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下一站:让更多孩子“上好学”

2021-09-17 09:21王迪
民生周刊 2021年19期
关键词:九年制普及孩子

王迪

30年前,一张《大眼睛》照片,让资助贫困孩子上学的希望工程,引发全民关注。

苏明娟,出生于安徽贫困山区金寨县张湾村。她那张“大眼睛”照片,呈现了贫困孩子“想上学”的渴盼。这个女孩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希望工程是一项资助贫困孩童上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公益活动。苏明娟在希望工程资助下,读完小学、初中,还上了高中,考入安徽大学。

在义务教育及希望工程的支持下,苏明娟的幸运,在中国大地,被不断复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让亿万普通人家特别是贫困人家的孩子,至少读完了初中,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教育水平。

一个都不能少

1999年,一部感动无数观众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热映。影片讲了一个山区失学孩子上学的故事:在贫困山区水泉小学,每个新学期,都会有孩子辍学,几年间,学校仅剩28个学生。上级要求新来的代课老师必须将这28个学生留住。

彼时,因贫困,很多地方及家庭,没有能力履行义务教育法。这部电影以艺术的手法,反映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困境。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与改革开放同步启程。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权利和义务”,“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普及义务教育”载为公民的宪法权力。

1983年,邓小平复信北京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我国教育改革树立了航标,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方向。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义务教育,即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要“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義务教育法颁布,义务教育成为全体国民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从那时至今,义务教育已经走过35个春秋。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开启了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时代,正式将“两基”作为新的奋斗目标。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两基”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分别以1996年、1998年、2000年为时间节点,立下了军令状。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如期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2000年底,全国“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青壮年文盲率下降至5%以下。由此,我国翻开了由基本实现“两基”到完全实现“两基”的篇章。

200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予以确立。

到2007年,西部地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至此,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终成现实。

至2020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08万所,招生3440.19万人,在校生1.56亿人,专任教师1029.4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2%。其中,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6%。全国共有初中5.28万所(含职业初中10所),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2.5%。

在希望工程教育资助下,义务教育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亿万“大眼睛”孩子有能力上完初中。这些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贫困家庭孩子,不少人上了高中、大学,乃至成为国家栋梁。即使仅仅上完初中的孩子,一些也成了山村里的“秀才”。在家乡或东南沿海的工厂,完成九年制业务教育的孩子,一度是主要劳动力。一些人,在打工几年后回乡创业,又成了脱贫致富带头人。

教育扶贫  让贫困断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 脱贫攻坚”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师范学院副校长余维祥,一直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他认为,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并为乡村全面振兴储备合格劳动力及人才。

大歹村,是一个苗族聚居村寨,也是贵州从江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山高坡陡,土地稀少,村民大多不懂普通话,与外界交流十分困难。苗族少女潘污简是家里的老大,有弟妹6人。受重男轻女观念影响,当地人普遍不让女孩读书,加之老师用苗语讲课,与汉语课本对不上,她小学没念完就辍学了。

2019年,有关机构出资3000万元建成的大歹小学开学了。

标准化的运动场、多功能教室、学生宿舍、音乐舞蹈教室,一应俱全。贵阳市为学校配备了优秀教师。

“我还要上学!”潘污简又回到了课堂。她是全校400多个孩子之一。她和苗寨的小伙伴们,正在琅琅书声中成长。

猜你喜欢
九年制普及孩子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大山深处的琅琅书声——走进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
九年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九年制学校英语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九年制学校班级文化对学生行为养成影响的研究》研究报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