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教学情境开展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教学情境的基本概念加以分析,提出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并对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加以总结,剖析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具体运用策略,以期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24-0078-02
地理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是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科目。而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创新愈加受到重视。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则是推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不仅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更能够实现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教学情境概述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的整体环境,既包括教师创设的情感氛围,也包括学生所处课堂的物理环境,如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硬件以及软件系统等。此外,课堂的卫生条件、教师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教学技巧等都属于教学情境的范畴。而随着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情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对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与运用,也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基本工作之一,更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成为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1]。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情境的意义
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与推广,实施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各级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初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全面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成为初中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地理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宇宙、大自然的重要科目,更是提升学生认知层次的重要科目。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与运用教学情境的受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创设与运用教学情境是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2]。而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应从改善课堂环境着手,以环境激发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关注学生地理成绩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实现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这是新时期我国教学改革的核心,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而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运用的思考,并以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内容,能够实现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
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创设与运用教学情境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必须遵循基本的原则,以保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运用的科学性,促进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现代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运用的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加以改革,明确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核心科学创设教学情境[3]。
第二,生活化原则。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如此。教师需要寻找课堂所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将其作为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支点,通过教学情境建立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第三,问题性原则。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更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整体效果的关键。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保证问题的目的性、适应性与新颖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引发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思考,促进学生发展。
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实际运用中,需要注重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以实现课堂教学趣味性和灵活性的全面提升。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可借助动漫、纪录片等,将地理知识由传统的静态文本转换为动态影视,以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全面调动。同时,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工具,能够发挥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如在“人口与人种”一课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我国56个民族的基础知识为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民族风情等。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借助情境进行人口、人种、民族等基本概念的讲解,并了解班级是否有少数民族学生,如果有少数民族学生,可將之作为情境创设的出发点之一,让少数民族学生讲解自己民族的习惯,开展课堂互动,让其他学生讨论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与自身生活习惯的差异,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提升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
教师营造的情感氛围是教学情境的重要内容,在对教学情境的实际应用中,需要发挥情感氛围的作
用[4]。教师需要注重自身语言艺术水平的提升,借助具有表达技巧的语言,推动教学情境的创设,丰富情境教学的内涵,提升教学层次感,营造地理教学的意境。地理教师可借助语言艺术的魅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教学中,深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课的教学情境创设中,教师就可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世界知名的國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发达国家,哪些是发展中国家,让学生带着“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两个概念进行判定。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说一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区别,以此向学生提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借助语言营造情感氛围,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强化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这是教学情境创设和运用的关键。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地理博物馆、科技展馆,在参观过程中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真实感受远胜于课堂教学,再加上教师和专业人员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以“地形和河流”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地形、地形与河流有着什么样的联系等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制作微型或者中型沙盘,将简单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相关河流系统体现到沙盘上,或运用纸板进行地形结构的仿真制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地形与河流的变化的联系,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情境基础。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必要环节。在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其基本原则,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科学性,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发挥教学情境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霞.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2).
[2]张淑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与运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9(11).
[3]征蓉蓉.摭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9(30).
[4]何春玲.情随境变 知逐境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与运用[J].地理教学,2018(9).
【作者简介】
朱燕如(1974~),女,汉族,福建福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情境教学在地理中学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