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元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单纯性的计算题目或是实用性题目,其最后都必须落实到学生对数据信息的计算上,可以说,学生的计算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文中以学生计算水平的塑造为突破口,在剖析学生计算水平的基础上,论述了计算课堂教学的开展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水平;学习方法;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0-045
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阶段的计算课堂教学,根据各种各样合理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推动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但课堂教学并不限于学生兴趣的激起,重视的是学生计算观念的产生,学生计算习惯的形成,组织学生紧紧围绕计算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对计算造成全面的了解,扩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既依照计算定律进行计算,又可以自主创新解决方案。
一、激起计算兴趣
单纯列举计算题目,规定学生做十年如一日的计算训练,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会慢慢对计算题目缺失兴趣,只单纯性的为了训练而训练。为了更好地确保学生对计算题目充满希望,让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计算题目的训练,教师就必须将计算题目设计的具备趣味性,或根据课堂教学气氛的构建减轻学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或根据比赛体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或根据实际情景激发学生的现有经验。融合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精心策划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对计算课堂教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时,学生需要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为了避免单纯的计算练习题目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融入趣味性教学活动,向学生出示计算题目之后,给学生足够的计算时间,然后让学生与同桌互相纠错,找到同桌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通过与同桌之间的对比,加强学生的计算兴趣。另外,还可以设计计算比赛,即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计算题目的经验。然后,教师统一出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题目的计算。期间,学生不能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沟通。最后,教师收集学生的计算结果并统一指出哪些小组做得更好。
二、融计算于情境
教师用练习题的解读引出来计算定律,学生依据计算定律的套入处理别的计算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这类教学策略仅仅是计算定律的搬用和套用,学生很有可能并不可以深刻领会计算定律,与此同时,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也被忽略。依据当今的教学理念,充足重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当然还要在课堂上充足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猜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计算产生恰当的了解。依据题目中的数据信息,学生以日常生活和学习方法为基础,分辨未知量和关联,最后发现事情的规律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擅于发现学生的逻辑思维亮点。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这部分的计算题目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首先体会到小数乘法与除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展开计算教学,带领学生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促进学生学会应用计算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格外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对于数据大小变化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数量关系向学生出示相关题目,具体的学习情境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将情境融入在计算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搜集能力,如何快速而有效的从情境中整理出有效的计算信息并正确完成计算,是学生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要坚持带领学生探索计算题目的乐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收获成就感。
三、培养计算习惯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教师领着学生进到最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用心参加计算训练。教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参加训练,用心读题,依据题目挑选适合的计算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困难的能力,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训练学生的计算水平,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剖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而弥补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例如,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根据不同的方式呈现解题思路,既能够让同学们见到自己的计算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察觉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此外,教师分析学生的分享过程,观察学生所展现的学习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并让学生坚信自己的能力,推动学生参加数学题目的计算,取得成功的快乐。
总而言之,学生计算水平的塑造会立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品质,教师联系实际学校情况和教学效果,为学生设计合乎他们的学习的方法,依靠教学环境的构建为学生参加计算训练提供条件,融合学生的计算水准,引进多种多样优化算法,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关心对学生的引导,改正学生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参考文獻
[1]孙炳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 学周刊, 2018,357(9):86-87.
[2]陈志芳. 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