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媛
摘要:在幼儿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将游戏化教学模式运用到科学学习活动课程中去,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为幼儿营造轻松的氛围,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幼兒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素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学;科学学习活动课程;游戏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幼儿的发展,所以老师要探究新的途径,了解幼儿的认知规律,帮助幼儿学习知识,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乐趣,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在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理念,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幼儿科学学习活动课程顺利开展。以下为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幼儿科学学习活动课程中的应用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一、注重情境游戏化
老师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使幼儿积极参与进来,感知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让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促进幼儿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让幼儿能更直观的去感知知识。与幼儿实际生活相接近的情景,更具有启发意义,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二、教学过程游戏化
在教授科学学习活动课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开展相应的活动将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加深幼儿的体验,逐步引导幼儿发现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观察幼儿的特点,出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促进幼儿提高各种能力与素质。
例如:在进行《瓶中吹气球》活动时,在活动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比赛吹气球,看谁吹的大?并说出自己的方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再进一步深化,如果将气球放在瓶子里,气球还能吹起来吗?并为学生准备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有洞,一个没有洞,让学生再次尝试并做相应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用夹子夹紧,待幼儿完成之后,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操作过程,大家一起交流过程,从而得出结论,有洞的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在进行游戏迁移环节,让幼儿用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学习的信心,会发现纸屑能够飞起来。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老师在讲解科学知识的时候的教学材料大多数为固定的,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单一的教具和教学方法会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使用游戏化的资源,让幼儿接触熟悉的事物,通过亲身实践感知知识,提高各种能力,促进幼儿发现生活中新奇的事物,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例如:在进行《有趣的海绵》的科学活动时,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海绵的用途,在进行活动之前,准备海绵橡皮筋以及颜料水。在进行活动过程中,首先老师出示海绵,让幼儿交流如何玩海绵?并让幼儿谈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海绵?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进行操作游戏,让幼儿用橡皮筋将海绵分开,并与原来进行比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逐步引导幼儿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从而总结出能将海绵变成很多形状,松开后海绵又能恢复原来的样子,这个过程说明了海绵具有弹性。在进行第二个游戏,让幼儿进行分组,为每一小组提供颜料水,进行海绵宝宝喝水的游戏,让幼儿进行操作,能够发现什么结果?从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能够得出海绵放进颜料水中,颜料水变少,海绵能够吸水。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进行拓展延伸环节,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海绵对生活的重要性,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四、科学设计游戏活动
在科学学习活动课程中老师要观察幼儿的认知规律,多和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了解幼儿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科学的设计游戏活动,把握时机,逐步引导,关注全体幼儿园,让其积极参与进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其次是幼儿的游戏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扩展幼儿的学习范围,让幼儿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开展《小树成长日记》活动的时候,根据该阶段幼儿的特点和其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培养学生爱林、造林的情感,促进幼儿学会观察记录。首先组织幼儿观看植树的相关课件,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的热爱,指导幼儿记录的小树成长的方法,学会观察小树成长的特点,让学生记录小树成长的过程,让设计更多的记录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保护树木的方法,加强幼儿对树木的保护意识,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结束语
游戏化教学模式在科学学习活动课程中的应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参与进来,在游戏中感悟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因此,老师要全面分析幼儿,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抓住关键时机,合理开展科学学习活动,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顾红娣.幼儿科学学习活动课程游戏化探索[J].学苑教育,2020(21):81-82.
[2]赖静娴.如何开展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0):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