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1-09-17 09:17梁小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例数螺旋恶性

梁小平,陈 力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重庆 402289)

肝脏占位性病变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是广泛意义上的肝脏肿瘤,主要包括肝癌、肝囊肿、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等,而其中肝癌为最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由于良、恶性组织病理特性不同,且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治疗预后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明确疾病情况,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CT检查为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中CT平扫可不经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来进行扫描,但其在肝脏结节的定性、检出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2]。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为常规平扫检查的补充,其可在注射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来使各种病变部位结果呈现一定的密度和形态差异,从而提升分辨率[3]。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7例;年龄37~79岁,平均(58.06±3.28)岁;病灶直径1.5~11.9 cm,平均(6.72±2.97) cm;单发病灶78例,多发病灶5例;患者体质量57~72 kg,平均(64.57±5.98) kg。纳入标准: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可扪和包块,且肝脏区有不明原因疼痛者;无用碘禁忌证者等。排除标准: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类疾病者等。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螺旋CT扫描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型号:Brilliance 64排),先后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检查前均嘱患者禁食、水4~6 h,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查,扫描的范围是肝脏、胆、脾、胰等,调整管电流为150 mA/s,管电压120 kV,螺距1.0 mm,层厚5 mm,层间隔5 mm,准直器的宽度为0.5 mm×64 mm,矩阵512×512,检查时首先对肝区实施平扫,获得平扫图像后,实施增强扫描,采用双泵高压注射器注入85 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浓度为300 mg/mL,注入部位为肘前静脉,注射速率是3 mL/s,注射后待25 s,实施动脉期扫描,65 s后实施门静脉期扫描,180 s实施延迟期扫描,将获取的平扫图像与增强扫描图像传输至螺旋CT工作站实施处理。本次检查由院内影像科具有丰富经验的3名医师进行,包括诊断与阅片全部过程,采用双盲法阅片,确定结果一致后作出诊断。所有患者均以肝脏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病灶检出情况。②以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在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分析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③分析典型病例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④比较两种方式检出图像质量,若图像中无伪影情况,评定为优;图像中存在不影响诊断结果的伪影,评定为良;若图像中存在影响诊断结果的伪影,则评定为差[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灶检出情况 83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经病理检查,有49例良性病变,良性病灶57个(肝囊肿2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17个,肝血管瘤19个);34例恶性病变,恶性病灶34个(肝癌34个)。CT增强扫描病灶总检出率为94.51%(86/91),高于CT平扫总检出率82.42%(7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式病灶检出情况比较[个(%)]

2.2 诊断效能 CT平扫检出43例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误诊6例,漏诊8例;CT增强扫描检出49例良性病变,33例恶性病变,误诊0例,漏诊1例。CT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98.80%、100.00%、97.06%)均高于CT平扫(83.13%、87.76%、7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

表2 两种方式对恶性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

2.3 图像分析 患者,女性,52岁,体检,彩超发现肝占位,病理活检诊断为肝血管瘤。CT平扫显示低密度影,边缘不清晰,见图1-A;CT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见图1-B;静脉期逐渐向中心强化,见图1-C;延迟期肝实质呈等密度改变,见图1-D。

图1 典型病例多层螺旋CT平扫与CT增强扫描图像

2.4 图像质量 CT增强扫描图片总优良率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图像质量比较[例(%)]

3 讨论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肝病的总称,其病理类型较为复杂,可分为实质性占位与囊性占位,不同性质的病变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一旦肝脏出现恶性肿瘤,则可迅速发展,影响患者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准确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疾病类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5]。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极易存在误诊与漏诊的情况,CT为临床常规影像学诊断方式,CT平扫是临床常用来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肿瘤的方式,肝实质的表现是软组织密度影,为不规则性、类圆形、圆形等,但CT平扫对于直径在1 cm以内、密度较差的病灶检出率不高,且检查结果极易受到患者呼吸、配合度的影响,因此,漏诊与误诊情况较为多见[6-7]。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临床提出采取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增强CT平扫效果,通过结合病变组织血流的情况,利用造影剂增加邻近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密度,对病灶实施定位与定性诊断,可发挥出连续性检测的优势[8-9]。本研究结果显示,CT增强扫描总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均高于CT平扫总检出率,且CT增强扫描图片总优良率高于CT平扫,提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可更清晰地显示出病灶全貌,有利于观察病变发展程度,检出肿瘤性质,从而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诊断方式,促进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改善预后。

综上,将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检出疾病的不同性质,且该诊断方式所获取的图像质量更清晰,有利于临床及时发现病变进展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例数螺旋恶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