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思考及教学尝试

2021-09-22 16:02黄晓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概念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尝试

【摘 要】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了对这一理念的看法,并进行了教学尝试。本文旨在通过阅读和整理文献,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明确理论内涵,探讨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起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界定;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7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具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是并没有给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定义。在此后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阐释也延续了这种间接反映的方式。由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综合性学习的反复强调,“综合性学习”俨然成为了一个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教学理念。然而“语文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内涵应该如何界定,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并未明确界定的,教育界对这一概念的阐释也是众说纷纭,现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展开论述。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内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1]。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除了能够掌握具体知识,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获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种观点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学习能力提升为出发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仅仅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作一种学习方式,不免有些狭隘,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是教師进行教学设计的指挥棒,应该被用在教师的教学中,如此也能“以教带学”,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崔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隶属于语文,是改革后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这个观点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定位为语文学习的内容。这是从目标引领的角度指导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应该树立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在目标的引领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有更大的提升。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具体知识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锻炼,能够站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这种教学效果的获得正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基础之上的。但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视作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不切实际的。语文课堂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可视化、具体化、精细化的,只有如此,在落实目标时才能精准把握切入点,才能落到实处。应将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这样既能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引领作用,也能使日常的语文教学落实到位。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

朱绍禹有一种新的主张,他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全新的课程形态。在他看来,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语文的学习内容来让学生掌握,也应该作为一种学生应该获取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作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的观点,是对综合性学习比较深入的理解。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本位的狭隘视角,从语文学科的内部框架跳脱出来,从一个综合学科的视角看待语文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而不仅仅止于在语文学科领域内讨论语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通过完整的课程活动来呈现,以某一专题为中心,以实地调查访问、纸媒、网媒等渠道的资料搜集活动为主要形式,以课上师生讨论、交流、分享为主要课堂状态,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多方面的视野为课堂目标,致力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样的课堂要求学生立足所要解决的具体专题,充分运用综合性学习的多种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报刊、采访、调查等多种渠道搜集信息,在合作探究中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在这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会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最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掌握综合性学习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核心教学目的。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尝试

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的课堂组织形态,但其教学理念跟传统语文课堂是一致的,即为要寻找到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笔者的“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一课正体现了这样的教学初衷——基于学情,改善学情。

课程名称为“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课程受众是高三年级学生。高三学生在应试提分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最大的,而在语文学科上,作文题所占分值比较大,也是比较能拉开分数差距的题型。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板块有所突破,是高三语文备考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写作中要有话可说,有理可诉,离不开作文素材的积累,然而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虽然抄写了许多优质素材,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学生在考场上还是觉得无论据可用,无事例可论。事实说明,盲目地抄写大量素材,收效甚微,学生在素材积累上耗费了大量时间,但是素材却不能为己所用,难以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究其原因是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并没有真正内化于心,没有深刻地理解分析素材。唯有学生自己分析、理解、消化、运用的素材,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素材库里,在遇到相关话题时,才能很好地被学生运用。在了解了这一学情以后,笔者设计了“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一课,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积累素材,走出素材积累的窘境。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更应该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走出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舒适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吸引学生。如笔者在“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的教学中,使用了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要点的归纳和呈现,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比较直观地掌握素材积累的方法。学生认识到思维导图能够高效、系统地归纳整理学科知识,便能学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知识整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即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方法有机结合,并运用在教学之中,也给学生带来陌生化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更加高效。在潜移默化中,既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思维、能力、认知等各方面获得提升。

当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和巩固知识时,应采用综合性的学习方法,利用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如通过网络资源、报刊书籍、电视报道等渠道增长知识,积累素材。在“作文素材积累的正确打开方式”的教学中,课后作业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有关“开放共赢”话题的名句和论据,并将所积累的名句和论据有机结合,写出一个论证语段。有学生在网上找到了关于“开放共赢”的名句,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四海之内若一家”“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然后学生将积累的名句和素材串联成一段说理文字,如“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宗选择了开放包容,于是有了贞观之治;二百多年前的魏源选择了举起西洋镜‘开眼看世界,于是迷茫不已的中国人开悟了。‘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当今的我们更应推倒冷战之墙,筑和平之桥。柏林墙的倒塌是“四海一家”的里程碑,而和平合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更将在‘一带一路上被传向八方四海。”学生为了完成这一作业,需要查阅、筛选并整合资料,需要自主思考加工重组,充分锻炼了综合性能力,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理念的贯彻和体现。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仅仅用单节课来呈现是不够的,其内涵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应该用综合性学习的眼光去开展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收集课堂反馈,并进行改进。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方资源,运用多种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郑国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2]褚树荣.语文教学新思维丛书: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黄晓雯(1992~),女,广东中山人,本科,高中语文二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概念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尝试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重构初探
大学生精神性研究:概念及测量工具述评
特需医疗服务概念新探讨
朗朗韵味话经典
“离散式”和“整组式”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海外劳工概念之界定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