰富,针对性和预防性更强,且情志护理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另外,通过按摩和刮痧等措施也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各种治疗并发症[12-13]。对前后发际、大椎和膀胱经等进行刮痧时,可以激发全身的阳气,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补充肾气。对中脘穴、神阙穴和气海穴等进行艾灸时,可以对三焦和脏腑的气机进行有效调节,补充阳气。刮痧和艾灸还可以疏通上下气机,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腹胀和尿潴留。对涌泉穴和劳宫穴进行按摩,可以有效引火下行,升腾肾水,心肾相交,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通过练习五心养神功可以对五脏的功能进行调节,从而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负面情绪。遵医嘱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药物,也可以有效促进病情恢复。此外,通过练习太极拳、八段锦和五禽戏等其他中医相关练习方式,可以对全身的气机进行调节,强化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病情恢复[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提示对行介入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效果确切。但本研究的缺陷为样本数较少,期待临床未来可以就这一课题扩充样本量展开研究,减小研究结果的误差,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综上所述,对行介入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保证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