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忠富
(石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重庆 409199)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主要以抑制病毒为主,而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影响丙型肝炎病毒生命周期的重要病毒蛋白,从而阻断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阶段的肝内复制,发挥抗病毒疗效。利巴韦林属于一种合成的核苷类药物,具有广谱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存在诸多禁忌证,患者耐受性较差[1]。索非布韦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聚合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且安全性较高[2]。本研究旨在探讨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石柱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4、17例;年龄24~65岁,平均(42.64±3.87)岁。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18例;年龄25~65岁,平均(42.70±3.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A-RNA)阳性者;6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者;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计数 > 50×109/L者等。排除标准:艾滋病(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者;器官移植者;失代偿期肝硬化者;恶性肿瘤者;重要脏器病变与精神性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利巴韦林片[国源国药(广东)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708,规格:20 mg/片]治疗,100 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索磷布韦片(Gilead Sciences Ireland UC,注册证号H20170365,规格:400 mg/片)治疗,4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与病毒载量。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水平,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A-RNA载量水平。②肝纤维化水平。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①,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③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头痛、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乏力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肝功能与病毒载量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及HCA-RNA载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CA-RNA: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组别 例数 ALT(U/L) AST(U/L) HCA-RNA(lg 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96.46±9.81 42.63±2.97* 112.03±8.71 36.03±6.13* 6.31±3.11 2.83±0.75*观察组 41 96.91±10.36 37.91±2.94* 111.82±9.15 27.87±5.05* 6.34±3.02 2.00±0.86*t值 0.202 7.232 0.106 6.579 0.044 4.65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 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CⅢ、HA、Ⅳ-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PCⅢ:Ⅲ型前胶原;HA:透明质酸;Ⅳ-C:Ⅳ型胶原。
组别 例数 PCⅢ(μg/mL) HA(μg/L) Ⅳ-C(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 111.33±9.06 59.64±4.94* 306.78±41.48 157.90±2.88* 117.69±18.38 99.36±8.14*观察组 41 110.61±8.37 48.61±3.22* 309.46±40.28 128.61±1.83* 118.01±19.13 81.14±9.51*t值 0.374 11.977 0.297 54.963 0.077 9.320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慢性丙型肝炎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急性丙型肝炎治疗不及时或者反复发作而演变,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性行为及生活密切等。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明显,后期随病情加重可能出现黄疸、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情况,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目的为清除丙肝病毒,以减轻病毒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见疗法有抗病毒治疗与对症支持治疗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利巴韦林属于抗非逆转录病毒药物,其见效快,不会与血浆蛋白作用,同时还可以进入红细胞中,进而更为高效地发挥药物作用,但其治疗周期长,且不良反应大,致使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下降[4-5]。
索非布韦是一种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NS5B聚合酶抑制剂,可以对丙型肝炎病毒RNA聚合酶上的NS5B基因起到抑制作用,使丙肝病毒的RNA链无法复制,从而起到杀灭病毒的作用,且不会因为病毒基因型差异而存在作用变化[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AST、HCA-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发展,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从而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恢复。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纤维化的原因是由于患者没有及时地清除病毒,导致患者肝脏受损状况日益加剧,随着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肝细胞不断坏死与修复,久而久之导致肝脏出现纤维化,从而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伤,而肝纤维化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必经之路[7]。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周期更短,且其病毒清除率更高,有利于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伤,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的发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CⅢ、HA、Ⅳ-C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可降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丙肝病毒水平,从而抑制肝纤维化症状的发展。
综上,索非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可有效抑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丙肝病毒,减轻肝纤维化,从而改善肝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