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妇产科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

2021-09-23 03:31
关键词:西医胃肠妇产科

卢 玥

(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 妇产科,江苏 镇江,212000)

受麻醉刺激、手术器械和引流刺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多伴随肠蠕动功能障碍、水电解质失衡和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腹胀、肛门排气和排便功能障碍[1]。针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给予早期干预和处理,能防止腹胀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2]。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多给予胃肠动力药物和静脉补液治疗,旨在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增强患者舒适度,加快术后恢复,但其作用单一且不良反应多,效果达不到预期[3]。近年来,中医在腹部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术后机体恢复[4]。本研究将中医联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10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旨在探讨其对患者肠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镇江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发放随机信封,根据信封数据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 均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② 均被告知研究目的,对研究内容知情表示自愿参与,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③ 成年人且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① 严重心肝肾损害;② 有精神病史或神志不清;③ 癌症;④ 配合度差或拒绝沟通;⑤ 既往存在腹部手术史;⑥ 伴随肠粘连和肠梗阻病史。观察组中,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为(34.63±4.02)岁;手术类型为子宫切除术14例,剖宫产术18例,附件切除术13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为(34.53±4.09)岁;手术类型为子宫切除术13例,剖宫产术17例,附件切除术14例,其他6例。两组间平均年龄和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1.2 方法

1.2.1 西医治疗+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常规护理。

1.2.1.1 西医治疗 术后予以补液处理,静脉输注营养液,保障营养充足,配合抗感染药物治疗,选用新斯的明(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0.5 mg/1 mL)肌内注射0.5~1.0 mg,1~3次/d。

1.2.1.2 常规护理 切口位置予沙袋压迫,防止渗血。持续进行心电监护。查看引流管是否存在反折或堵塞,并给予及时调整,以维持引流通畅。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定时排便。术后给予患者体位护理,嘱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当出现呕吐时,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顺利排出,避免吸入气管,防范肺炎的发生,6 h后调整为半卧位。

1.2.2 中西医治疗+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护理干预。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2.2.1 中医治疗 术后给予小承气汤治疗,组方包括大黄(酒洗)55 g、厚朴(去皮,炙)27.5 g和枳实(炙)36 g,煎至20 mL,早晚各服用1次。术后 6~8 h 进行针灸,选择足三里和大肠穴,以患者自觉麻木和酸胀为宜,进针后留针30 min,早晚各1次。

1.2.2.2 护理干预 ① 情志护理。术后将治疗结果告知患者,告知手术取得成功,以减轻其心理负担,通过播放轻音乐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可采用呼吸训练方法,让患者将负性情绪反应转移到外部,还可借助音乐移情易性和疏理气机。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了解患者的诉求和心理顾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促进术后康复。② 腹部按摩。术后8 h在护士协助下进行腹部按摩,取仰卧位,以脐为中心,避开切口行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5~10 min,每日2次,直至肛门恢复排气排便。③ 早期下床活动。向患者说明早期进行下床活动训练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结合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尽早下床,为患者定时翻身和拍背,进行肌肉放松训练,防止静脉血栓。④ 膳食护理。术后6 h内禁食,6 h后可少量饮水,予以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补充水分,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气。忌食含糖类和豆制品等易产气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原则。⑤ 疼痛护理。术后24 h内将尿管拔出,尽早拔出引流管。遵照医嘱给予阿片类药物镇痛,并予以化瘀类中药口服,以缓解疼痛,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合并便秘者可予以腹部热敷或采用薄荷油进行湿敷。选择足三里、三阴穴和丰隆穴等位置实施按摩处理,促进静脉回流。针对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可给予耳穴埋籽。

1.3 观察指标

1.3.1 肠功能恢复指标 记录患者排气、进流食和肠鸣音恢复等所用的时间。

1.3.2 血清胃泌素(GAS)和一氧化氮(NO)水平测定 于术后1 d和3 d分别取患者清晨静脉采血,离心半径10 cm,按照3 000 转/min离心10 min,提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GAS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语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电化学法检测NO水平。

1.3.3 不良反应 记录恶心呕吐、便秘、腹胀和肠梗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较

在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进流食和首次排便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用时均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比较

2.2 两组术后1 d和3 d的GAS和NO水平比较

两组术后3 d的GAS水平较术后1 d均显著提高(P值均<0.05),NO较术后1 d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1 d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 d,观察组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 d和3 d的GAS和NO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受到麻醉操作、手术器械和手术操作等的影响,患者胃肠会受到一定的牵拉,会引起腹腔渗血或渗液,多数患者伴随水电解质紊乱,对肠功能恢复产生抑制。一方面会引起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另一方面影响术后康复进程[5]。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式不当,会诱发肠粘连和感染,影响患者预后,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术后护理重点为如何减轻患者不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对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多予以西医治疗配合临床护理,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均较差,西医治疗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加之患者耐受性较差,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6]。大多数护理措施主要围绕患者疾病本身,对患者肠道功能恢复重视度不足。中医学将妇产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归为“肠痹”和“痞满”范畴。妇产科术后患者多存在气机不畅和中焦失运的现象,存在正气受损,且由于气血两虚,腹部多有饱胀感,加之胃肠积热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会产生恶心和腹胀,早期主证为气滞腑实[7-8]。胃气以降为顺,治疗中应注重降逆除胀和润肠便。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承气汤中,大黄能够荡涤胃肠、推陈出新、调和化食,以及安和五脏。现代药理试验证实,大黄能够改善微循环,清除胃肠道细菌和毒素,促进胃肠道新陈代谢;厚朴可行气消积和燥湿除满[9];枳实能够起到破气消积和化痰散痞的作用[10]。作为中医独特的治疗方法,针灸主要利用经络原理,对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黏膜下血流量。大肠穴针灸可缓解便秘,在治疗腹泻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对该穴位进行贴敷能够促进胃肠蠕动;足三里是阴阳经合学,对该穴位贴敷具有扶正固脱的作用[11]。情志护理采用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可以调畅患者的情志,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腹部按摩和穴位按摩则可刺激胃肠道,促使其功能恢复,减轻胃肠内的胀气,加快胃肠排空,增加食欲。膳食护理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择食物,有助于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利于康复[12]。本研究发现,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和排便等指标的恢复时间方面,观察组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体现了中西医治疗的优势。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胃肠肽类激素如GAS、胃动素和NO等在胃肠功能紊乱中具有一定的参与作用,其中GAS能够对胃酸的分泌产生刺激作用,加快消化酶分泌,刺激胃肠平滑肌做出收缩反应,促进胃肠蠕动[13]。NO则能够对胃肠神经递质起到抑制作用,延缓胃肠蠕动。除中医治疗外,配合情志护理和膳食护理等有利于患者胃肠指标恢复,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术后3 d 的GAS和NO水平均得到改善,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充分体现了中西医治疗的特点和优越性。但受时间和现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样本数少,部分重要性指标未能采集,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从更多方面探讨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较常规西医治疗护理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患者肠道恢复,GAS和NO水平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西医胃肠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