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联合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17 09:17关月桦梁腊梅曾秋月莫国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体位炎性心肌

关月桦,梁腊梅,曾秋月,莫国欢

(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新生儿肺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肺部炎症,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患儿感染肺炎后,临床上常给予抗感染、吸痰吸氧、湿化气道、补液等常规治疗,虽能暂时控制病情,但止咳化痰效果不佳,且无法改善患儿预后[1]。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痰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改善人体呼吸道黏液分泌,稀释痰液、黏液,促进纤毛摆动,便于痰液吸收,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困难,也用于早产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2]。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方式帮助患儿畅通呼吸,转变体位护理通过帮助调整新生儿的姿势与体位,可减少新生儿对于细菌和尘埃的吸入,防止因口腔低于幽门而致使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发生[3]。本研究旨在探讨氨溴索联合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1、19例;日龄4~19 d,平均(12.65±5.11) d;早产儿27例,足月儿13例;肺炎类型:吸入型肺炎15例,感染型肺炎25例。观察组(40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22、18例;日龄3~20 d,平均(12.57±5.13) d;早产儿28例,足月儿12例;肺炎类型:吸入型肺炎16例,感染型肺炎2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4]中相关诊断标准者;经肺部X线检查确诊者;伴有呼吸困难、发热、发绀、气促、肺部湿啰音等症状者;首次接受治疗者等。排除标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者;临床需行机械通气者;胎粪吸入综合征者;先天性畸形或伴有产伤者;产妇孕期伴有其他妊娠并发症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且经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吸痰吸氧、湿化气道、补液等对症治疗[5]。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福安药业集团庆余堂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93035,规格:4 mL∶30 mg)治疗,7.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1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混匀,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

1.2.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治疗期间给予临床转变体位护理。调整患儿为俯卧位使其面部向下,同时抬高患儿的头部,可采用较为松软的婴儿枕头抬高29°左右,并放置一软枕于患儿的臀部下方,使其头部自然的偏向左侧,弯曲并举高患儿上臂至头部,下肢弯曲,保持30 min后可给予自由舒适体;2~3 h后,取29°头低脚高右侧卧位,四肢中线呈屈曲位,并在头、臀、背等部位垫软枕,保持头低脚高位与臀背部倾斜29°;2 h后给予患儿头高脚低朝上卧位,保持30 min后再给予面部朝下,每隔2 h按照以上各体位依次进行转变。在进行体位转变前应对患儿背部进行有规律的叩击,从上至下顺着患儿支气管的走向进行叩击;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面部及肢体反应,及时调整叩击力度,其中抬手距离以4~5 cm为宜,110~120次/min。两组患儿均连续护理7 d。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并比较两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吸氧时间。②采用婴儿肺功能测定仪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最大呼气流速(PEF)、功能残气量(FRC)、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水平进行检测。③采集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4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进行检测。④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谱指标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进行检测,血样采集、血清制备、检测方法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吸氧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s, d)

组别 例数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体温稳定时间 吸氧时间对照组 40 6.99±1.37 6.12±1.13 5.16±0.78 5.98±1.03观察组 40 4.16±1.03 3.68±0.52 4.12±0.56 3.23±0.66 t值 10.443 12.406 6.850 14.218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2 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儿PEF、FRC、TEF25%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PEF:最大呼气流速;FRC:功能残气量;TEF25%: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

组别 例数 PEF(L/s) FRC(mL) TEF25%(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4.23±0.24 6.18±0.67* 65.36±8.13 84.26±8.46* 41.22±5.28 49.66±5.06*观察组 40 4.26±0.29 7.43±0.81* 65.28±8.11 90.79±8.73* 41.16±5.37 55.27±5.31*t值 0.504 7.521 0.044 3.397 0.050 4.83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炎性因子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血清IL-2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 0.05。IL-2:白细胞介素-2;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

组别 例数 IL-2(pg/mL) IL-6(ng/L) IL-10(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22.46±4.55 32.16±5.16* 585.66±47.31 234.26±28.41* 26.58±3.68 16.32±2.13*观察组 40 22.37±4.41 38.69±5.27* 585.43±47.28 141.28±20.16* 26.49±3.67 12.10±1.78*t值 0.090 5.600 0.022 16.881 0.110 9.615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心肌酶谱指标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K、CK-MB及LDH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s, U/L)

表4 两组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比较( ±s, U/L)

注:与治疗前比,*P<0.05。CK:肌酸磷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

组别 例数 CK CK-MB LD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394.28±24.28 204.84±17.28* 68.12±9.26 36.74±4.19* 492.68±42.23 295.79±23.31*观察组 40 394.79±24.27 174.13±12.23* 68.14±9.28 27.87±3.31* 492.69±42.22 220.06±22.32*t值 0.094 9.175 0.010 10.506 0.001 7.78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疾病,新生儿免疫防御功能低下,且新生儿呼吸道短,气管及支气管相对狭窄,产生气道阻力大,气道软骨柔软管壁易变形;气道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不仅易受感染,且可致阻塞性改变而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由于新生儿肺炎早期症状不够明显,致使患儿的病情加重,从而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危及患儿生命。新生儿肺损伤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损伤的肺泡上皮发生脱落坏死,血浆渗出,于肺泡内形成透明膜,蛋白质漏出后可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导致肺不张,引起通气功能障碍。因此,除了抗感染、吸痰吸氧、湿化气道、补液等治疗,还需进行祛痰处理,且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对于新生儿获得良好预后意义重大[6]。

CK、CK-MB、LDH均为心肌组织内的胞浆酶,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而当机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肌遭到细菌、病毒、机械损伤等作用时,会引发心肌损伤,导致CK、CK-MB、LDH水平提升。氨溴索属于黏液溶解剂,具有抗炎、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有助于减少黏液腺体分泌,增强支气管纤毛活动,降低痰液黏度;同时,转变体位护理通过拍背使原本黏附在肺泡周围与气管内的痰液发生松动并脱落排出,将患儿进行不同的侧卧位改变,以提高患儿膈肌收缩力,促进其肺通气,从而改善患儿肺功能,调节心肌酶谱指标水平[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EF、FRC、TEF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K、CK-MB、L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氨溴索联合转变体位护理治疗,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恢复,调节患儿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与心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当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T细胞受抗原刺激,激活IL-2基因的表达,并与IL-2受体发生正反馈反应,从而诱导T细胞增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病情康复;IL-6、IL-10是组织中吞噬细胞的主要来源,IL-6可提高血液中血凝素加工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水平,从而加快病毒复制和炎症的扩散,加重患儿病情;IL-10在正常情况下,属于一种抗炎因子,若机体的抗炎与促炎水平的平衡被打破,IL-10水平可伴随IL-6水平的变化而变化[9-10]。氨溴索可抑制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在非细胞的聚集和中性粒细胞反应,还可以减少体内细胞与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产生,从而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儿病情恢复[11]。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均降低,而血清IL-2水平升高,提示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氨溴索联合转变体位护理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新生儿肺炎患儿给予氨溴索联合转变体位护理治疗,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恢复,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位炎性心肌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心肌桥是什么病?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