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化学学习动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21-09-14 08:58王爽
中学理科园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化学课堂策略

王爽

摘   要: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力是学生发展的体现,要想提升学习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关键。学生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是不同的,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日常教学中的经验,认真观摩优秀教师的化学课堂,经过对比和反思,分析化学课堂中一些教学案例,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为初中化學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课堂;学习动力;策略

第九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强调“素养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逐步形成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深化新课改要求应该从关注教师“传授力”转向关注学生“学习力”[ 1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当前初三学年学生化学学习力的现状做了调查研究,在问卷中,针对学习力的四个方面设计了16个问题。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对化学感兴趣的有65.2%;选择学习时有计划的40.3%,课前预习的25.7%。发现了本校学生化学学习动力不足,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和课堂中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化学科学素养以适合学生的方式融入课堂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展,就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重知识传授,轻素养培养

有的教师只注重是否全面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从而出现了学生只学会了知识并不会运用的情况,学生只是机械性地记住了一个概念或反应,或者一个实验的步骤和结论,对实验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完全不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样的问题,换一个方式去问便不知如何解释和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主动思考的,多数变为教师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科素养也得不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一段时间知识也会遗忘,完全不知道在学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去学好化学。

1.2  重内容全面,轻个性设计

课堂的设计,就是在学生学习起点和终点中间的桥梁,多数时候是没有个性设计课堂,过程是平铺直叙的,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任何环节的设计,这一堂课便是杂乱无章的,教师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知识是散乱分布的,对初中生的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非常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从而阻碍进一步形成学科观念和思想。

1.3  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节约时间和减少麻烦,教师演示实验替代了学生实验,提出问题后教师自问自答,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这些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喜欢学生按照自己的预设途径走,如果学生提出了新的想法,也很容易被忽略和否定。学生成了摆设,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教师与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讲,没有走到学生中去,看不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不了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2  初中化学课堂适合学生发展教学策略

2.1  走进现实生活,提升学习动力

我们应该提倡真实的化学,科学的化学,化学学科应该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化学课堂也是不能脱离实际问题。初中阶段的物质都是生活常见的物质,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学生既熟悉又陌生,因此可以从熟悉的角度入手。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课中,苏教版课本中的实验多数都是从生活出发的,想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二氧化碳从哪里来呢?打开汽水瓶就有二氧化碳溢出!那我们就以这个实验为例,探究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汽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还有我们呼吸时产生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我们可以向石灰水中吹气 。这些都是通过实验从实际生活入手,让实验更生活化,来自生活也用到生活中去。

2.2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习动力

一堂课从真实的情境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将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带着问题去学习也更有动力。在金属防护与废金属回收一节设计中,首先分析对于初中生来说,金属生锈认识还停留于感官体验阶段,因此对于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并没有过多关注,并不知如何去探究和解决这类问题。从真实的自行车生锈情境为线索,以金属铁生锈的实验为载体,学生学会对比、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对于铁生锈的问题,学生知道了先分析原因,进而寻找除锈和防锈方法,形成解决问题基本思路。在“提升化学学科素养”主题指导下,以及结合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研究内容,用到一些教学策略:(1)以真实问题情境贯穿,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探究。化学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化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与实际联系紧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学习进行知识的运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学以致用。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适宜的情境能够激疑激思,猜想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因此本节课从真实的情境贯穿,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实验对铁生锈的原因进行分析。(2)问题层层深入,形成从定性到定量的思想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学生思维受限,对铁生锈影响速率的探究,可以引入定量实验的方法,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问题串,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并能够提升学生分析数据,获得信息的能力。在新的中考试题形式变化中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也要有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整合信息,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实验探究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废旧金属回收,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尤其“互联网+”迅速发展,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将信息进行整合,从更开阔的视野,更科学广泛的角度去认识问题。金属防护与废金属回收这一节课,更要注重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收获不应该是具体的知识,而是在探究和思考中寻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化学,学习化学,感受化学带来的变化,以及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从做中学,从课堂走进生活,改变生活。

2.3  加强实验创新,提升学习动力

实验是一堂课的燃点,把实验设计好,并能在实验中进行创新和思考,充分挖掘实验背后的素养,学生将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构成物质基本微粒一节,微粒对于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如果直接讲授,学生不容易接受。在听毓秀学校王雪青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时,他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撕纸片,问还能再分吗?接着拿一个装有水的喷壶,把水喷到熨斗上,只看到了水雾看不见水珠,用实验事实作证据并制造思维冲突,让学生经历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认识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体验宏观物质的“无限”分割。这样的实验设计让学生的体验代替讲授,实验又是可复制不复杂的,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的一个脚手架,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又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思想。

2.4  发现化学之美,提升学习动力

化学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美,教师应该充分表现出化学之美,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体会化学的奇妙和魅力。化学本身就很美,实验现象之美,有的出现绚丽的颜色,有的发出彩色的光芒,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充分利用好化学之美,会让学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化学之中语言也可以优美,有的老师将一种物质拟人化处理,将二氧化碳比作云雾仙子,将其比作灭火英雄,这样一种物质顿时就有了灵魂,也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化学还有很多美,符号美,化学符号在黑板上优美地书写出来,这也是一种美。

2.5  以史为鉴,提升学习动力

化学史的运用,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化学史能体现出知识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更加了解知识的由来,更能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了解发展史才能更好地在此基础上发明新的技术。如构成物质微粒一课,可以把“人类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演变”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前人的智慧产生敬意,惊讶于微观世界的景象。并在此基础上介绍STM技术,观察微观世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其科学研究的兴趣。再比如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一课中,可介绍氧气发现过程,从燃素说到氧化论,从定性到定量,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真谛。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育视角下的化学课堂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只要我们每一位化学老师牢牢记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素养为导向,促进学习力为宗旨,使学生成为学習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自然也会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保强.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力生长的探索[J].化学教与学,2012(7):13-14.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化学课堂策略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