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深化“三教”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职业教育对现代社会需求的强力回应。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具有流动开放、异质互补和问题导向的特点。以三个专业教学团队为样本,以“项目遴选、团队组建、机制保障”为建设路径,进一步验证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
关键词 中职;教学团队;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三教”改革;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5-0021-05
0 引言
2019年6月6日,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从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立项条件、建设任务、进度安排和保障措施等几个方面对未来三年(2019—2021年)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方案指出: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和建设“360个满足职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实际需要的高水平、结构化的国家级团队”[1]。这是继2001年面向“本科教育”和2007年面向“全国高校”建设教学团队以来,国家首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团队列为建设对象,是职业教育深化“三教”改革的有力举措,也是职业教育对现代社会需求的强力回应。
1 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1.1 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
智能制造环境下,社会对中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复合型,要求技术工人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关键核心素养,在职业活动中能勝任多种角色,承担多重任务。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跨行业的教师团队共同参与并积极担当。
1.2 中职专业建设的需要
信息化推动专业发展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传统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已满足不了信息时代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要求,因而解决专业教学与建设中的复杂问题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凝聚团队力量。
1.3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的诉求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合适的外在氛围,架设良好的同伴教育平台;可以消除教师个体成长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消除成长环境中的信息孤岛。团队成员在合作中互相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激励,可以提升个体和团队的能力。
2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点
2.1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的内涵
南京市于2011年率先尝试在中等职业学校启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建设周期为五年。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助推各学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团队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研究团队对南京市教育局官网上16所中职学校的40个专业教学团队进行观察,就团队规模、团队结构、团队日常活动、团队活动周期、团队发展愿景等进行记录分析,发现当前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上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团队成员数量较多,活动效度低;团队成员结构单一,组建形式不合理;团队成员态度被动,团队发展愿景不明”等问题[2]。
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的要素包括:共同的团队建设目标;必备的团队资源保障;合理的团队结构;科学的团队规模;明确的团队规范制度。依据这些结构要素,研究团队于2015年提出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构想并加以实践。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是指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下,以3~5名专业骨干为核心成员,其中包括团队带头人一名;根据目标任务实施的需要,随时吸收互补的新成员加入,形成目标任务需要的人员结构、任务分工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配置优化的专业教学团队[2]。团队成员以项目任务为核心,为完成项目任务而组合在一起,以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为归宿,融合研训于任务完成过程中。
2.2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的特点
与其他形式的专业教学团队相比,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具有鲜明的特点。
2.2.1 流动开放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以3~5名核心成员和因项目任务需要而不断加入的互补成员构成,团队结构与工作任务高度匹配。互补成员根据合作内容因需而定,任务完成,互补成员离开[2]。相对固定的核心成员和流动变化的互补成员构成一个既相对稳定又灵活开放的生态系统。
2.2.2 异质互补 核心成员为某一专业的教师,互补成员则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科和行业,团队结构为跨界组合。成员间不同的知识背景、专业背景和社会背景,使得团队呈现出多方面的互补性和异质性。
2.2.3 问题导向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是为解决专业教学问题而组合在一起的,问题导向性是团队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些问题源自教师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真实性和复杂性。团队以问题导向性学习为重要载体,通过协作互助、平等磋商,充分发挥成员潜能,最大化各自效能。
3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研究团队遴选并组建学校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和会计电算化三个专业的核心互补式样本团队,开展为期三年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从中摸索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路径与发展规律。
3.1 项目遴选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是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组合,在问题解决和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促进团队和个体成长的一种新型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因而项目任务是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要素。项目任务既是团队间的重要纽带,也是团队阶段性具体化的建设发展目标。
样本团队根据各自专业教学实践需要,进行项目任务的遴选。其中,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遴选的都是技能大赛项目,“旨在通过大赛项目引领,围绕‘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赛‘以赛促改的发展目标,通过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展项目化教学,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团队能力提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职业学校要对接企业生产服务现场,创新运行模式,建设一批现代化实训教室,形成一批实习产品”为发展目标,分阶段以“实习产品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为项目,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团队建设。对于项目的分析,各专业教学团队都提到“项目是一个全新的、零起点的项目,充满机遇与挑战”。三个样本团队生成的项目都是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复杂性、多样性,时间上还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以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为例,建设路径如图1所示。
3.2 团队组建
系统生态学理论认为:人才生态系统的种类越多,系统越复杂,它的稳定性就越好,越能够不断优化[3]。因此,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打破专业行业的樊篱,有效组合跨界人才相互交往、相互渗透。另一方面,优秀的团队还取决于最佳的团队规模。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师珍妮弗·S.缪勒对来自26个团队的238人进行了研究,这些团队的人数自3~20人不等。她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团队规模越大,成员绩效越差的论断:“5人或5人以上的组织内,工作动力逐渐消退。在第5个人后,你开始寻找自己的小圈子。多少人在同一时刻各抒己见呢?在5人或5人以上的组织里更难管理”[4]。科学的团队规模则取决于团队的任务和每个成员扮演的角色。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學团队由跨界的核心成员和互补成员构成,成员间有着多方面的异质性,合作中通过优势互补促使团队持续不断地创新,从而保持优势的竞争力。核心成员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固定成员,也是团队的主体,适度规模、稳定的核心成员队伍是专业教学团队良性发展的本源和建设基础。三个样本团队遴选的核心成员均在3~5人,均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其中包括团队负责人一名。成员遴选时充分考虑知识技能、个性特点以及年龄学历职称上的优化组合。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核心成员主要负责对专业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生成项目,制定相应的任务书、计划表,策划并按计划实施项目,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方案并解决问题;互补成员则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根据工作任务需要由核心成员提出申请而加入团队。
以样本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为例,在熟悉大赛项目内容和规范初期,团队先后邀请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上海企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加入团队,共同研讨学习大赛的技术要求和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整合相关内容,开发网络布线技能大赛训练规范和标准;邀请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和通讯技术专业教师加入团队,指导项目中电子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相关知识的融合应用;邀请学校语文教师加入团队,共同分析参赛学生撰写的工程文案中存在的问题,编撰《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文案写作技巧》校本讲义,指导学生撰写表述流畅、可读易懂、科学规范的工程文案;邀请学校机电专业教师加入团队,从美学角度分析运用CAD绘制布线系统设计图的要领与方法等。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以项目为载体,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组合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团队建设,提升成员能力。团队成员构成及任务分工见表1,大赛知识架构及团队互补共建内容见图2。
3.3 机制保障
教学团队建设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政策、人员、经费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室、教学处、教师发展处、系部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教学团队指导委员会,负责团队运行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为团队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为保证团队建设过程中有稳定而充足的经费,学校每年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给每个教学团队,并依据《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团队经费使用规定》,合理设定各部分经费使用比重,全力护航教学团队建设;制定《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制度》,进一步完善团队成员在教学、科研、进修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完善评价机制,制定《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团队建设标准》,从团队组成(20分)、团队带头人(20分)、团队建设(40分)、团队特色(20分)等四个方面制定标准引领团队发展,并依据标准对团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评优晋级等挂钩。其中,团队组成从综合水平、学历职称结构、核心互补结构等方面进行考核;团队带头人从专业水平、教科研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团队建设包括规划目标、教师发展、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质量评价和社会服务等项目;团队特色则要求有团队的特色项目。
4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与思考
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助推学校在团队个体与群体成长、专业品牌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上都取得显著成效,很好地验证了该团队模式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4.1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更有利于团队优化
依托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资源整合,样本团队计算机数码产品维修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均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南京市职业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018年6月,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团队再度升级创建为“南京市电子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此外,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联手海尔集团属下海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省级实训基地“海尔智能学院”。
“核心+互补”的专业教学团队组合,依据项目任务需要,结构组成取决于团队在行动中需要运用哪些知识和技能,在能够完成任务的条件下,尽量使用最少的人数,避免团队成员多,成员个性与思想迥异带来的合作方面的人际冲突,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任务驱动可以唤起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团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合力服务于项目任务。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相对稳定又灵活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补成员的流动,不断与外界交换信息和能量,可以促进系统自组织和自优化。
4.2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个样本团队共14名核心成员,其中,有两人次获“南京市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一人次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四人次获“栖霞区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三人次获“栖霞区优秀青年教师”荣誉称号,一人次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三人次获“江苏省创新大赛伯乐奖”,三人次获“栖霞区教学先进个人”,三人次申请国家专利五项。样本团队参加省市教学大赛获奖六项,省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奖五项。
教师个体的成长会受环境氛围和同伴教育的影响。教师个体的成长是教师不断学习的结果,在学习中习得的知识,有的来源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有的来源于教师的默会性知识,但更多来源于学习群体。核心成员与互补成员间不同的知识背景、专业背景和社会背景等形成的差异性,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化的信息。团队成员通过专业合作、信息交换等获得更多学习机会、新观点和新资源,消除成长中的信息孤岛,因而更有利于团队成员学习和专业发展。
4.3 中职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更利于促进专业建设和学生发展
近几年,样本团队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维修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技能大赛中迅速崛起,学生在省市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27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依托实习产品开发项目,在江苏省创新大赛中获奖10项。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意识、融合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推进了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實践表明,核心互补式专业教学团队开放、流动的特点可以有效优化整合行业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实现多学科、多专业、多行业人员共同参与专业教学与建设,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集聚效应,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A/OL].(2019-06-05)[2020-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2]许伟红.“核心互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路径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17(33):58-60.
[3]马伟光.生态学规律与人才生态圈[J].人力资源,
2004(Z1):32-33.
[4]沃顿商学院.你的团队最佳人数是多少[J].IT时代周刊,2006(1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