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萍, 辛 秀, 刘良熳
(聊城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山东 聊城,252000)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一般出生体重<2 500 g,头围<33 cm,因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其多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差,需予以特殊护理[1]。已有的研究[2]指出,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风险较高,具体症状包括腹胀、呕吐和胃潴留等,对喂养计划的展开会产生一定影响。喂养不耐受会直接影响早产儿营养吸收,导致其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延长其治疗时间,部分严重早产儿甚至会加重原发疾病,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为早产儿提供充足和安全的胃肠道营养是保障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3]。本研究旨在分析将推拿护理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的可行性。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辅以推拿护理)和对照组(40例,单纯常规护理)。纳入标准:① 均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4];② 出生12 h内入院;③ 住院时间≥7 d;④ 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 医院伦理协会批准开展。排除标准:①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② 胃肠道先天畸形;③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④ 并发肢体畸形、发育异常或智力障碍儿。两组间早产儿体重和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1.2.1 单纯常规护理 对照组早产儿按照早产儿喂养指南实施喂养,同时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具体如下。
(1)依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和病情,施以不同的保温措施,同时每4~6 小时为患者监测一次体温。对于体重≤2 000 g的新生儿,应及早置于保暖箱中;对于体重>2 000 g的新生儿,可在箱外保暖,但应戴帽降低热损。如需采血操作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实施。
(2)应及早对早产儿予以母乳喂养,喂养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和耐受力进行选择,以早产儿不出现呕吐为宜。对吸吮能力较差者可通过滴管和插胃管喂养,每日详细记录早产儿的出入量和精准体质量,适当根据早产儿情况补充各类维生素。
(3)预防感染,加强早产儿的口腔、皮肤和脐部护理,同时确保各类操作仪器的洁净。
(4)有效护理,保持早产儿呼吸道通畅,适当给予吸氧。
1.2.2 推拿护理 观察组早产儿则在常规护理方案上辅以推拿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准备工作:早产儿全身裸露,于远红外辐射床上或暖箱内实施操作,维持操作温度为30~34 ℃,湿度为55%~60%。早产儿应处于安静、清醒状态,初次推拿按摩时间约为5 min,逐渐递加至 15 min 左右,每日2次。注意施术者应为取得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抚触油选择维生素E胶丸(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 g×30粒)。
(2)干预前播放轻音乐,施术者需洗净双手,掌心涂抹维生素E油,自早产儿胸腹部至四肢的顺序开展推拿护理。
(3)胸腹部推拿:双手自早产儿胸前外下方向至对侧内上方向交叉推进,于早产儿胸部形成大“×”形,而后自早产儿左下腹抚触至右下腹,最后一掌面于早产儿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30次左右,而后逆时针30次左右(注意该过程要避开脐部,避免感染或出血)。
(4)四肢按摩:双手交替自早产儿上、下肢近心端至远心端实施推拿按摩,按摩中可对早产儿的补脾经(使用拇指指腹旋推早产儿拇指末节螺纹面30次)、四横纹(施术者以拇指指甲掐早产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3~5次)进行揉压按摩。
(5)臀背部按摩: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施术者的食指与中指沿其脊柱两侧由上至下按揉3次,于尾椎骨端捏至大椎穴3遍,臀部按摩自中央至两侧行环状按摩。
1.3.1 临床护理有效性 将干预效果区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类。显效是指早产儿吸奶顺利,每日有排便且无呕奶情况;有效是指干预后腹胀呕吐症状得以明显改善,无胃内容物潴留;无效是指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胃肠功能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首次排便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和每日大便次数。
1.3.3 喂养不耐受相关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干预后胃潴留(参考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循证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南(2020)》[5]中胃潴留表现:出现呕吐宿食和空腹时腹部有振水声)、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
观察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数为32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喂养不耐受治疗效果比较 [n(%)]
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每日大便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胃潴留、呕吐和腹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两组喂养不耐受指标比较 [n(%)]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喂养困难的定义为无明显生理性疾病,伴有体重下降或无体重增加。但广义上所有不符合婴幼儿时期进食能力和进食需要的行为均属于喂养困难的范畴。喂养困难是儿科的常见问题,自20世纪以来,关于婴幼儿喂养困难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龚建梅等[6]指出,25%~35%的婴幼儿存在喂养困难。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完善度不足,且免疫系统效能低下,如果不培养其良好的喂养习惯,则其发生颅内出血、窒息和呼吸窘迫等事件的概率升高,对健康医疗系统造成的压力则更大[7-8]。
本研究针对推拿护理在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干预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开展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相比,辅以推拿护理的观察组早产儿在干预总有效率上明显占优,达到了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这与学者陈艳娟等[9]的研究结果类似,该研究结果显示加用穴位按摩有助于增加早产儿经口喂养的矫正胎龄,同时,观察组早产儿的每日增长体重明显优于对照组,该学者认为,穴位按摩在促进早产儿的吞咽功能成熟和提高喂养效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缩短早产儿自管饲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早产儿自肠外营养过渡至完全经口喂养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是自完全肠外营养过渡至部分肠外营养,最后进展为完全经口饲养[10-11]。观察组所应用的推拿护理对早产儿的皮肤产生刺激,通过刺激早产儿的中枢神经来使其出现生理性反射,最终刺激其消化功能,达到增强胃泌素分泌和促进肠蠕动的效果,从而有助于加快胎便排出和食物消化吸收,也是观察组的早产儿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的主要原因[12-13]。
本研究通过更为直观的指标分析了推拿护理的有效性,即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表现症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胃潴留、呕吐和腹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这说明推拿护理可以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脾胃功能,加快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分析可能与推拿对早产儿督脉、夹脊穴和膀胱经等产生明显刺激有关,上述穴位均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研究证实同个体胃肠功能密切相关的腧穴。也有研究证实[14-15]部分胃肠功能较弱患者接受上述腧穴刺激后胃肠功能可得以改善,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观点。可能其机制还与推拿对早产儿体表触觉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产生刺激,使其沿脊髓传至大脑,进而兴奋迷走神经加快胃排空有关。
综上所述,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实施推拿护理效果明显,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得以快速恢复,同时其喂养不耐受症状也得以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