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2021-09-22 16:17夏淑青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新课改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前沿性较强的学科,其开设的时间较晚。但在当下,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得到凸显。为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培养,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调整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192-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也作为一种生产工具走入了各行业,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生接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操作的重要途径,教师能否开展有效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科学分析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接下来,针对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仍较为浅薄,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的教师虽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有所认知,但并不能使用有效的方法开展教学,这同样会对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满足新课改提出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2   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2.1  设计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强,不需要课堂导入,学生就有相当高的学习兴趣,而这一想法就造成部分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其学习情况也受到了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设计有效的教学导入。一般而言,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有复习导入、故事导入、生活化导入、多媒體导入等,这些教学导入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1]。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课程都是上机课程,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的知识点设计趣味演示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内容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插入艺术字”一课的教学中,为实现对学生兴趣的有效调动,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内容进行导入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预先设计一份课件,在其中加入一些设计好的艺术字。而后在课上,教师就可以分别为学生展示艺术字修饰过后的文章和原有的文章,将两者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被艺术字的特殊形态和表现吸引后,教师就可以着手进行后续教学内容的展示。

2.2  构建实践活动,发动学生参与

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类学科,活动教学是其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参与相应实践活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得到提升。当前,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活动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其教学总是单纯地进行知识讲授,而不会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能力发展也受到影响。为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联系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其中。

如在“插入图片”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内容构建相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首先,教师可以构建以季节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和裁剪图片,尝试在一份文档中插入多张图片,构建美丽的图画。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幅以春天为主题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其设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再进行实践操作。

2.3  布置合理任务,引导学生合作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通过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学生能有效参与其中,这符合探究式教学的要求[2]。教师需要分清任务驱动和实践活动的不同之处,任务驱动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目标,能提供给学生的帮助也只是方法方面的引导,学生占据绝对的主动权。而实践活动则是以学生兴趣激发为主基调,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其中,教师扮演活动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基础框架下学习。而为确保任务驱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除了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探究任务之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学生分组,确保学生在实际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能够通力合作。

如在“设置放映效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对一组幻灯片的放映效果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研究。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观”这一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自由选择放映的效果。最终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

2.4  设计趣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思考,对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为实现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考虑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时机。为确保问题的合理有效,教师要在契合教学实际的前提下,加入一些生活元素,保证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一来,学生会乐于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在提问时机的选择上,教师则可以将提问的时机放在知识的衔接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新知识的教学。

如在“装饰我的幻灯片”一课的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趣味问题。教师可以从美学角度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什么是美呢?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为了美做出改变呢?如何制作更漂亮的幻灯片呢?”通过这几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点出教学主题。

2.5  开展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平衡性和阶段性,这使得处于同一学段的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往往并不一致,还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此外,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和兴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反应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是,部分学生在课下常常接触计算机,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非常熟悉,可以很容易地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还有部分学生在课下对计算机接触较少,甚至课上是其接触计算机的唯一机会,这部分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较浅,也难以快速有效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3]。因此,为保证发展情况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就需要开展分层教学,对发展情况较好的学生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额外任务,对发展情况较差的学生设置基本的要求,略微降低其学习难度,使其循序渐进地学习。

如在“幻灯片的具体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其中,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要求,让其制作出合乎要求的幻灯片即可;对于能力較强的学生,教师则要拔高教学要求,确保其能充分地进行思考研究。这样一来,分层化的要求就可以促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获得提升。

2.6  开展有效评价,提升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评价的作用,不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也让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情况。当前,为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的优化,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重视有效评价的开展,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要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是评价标准的确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学习效果并不太好的学生也应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是评价方式的选择,可以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实现对学生的激励,提升其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为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认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调整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活动、布置教学任务、开展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实施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颖.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探讨[J].小学生(中旬刊),

2018(7).

[2]周文.小学信息技术课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江西教育,2018

(3).

[3]周延滨.浅议有效教学——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3).

【作者简介】

夏淑青(1981~),女,藏族,甘肃卓尼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