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7 09:17唐玉立宿润霞宋述灵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瓣膜抗凝

唐玉立,宿润霞,宋述灵,王 强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一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9)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指一种与心脏无关的快而无序的搏动,患者临床表现为心室每搏输出量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极易使患者机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等疾病的发生,从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抗凝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关键。华法林是首个被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抗凝药物,其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是临床预防血栓的经典药物,可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概率,但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1]。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长、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在高龄患者人群中应用更为安全[2]。本文旨在探讨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和出血情况的影响,现将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00例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试验组(1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9例,女性71例;年龄80~89岁,平均(84.35±1.16)岁;合并症:糖尿病24例,冠心病31例,高血压40例,无上述合并症55例;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43例,阵发性38例,永久性69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73例;年龄80~90岁,平均(84.33±1.21)岁;合并症:糖尿病27例,冠心病33例,高血压42例,无上述合并症48例;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41例,阵发性39例,永久性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无抗凝类药物禁忌证者;无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者等。排除标准:既往有心血管疾病手术史者;入院前3个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等。本研究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以动态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大便隐血等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钠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641,规格:1 mg/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2 mg/次,1次/d,于开始服药后每3 d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并根据INR调整药物服用剂量,当INR目标值连续3次稳定在2.0~3.0时,维持用药剂量,此后INR检测时间可改为1月/次。试验组患者采用利伐沙班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77,规格:10 mg/片)进行口服治疗,服用剂量为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凝血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抽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抗凝处理后,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②出血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轻微出血(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瘀斑、痰中带血及镜下血尿等)、少量出血(如肉眼血尿、血便、黑便或咯血、呕血等)、大出血(1次出血量>300 mL或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等出血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出血总发生率。③栓塞情况。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等栓塞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栓塞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功能 与治疗前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APTT、TT、PT均显著延长,且试验组显著长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D-D、FIB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

组别 例数D-D(μg/L) FIB(g/L) APTT(s) TT(s) PT(s)治疗前 治疗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 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 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 3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 3个月后对照组 150 362.57±48.83 236.86±42.54*5.42±0.61 4.57±0.66*33.23±4.43 36.42±5.42*10.53±2.43 13.73±3.44*10.63±2.06 13.84±1.52*试验组 150 363.82±47.38 211.41±43.35*5.33±0.53 4.03±0.51*33.46±4.56 40.75±5.55*10.32±2.43 15.45±3.24*10.57±2.11 15.28±1.34*t值 0.225 5.132 1.364 7.929 0.443 6.836 0.748 4.458 0.249 8.70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出血情况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出血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血栓栓塞情况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栓塞总发生率为2.67%,低于对照组的4.00%,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患者心房丧失节律性收缩导致左心室扩大,血流瘀滞,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功能失常,进而导致血栓产生,因此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对抑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华法林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抗凝药物之一,其可通过抑制凝血酶活性、血小板聚集及肝脏对凝血因子Ⅱ ~ Ⅹ的合成作用,从而达到抗凝血的目的,进而降低新生血栓出现概率,但其抗凝稳定性差、治疗窗窄,容易导致患者出血风险增加,临床使用局限性较大[4]。

利伐沙班是一种凝血因子Xa抑制剂,其对凝血因子Xa的抑制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可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活性,导致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断,进而抑制苏氨酸的合成,降低患者出血发生概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血栓栓塞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应用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出血事件发生概率,利于患者病情恢复,且不会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

利伐沙班作用于单个凝血因子,其中D-D可反映机体纤维蛋白溶解能力;FIB是一种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其水平升高,可加重患者病情;APTT可用来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是否正常;TT则是血液凝固时的必备因子,其水平升高可降低出血风险;PT则可反映凝血因子I、II、V、X的活性[6-7]。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APTT、TT、PT均长于对照组,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利伐沙班科可有效改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且效果甚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利伐沙班具有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同时还可与抗凝血酶结合,进而增强凝血酶活性,起到良好的抗凝效果[8]。

综上,采用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且不会增加血栓栓塞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瓣膜抗凝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血栓弹力图常用参数与凝血因子及凝血象间的相关性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卒中患者的抗凝策略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烂”在心里
Mutually Beneficial
看恐怖片,血液都被吓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