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敏健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审题能力与其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直接的联系。在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良好的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避免其他信息的干扰,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准确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审题能力
核心素养指的并不是某一种素养能力,而是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基于核心素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水平的目的,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一、通过反复读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阅读题目时,学生常常不够专心。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反复地阅读题目,严格、认真地审查题目中的隐含信息,提升自身审题的严谨性。
例如,在教學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这节课时,由于多位数的数字过多、数位过大,如果学生审题不够严谨,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以至于学生最终得出的结果将会与正确答案偏离甚远。因此,在指导学生做多位数相关题目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严谨地阅读题目,反复地阅读题目,弄清楚该题目的数位和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数数。通过反复阅读题目,学生会对多位数有正确、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错误,同时实现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答题质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生涩性和枯燥性,所以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缺少学习兴趣的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通过插图中鲜艳的颜色和趣味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插图中发现图中蕴藏的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一)”这节课时,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班和二班的学生都种了一些花,一名男生说:两个班都种了四行花。问: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在这道问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已经知道了行数,但是并不知道列数,无法比较。此时,教师提醒学生看插图(图略),一班、二班种的花的数量均可以数出。教师引导学生先数出一班种的花的列数,发现种了5列,于是教导学生用所学的乘法来计算,列出式子4 × 5,得出一班种了20朵花。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数出二班种的花的列数,发现有6列,于是列出式子4 × 6,得出二班种了24朵花。经过对比,最后得出二班种的花比一班的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审题兴趣得到了充分地激发。
三、借助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数学教学。通过问题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在学生出现审题方向偏差时能及时纠正。
例如,在教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时、分、秒”这节课时,教材练习二中有几道题是让学生比较时间的大小。其中,有一道题目为1小时和100分钟哪一个更大?有的学生对小时和分钟的概念还不清楚。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小时和分钟的概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1小时等于多少分钟?学生回答:1小时等于60分钟。教师接着提问:那么60分钟和100分钟哪个更大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100分钟比1小时更大。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正确审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通过细读文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筛选出重要的题目信息,进而找出解题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节课时,教材中有一道例题:小羊说:我拔了20个萝卜。小兔说:我拔的和你同样多。问:一共拔了多少个?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这道题目的文字,让学生筛选出关键信息。学生发现小兔拔的萝卜同样也是20个,要算出总数,只需要用小兔拔的萝卜加上小羊拔的萝卜即可。于是学生列出20 + 20 = 40的算式,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文字,从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审题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数学问题,对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结合其要求对学生开展教学,实现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奋华. 研究命题新方向 渗透审题四策略:PISA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的审题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
[2]车亚平. 小学数学学生有效审题能力培养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3).
[3]陈群英.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