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程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2021-09-22 04:03周启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实施策略德育

【摘 要】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必须顺应教育的发展,落实以德育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贯彻德育的教学方针,以充分展现初中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因此,研究初中音乐课程中德育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126-02

随着教育的发展,德育的思想理念逐渐在初中校园中得到全面贯彻,并推动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初中音乐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人文涵养、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途径。在此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中开展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但在一些教学中,一些初中音乐教师在落实德育时仍然在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教师开展德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优化初中音乐教学。

一、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音乐教学内容

德育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结合歌曲等开展德育教育能够达到拓展教学内容的效果,有利于丰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探究分析等方法将蕴藏在歌曲中的德育内容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节拍、旋律等音乐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教材未展现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思想情感等知识[1]。另外,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会将课外的一些作品、案例等引入课堂,借助这些课外知识强化学生的情感感受,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构建高效课堂。如教师在教授“渴望春天”这节课时,要对“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德育包含了优秀精神品质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众多内容,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展现了爱祖国、爱生活、爱学习、爱民族、爱世界等内容,教师结合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2]。如教师结合《歌唱祖国》这首歌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推动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唱歌方面的兴趣特长。

(三)有利于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观念、精神品质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德育目标的指引下,初中音乐教师会着重向学生阐述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音乐作品中体现的价值观和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如教师教学《我心依旧》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形成正确的感情观,达到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学习目标。

(四)有利于展现音乐的人文价值

音乐课程具有较大的人文教育价值,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想、情感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如教师可以通过《唱脸谱》向学生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京剧的人文价值,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情。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策略

(一)发掘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初中音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自身对音乐学科的认识和教学经验,积极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通过单元主题、歌曲情感等内容开展德育教育,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其中的优秀思想,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传承歌曲中的优秀精神与文化,以此来实现德育的效果[3]。

如在讲解“光辉的历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歌词、旋律等内容中挖掘德育内容,借助《保卫黄河》中第一乐段由管弦乐器奏出的庄严旋律,为学生讲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加强学生对音乐旋律和演奏情绪的感悟。另外,教师可以结合“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词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带领学生走入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向学生讲解蕴藏在歌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结合课外内容进行德育

初中音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的,主要包含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歌曲作品。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应当加入一些课外的拓展内容,结合德育的主题开发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歌曲,以此丰富德育的基本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课外歌曲的基本知识,再利用音响设备将歌曲播放出来,然后带领学生共同赏析歌曲,从而展现德育的内容。

如在讲解“让世界充满爱”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弘扬和平、弘扬爱”的主题,为学生讲解“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等歌词的演唱节拍等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爱好和平的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引入一些教材中没有的歌曲进行品德教育。如教师可以引入《我和你》这首歌曲,通过“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等歌词,使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人民之间的联系,通过“千里行,相会在北京”的歌词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交流观念。

(三)通过小组合作推动学生感悟德育内容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自主感悟。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音乐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交流,推动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知识将自身对某些歌曲的理解表达出来,以此加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感悟。这样,就能夠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推动学生情感与歌曲情感的交融。

如在讲解“中学时代”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同一个小组内的一些学生阅读现代诗《中学时代》,让小组内的另外一些学生演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化对中学时代的感受。在学生合作演唱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探究问题,如“通过演唱歌曲,你们获得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或者“结合歌曲內容和诗歌内容,你们认为自己的中学时光应当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树立“在中学时代应当确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思想意识,产生“珍惜中学时代的幸福生活,为国家发展和自身发展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情感。

(四)结合生活素材进行德育

生活是德育素材的来源,也是德育的归宿。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初中音乐德育教育的目标之一。通过将生活素材与音乐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德育,能提升教学内容的说服力,使德育的内容更加充实。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当将音乐知识和生活中的语言、事例等内容结合起来,联系生活中的素材向学生阐述某些优秀的思想、精神和文化,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此来落实新课改对教学的要求,提升德育教学质量[4]。

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丰收锣鼓”的内容引入人们收割庄稼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农民收割稻谷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想象现实生活中欢快的劳动场面,以此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运用锣、鼓等小乐器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初中音乐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当继续深化对德育的理解,探究符合音乐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德育方法,不断深化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精神品质,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6(15).

[2]庄筱嫣.提高德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6(13).

[3]缪丛远.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音乐时空,2015(22).

[4]赖展伟.初中音乐课融入德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5(7).

【作者简介】

周启(1990~),女,汉族,福建平潭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实施策略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