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21-09-22 09:45李姝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3期
关键词:易地教师应法治

李姝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将情感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具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了情感教学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论述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    键   词]  情感教学;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42-02

一、引言

情感教学是基于学生认知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利用情感中的积极因素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情感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在构建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和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中,从而实现相关教学目标。作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其优势与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着较高的契合度,面对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学生易出现的各种问题,情感教学能够利用其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和教育力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尽快适应搬迁所带来的环境改变与心态变化,帮助学生建立道德与法治的意识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情感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以情境性增强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合理的教学环境密不可分,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波动较大的年龄段,且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学生大多刚来到新的环境,不适应,心理较脆弱。因此,教师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发挥积极的心理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通过具体的教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二)以感染性促进和谐人际关系

情感教学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情感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课堂互动和课堂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机会,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学生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更愿意吐露心声,排解消极情绪。情感教学在促进学生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与良好的道德观,彰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激励性塑造健康心态

学习中的积极情感是学生学习动力与道德培养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积极的情感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情感教学的激励性是其突出特点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塑造健康心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中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情感教学的激励性具体表现在以情激情,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与探索精神。

(四)以趣味性带动主动学习

情感教学法的应用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元素与形式更加多元化,增添了更多学生易接受和欢迎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堂活动等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情感教学侧重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让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中接受相关知识。

三、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遇到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在教学模式、手段、内容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创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感情上的体验。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模式僵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易地搬迁安置点多出现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差,且人们的观念较为落后,在教学上缺乏创新性。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正处于叛逆期,对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易地搬迁安置点中的留守儿童居多,这些孩子缺少与父母的日常情感交流,家庭教育的欠缺导致学生不能受到及时、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在身心发展过程中难免走上歪路。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便显而易见。

虽然在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被重视,但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将教学侧重于知识学习,对学生情感引导不足,导致学生只记得道德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却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造成学生知行不统一,并没有从情感与意识上真正运用这些知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易地搬迁安置点中学在师资力量方面目前较为薄弱。一方面从数量上来看,当地的道德与法治专业教师较少,甚至由于缺少教师而由其他科目教师代为教学,大大降低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从教学能力来看,教师缺少针对易地搬迁安置点学生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不具备针对性,没有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教学缺乏深度与广度。

猜你喜欢
易地教师应法治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