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瑶 巢玮
[摘 要] 微课作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有效拓展和延伸了传统课堂教学,满足了大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探究微课设计的思路、方法以及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展示课程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当前采用微课在外語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设计研究较少的情况,阐述了采用微课进行主题文化导入的可行性,并以省微课竞赛获奖作品为例,介绍主题类外语文化系列微课的设计思路,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 键 词] 微课;文化导入;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38-02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社会语言学研究并揭示语言与社会、 语用与文化之间双向互动的关系,其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发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转向(沙平,1999)。舒曼(Schumann)在1978年最早在二语习得领域提出“文化导入”的概念(吕京、吕丁,2012)。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许国璋先生以“词语的内涵与英语教学”为题的演讲则标志着学术界对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重视(束定芳,1996)。时至今日,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已为人共识。然而,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地进行文化导入仍然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难题(文秋芳,2016)。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高校需要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多语种人才。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一个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和先行研究
(一)文化导入
文化包罗万象,内涵广博。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借用某些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关于文化导入的方式方法,众多学者及一线教师提出了不少实用性的建议,其中较为常见的有:(1)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对词语、句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解读(钟乐平、赵勇,2000);(2)结合篇章阐述文化背景知识(潘洞庭,2007);(3)开设与目的语文化相关的课程,专门进行系统的介绍(鲍志坤,1997);(4)通过设定情景,进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文化导入(太文慧、高在学,2014);(5)课外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等影像资料汲取文化养分(张安德、张翔,2002);(6)利用第二课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文化主题活动、外语角等进行文化教学(吕京、吕丁,2012)。这些方法在教学中都有一定受益,但鲜有研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哪些导入方式更为契合。此外,也有学者提出现阶段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文化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探索文化教学的最佳模式,仍然是外语教师及研究者应当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任丽,2012)。
(二)微课教学
在外语基础教学阶段文化知识点比较分散,不易引起学生重视。另外,鉴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难以在课堂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学。任丽(2012)建议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相近的文化知识单元糅合在一起,以文化专题形式由浅入深融入外语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进行文化教学成为一种可能。
微课程是指按照教学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内外围绕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全过程(李晔、赵冬梅,2015)。微课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交互性强”的特点。它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可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使教学超越文化知识层,实现对学习者文化意识及自主习得能力的培养(张安德、张翔,2002);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性记忆,并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的兴趣(马武林、何静静,2017)。
自2011年胡铁生老师在我国提出微课概念后,微课研究迅速发展,在外语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围绕微课程进行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热点集中在对优秀外语微课的技术制作、多模态话语及特征进行分析(李晔、赵冬梅,2015;马武林、何静静,2017)。外语界微课研究获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仍有空白有待于填补。其一,外语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语言知识,鲜有关于文化导入的研究;其二,微课教学语种主要是英语,小语种微课研究少见。因此,本文作者尝试将与西班牙语及西班牙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制作成系列微课程,以这种方式将此类语言文化融于大学基础西班牙语教学中。
三、微课设计与实践
(一)教学设计
《现代西班牙语》是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基础语言学习阶段使用的主要教材。每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语法、词汇、课文和文化常识。教材的编者在序言中建议可以将书中“社会文化常识”板块作为课外学习内容。本文作者根据文秋芳(2016)的文化四维度分类法,选取了教材中显性度高的9个主题类文化,将其制作成微课。
微课的内容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内容选取时,注意材料的主流性、代表性。内容编排兼顾内部层次性以及合理的发散性。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学习的语言知识以及日常交际均密切相关,文化教学与语言实践紧密结合,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从而达到使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形成良好循环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