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视角下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1-09-15 06:19张愉霞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家园合作小班幼儿

张愉霞

摘要: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有重要意义,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幼儿认知发展能力以及生活家庭环境不同,小班幼儿在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着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家长访谈等方式开展了关于幼儿在家洗手、如厕等情况的调查。提出了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家园交流,树立共同教育观念;做好家园工作,赢得家长得配合;开展有趣的生活自理类游戏比赛;在各种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利用家长活动,促进幼兒自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自理能力

当前,我国决定实施三孩政策,但是由于前期的计划生育和人们思想发展,目前大部分家庭是独生子女,出现了“六大一小”的普遍现象。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而过度的爱护,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最好时期是学前期,其中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关键期的场所是幼儿园和家庭,家园的合作也就必须跟上。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的方式,为此,本研究旨在改变现状,反思小班幼儿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一、关于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了解幼儿在家洗手情况

问卷第3题:宝宝在家中知道手脏要洗手。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会教育幼儿注意卫生,其中幼儿在家中总是知道手脏要洗手的占32.84%,经常洗的占47.01%,偶尔洗的占17.16%,很少洗的占2.99%,从不洗的为0。由此分析,幼儿在家中时知道手脏要洗手,但是还是会出现少数幼儿明知手脏却没有及时洗手的情况。

问卷第4题:宝宝在家中洗手前将衣袖卷起,洗手时按步骤洗。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家中总是能做到洗手前将衣袖卷起,洗手时按步骤洗的占23.88%,经常能的占37.31%,偶尔能的占29.85%,很少能的占8.96%,从不能的为0。由此分析,家长有教育幼儿洗手时要将衣袖卷起并按步骤洗手,但是总是按要求做的幼儿所占比例不到30%。

问卷第5题:宝宝在家中会用洗手液洗手并冲洗干净。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家中总是用洗手液洗手并冲洗干净的占17.16%,经常用的占41.79%,偶尔用的占26.12%,很少用的占11.19%,从不用的占3.73%。由此分析,幼儿洗手的合格率才17.16%,对于洗手的问题,家长并没有要求幼儿一定要用洗手液洗手并冲洗干净。

问卷第6题:宝宝洗手后能自己用毛巾擦干净。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洗手后总是能自己用毛巾擦干净的占28.36%,经常用的占39.55%,偶尔用的占20.90%,很少用的占9.7%,从不用的占1.49%。

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幼儿的洗手问题中,幼儿总是按步骤洗手以及知道手脏要洗手的不到50%。由此可知,家长并没有强烈要求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俗话说:“病从口入。”食物是经过手传递到口中的,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尤为重要。

(二)了解幼儿在家如厕情况

问卷第7题:宝宝在家中能表达正确的大小便意愿。

调查结果显示,79.85%的幼儿能正确表达自己大小便的意愿,经常表达的占14.93%,偶尔表达的占4.48%,很少表达的占0.74%,从不表达的为0。由此分析,幼儿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大小便意愿。

问卷第8题:宝宝会一层一层脱掉内、外裤,会一层一层提好内、外裤。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会正确穿脱内、外裤的占26.12%,经常会的占37.31%,偶尔会的占23.88%,很少会的占11.19%,从不会的占1.49%。

问卷第9题:宝宝大小便后能整理好衣服。(把内衣塞进裤腰里)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在大小便后整理好衣服的占11.94%,经常能的占25.37%,偶尔能的占39.55%,很少能的占15.67%,从不能的占7.46%。

问卷第10题:宝宝大小便后能冲水、洗手。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记得大小便后冲水、洗手的占27.62%,经常记得的占40.30%,偶尔记得的占23.88%,很少记得的占6.72%,从不记得的占1.49%。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大小便意愿,但关于穿脱衣服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幼儿上厕所都不能正确穿脱裤子。经过家访了解到的重要原因是,家长帮助幼儿代办了穿脱裤子的过程,让幼儿缺少锻炼机会,导致幼儿这一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

(三)了解幼儿在家吃饭情况

问卷第11题:宝宝在家中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家中总是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的有44.03%,经常能用的占38.06%,偶尔能用的占14.18%,很少能用的占3.73%,从不能用的为0。调查结果与幼儿园的情况相符合,基本不会出现教师给幼儿喂饭的情况,吃饭的能力即生存本能,幼儿也不例外。

问卷第12题:宝宝能在大人引导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在大人引导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仅占11.94%,经常能的占33.58%,偶尔能的占40.30%,很少能的占13.43%,从不能的占0.75%。从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幼儿有挑食的习惯。

问卷第13题:宝宝能在提醒下保持桌面、地面、衣服干净。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在提醒下保持桌面、地面、衣服干净的占14.18%,经常能的占49.25%,偶尔能的占30.60%,很少能的占5.22%,从不能的占0.75%。在家里要求吃饭时保持干净的只有少数,家长并没有强烈的要求。

问卷第14题:宝宝能在大人的提醒和监督下漱口和用干净的毛巾擦嘴。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在大人的提醒和监督下漱口和用干净的毛巾擦嘴的占31.34%,经常会的占49.25%,偶尔会的占16.42%,很少会的占2.24%,从不会的占0.75%。从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有漱口和擦嘴的习惯,但总是能自主完成的并不足50%。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能熟练掌握吃饭工具,说明幼儿都有基本的吃饭能力,愿意自己学习,但在挑食、保持桌面干净等方面表现得不够好,主要原因可能是家長代办、老人宠溺,或觉得幼儿自己收拾太慢了,不让幼儿收拾,导致幼儿在这方面能力较弱。

(四)了解幼儿在穿衣、穿鞋等方面自理能力情况

问卷第15题:宝宝会穿脱简单的裤子,分清裤子正反。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会穿脱简单的裤子、分清裤子正反的占22.39%,经常会的占48.51%,偶尔会的占22.39%,很少会的占5.22%,从不会的占了1.49%,其中不会穿脱简单的裤子、分清正反的占少数。

问卷第16题:宝宝能主动寻求大人的帮助穿上衣,愿意学习穿上衣。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主动寻求大人的帮助穿上衣,愿意学习穿上衣的占27.61%,经常能的占47.01%,偶尔能的占19.40%,很少能的占5.97%,从不能的为0。由此可见,所有的幼儿都愿意学习穿上衣。

问卷第17题:宝宝会正确地穿鞋。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正确穿鞋的占37.31%,经常能的占50.57%,偶尔能的占11.94,很少和从不能的为0。大多幼儿掌握了穿鞋这一技能,部分幼儿未能学会正确穿鞋。

问卷第18题:宝宝会扣扣子、拉拉链。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会扣扣子、拉拉链的占11.94%,经常会的占27.61%,偶尔会的占27.61%,很少会的占26.12%,从不会的占6.72%。大多数幼儿未掌握扣扣子、拉拉链的技能,只有少数幼儿会拉拉链、扣扣子。

问卷第19题:宝宝会折叠自己的小衣服。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会自己折叠小衣服的占8.21%,经常会的占16.42%,偶尔会的占37.31%,很少会的占24.63%,从不会的占13.43%。由此可见,幼儿对于自己折叠衣服的自理能力非常欠缺。

调查结果显示,在穿衣服、穿鞋子、叠衣服等自理能力中,幼儿在穿鞋子方面表现能力较强,只有少部分幼儿会穿错鞋子,但幼儿在穿衣方面还需要家长给予他们机会多加练习。

(五)了解幼儿在家睡觉情况

问卷第20题:在大人的提醒下,宝宝能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在大人的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的占32.09%,经常能的占47.76%,偶尔能的占14.18%,很少能的占5.97%,从不能的为0。每个幼儿都能按时睡觉和起床并坚持午睡,只是还有很多幼儿需要养成习惯。

问卷第21题:宝宝能独立安静地入睡。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独立安静入睡的占20.15%,经常能的占35.07%,偶尔能的占26.12%,很少能的占13.43%,从不能的占5.22%。

问卷第22题:宝宝睡觉姿势正确。(不蒙头、不趴着睡等)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做到睡觉姿势正确的占26.12%,经常能的占43.28%,偶尔能的占23.13%,很少能的占6.72%,从不能的占0.75%。

调查结果显示,宝宝都有较良好的睡觉习惯,但不太能够做到总是独立安静入睡,并且睡觉姿势正确的还是少数。

(六)了解幼儿在家喝水情况

问卷第23题:在喝水时,宝宝能拿稳小水杯喝水,小水杯不会掉在地上。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喝水时总是能拿稳小水杯喝水,水杯不会掉在地上的占66.42%,经常能的占25.37%,偶尔能的占6.72%,很少能的占1.49%,从不能的为0。结果显示,超过50%的宝宝总是能拿稳小水杯喝水,小水杯不会掉在地上。

问卷第24题:宝宝在家中接水、喝水时,水不会洒在地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家中接水、喝水时,总是不会将水洒在地上的幼儿占34.33%,经常不会的占45.52%,偶尔不会的占16.42%,很少不会的占3.73%,从不不会的为0。

问卷第25题:宝宝能喝多少接多少,水不接得过多、过满。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喝多少接多少水的占13.43%,经常能的占41.04%,偶尔能的占38.06%,很少能的占6.72%,从不能的占0.75%,幼儿在这一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弱。

问卷第26题:在大人的引导下,宝宝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接水喝。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总是能自己接水喝的占28.36%,经常会的占38.81%,偶尔会的占23.88%,很少会的占8.96%,从不会的为0,幼儿对于喝水技能的掌握不错。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幼儿口渴时都知道要喝水,并且在拿水时都知道要小心,但喝多少水接多少水方面,幼儿还比较不懂节约。

二、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幼儿基本具有初步的自理能力,但只有少部分幼儿能总是坚持做好,这是因为幼儿在家中有家长的帮助,很多事情由家长代办完成,使幼儿养成了依赖的习惯。因此,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须家园共同合作,让幼儿知道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自理能力是自己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而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的目标2中明确指出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小班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利用家园合作来提升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主要通过家长座谈、家长会等,加深家长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清楚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让家长放心。通过对家庭访谈调查了解后的总结,提出了以下提升小班自理能力的方法。

(一)家园交流,树立共同教育观念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园内生活活动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研究和指导,有效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从小班开学初,教师就要和家长紧密配合,有效沟通,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和调查发现,要有效地提高幼儿生活能力培养,就必须家园合作。教师从中探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记得三天体验式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的幼儿基本伴有心软的家长。为什么幼儿知道哭闹有用呢?经过了解,这些幼儿只要哭闹,家长就任由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教师要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让他们迅速融入幼儿园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引导幼儿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让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玩具,并给予表扬。教师及时跟家长沟通,树立共同的教育观念,让幼儿在家也自己整理玩具,按时睡觉。教师及时对完成要求的幼儿给予表扬,并使其成为其他幼儿的榜样。让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也积极动手,家园配合,逐步帮助幼儿改掉坏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从家访了解到幼儿洗手等方面能力较弱的原因:当孩子需要用泡泡洗手时,家长都会帮忙,担心孩子弄湿衣服等,由此减少了幼儿在这方面的锻炼。针对这一问题,我班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吃饭、如厕、洗手等生活,第一天就教他们洗手,并请父母也要让他们在家中完成独立洗手。针对幼儿吃饭时不能保持干净等问题,经过和家长的沟通,统一对幼儿说:吃饭干净是可以保护地球的,你们都是保护地球的小达人。幼儿对于“保护”这一词是非常受用的,当饭菜掉地上时,让幼儿用小扫把和垃圾铲自行清扫干净。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小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家中,让家长积极配合教师,让孩子独自完成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不嫌弃孩子“慢”,多鼓励、激发孩子积极动手的兴趣。当遇到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这样,相信幼儿的自理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二)做好家园工作,赢得家长的配合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以幼儿园应做好家长联系制度为例,教师可以建立班级讨论群,给家长提供一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微家园、微信、幼儿公众号,定期推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文章。另外,幼儿园也可定期提供一些专家的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还可以利用接园时间跟家长面对面交流,直接、有效地了解家长的想法,让家长意识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开展有趣的生活自理类游戏比赛

我园为了不断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常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比赛,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展活动之前会跟家长交流,让家长在家积极监督、鼓励幼儿练习,争取在活动上大显身手。在过程中不断让幼儿进步。同时,小班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在班级可以有目的地开展“穿鞋子”“分类玩具”“挂汗巾”等游戏,让幼儿进行生活自理类游戏,在反复练习中不断进步。

因为前期让家长督促幼儿在家练习,给他们创造机会,经过这次比赛活动,幼儿有了锻炼机会,并在娱乐中体会到了成就感,获得成功的喜悦,自理能力不断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习惯。

(四)在各种游戏中培养自理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就必须以游戏为主。幼儿在玩游戏时,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幼儿学习起来非常轻松,学习速度惊人,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因此,就幼儿而言,游戏就是生活,游戏就是学习。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语气,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鼓励他们自主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在游戏中提高生活技能。如: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区投放娃娃、小衣服等,让幼儿给娃娃洗手、穿衣、洗脸等,在区域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区域里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家长提供的废旧衣服等,这样可以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幼儿在园中找到熟悉感,从而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好地学习生活自理能力。

(五)利用家长活动,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其获得感性的认识?我们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观摩各种教育活动。例如,每学期有一个月是家长助教月,让家长深入幼儿园了解教师工作,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让家长观摩健康课《我们的小手》,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努力,还可以观摩数学活动《玩具找家》,幼儿在“找家”中既学会了玩具的分类,又进行了简单的劳动训练。让家长看到幼儿能够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回家会表扬幼儿,或更严格要求幼儿在家在园一样。通过家园配合,不断努力,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通过各项调查可以明确看出,幼儿在家的自理能力总体表现较弱,以家园合作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途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保持一致性,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的努力要给予肯定与表扬,让幼儿产生正面情绪,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自理能力的练习中来,只有不断努力,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2021-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7/201210/t20121009_143254.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EB/OL].(2016-03-01)[2021-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07-02)[2021-05-20].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364/moe_302/moe_309/tnull_1506.html.

[4]廣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EB/OL].(2015-12-31)[2021-05-20].http://edu.gd.gov.cn/gkmlpt/content/2/2094/post_2094119.html#0.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家园合作小班幼儿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