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促使了新课程标准在我国的推行与进一步发展.其中明确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指明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断关注教学活动的“全体性”,即不止关注优等生,对于“学困生”也要引起重视,从“学困生”成因入手,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促进整体教学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3-0008-02
收稿日期:2021-05-15
作者简介:陈强梅(1983.10-),女,江苏省宝应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是贯穿全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的重要阵地,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此同时,在新发行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需要从所学的数学之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应用型学科,关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摘掉有色眼镜,平等对待优等生和“学困生”,及时发现“学困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尽可能的给予他们学习上及时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改变厌学情绪,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保证班集体的整体学习效果.本文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转化策略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用以减少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数量,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学习中“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即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拥有不良学习习惯、不能彻底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较弱等综合性能力出现问题,导致数学学习偏离常规发展,形成成绩或者学习缺陷的现象,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的学生.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与同期学生相比,学习效率较为低下,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缺乏数学学习兴趣,有厌学、恐学等情绪,大致产生“学困生”的原因,综合来看有三方面,分别是学生自身、学校影响和家庭因素三方面.
1.学生自身原因
首先,就是长期以来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产生的是消极情绪,而不是寻找解决方法和有效的帮助,从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无法安心寻找问题答案.再者,就是淡薄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外在力量,可以推动一个人进步,而“学困生”则恰恰缺乏这种进步动力,又因为能力弱和学习成绩差,导致更不喜欢上数学课.最后,就是不科学、不合理、不适合自身的错误学习方法.
2.学校原因
学校方面的因素分两部分来看,一是校方的错误理念,二是教师的错误教学法.首先来看校方因素,校方为了提高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强制学生进行超负荷学习,作业任务繁重、课堂教学安排紧凑、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都间接或直接的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拒绝深入学习,从而形成“学困生”.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区别对待、错误的、不合理的教学手法,也往往是导致“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对数学学习好的优等生就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数学学困生”则耐心缺乏,长而久之的不平等待遇就会令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导致学习成绩的进一步退步.
3.家庭原因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学困生”的家庭组成为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条件较差,长期以来对于“学困生”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关心都是极度缺乏的,有甚者,学生甚至长期见不到家长,亲情关系的缺乏很容易对初中阶段的学生造成心理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逃学等现象,学习成绩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学策略改进措施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学困生”产生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写到,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以培养数学基础为基本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减少甚至消除初中数学学习上的“学困生”.对此,教师必须从针对“学困生”产生的根源开展针对性举措,打开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突破口.
1.增加“学困生”学习兴趣
著名学者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句话在消除“学困生”上,一样有指导意义.想要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要清楚的了解学困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将生活中的种种与数学学习、学生爱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来促进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生活数学”的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图形、数字等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数字类的有身份证号、学籍号、车票号、超市小票、股市信息、银行卡号、邮政编码等等,图形类的有天安门、金字塔、东方之珠电视塔、高铁、红旗等,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信息,通过生活化信息的课堂导入,帮助“学困生”初步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打破他们对数学学习很困難的固化认知,引导他们转换思想,自发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再比如,在进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内容教学时,就可以以自身班级为例,记录每位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按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找出两种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并说明他们表达的含义,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吸引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到教学内容能够让“学困生”有兴趣听,又听得懂,听后还能有效应用,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2.注重“学困生”的实践性教学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教学上,引导学困生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消除“学困生”的关键所在.
例如,针对数学学困生问题,备课时就要求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分层备课,教学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作业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的引导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像是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何为不等式和如何解不等式,再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等式和一次函数的异同点进行认知,最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宁夏有一批货要运往北京,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1150吨,预想利用50节A、B两种型号的车厢进行运输,A类车厢运费0.5万元,B类0.8万元,35吨甲和15吨乙可以装满一节A车厢,25吨甲和35吨乙可以装满一节B车厢,满足此要求的方案共有几种?哪种的运费最少?最少的运费为多少?然后从分析解题思路入手,设A车厢x节、B车厢y节,得到x+y=50,然后根据已知條件得到25y+35x≥1530,以及15x+35y≥1150这两个不等式,组成不等式组,再引导学困生进行不等式求解训练,加强基础能力记忆,最后求出所有可能得到的x和y的答案,计算出每种组合的运费,求出最少运费值,得到最终解,通过这样一步步带领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进行实践性学习.
3.制定长期的、详细的学习计划
俗语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在问题的消除上,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因此,想要有效的转化数学“学困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的、详细的学习计划,也需要经常性的引导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的回忆,加强知识记忆.
例如,学习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其心理发展情况、学习基础情况、家庭情况等等,做到合理且有针对性,做起来行之有效.比如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时,在学生进行综合性几何问题的解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比如y=ax2+bx+c(a不等于0)是什么函数表达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和特征?判定条件是什么?Rt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否存在a2+b2=c2?如何证明?哪些条件可以证明全等三角形?AAA是否能够判定三角形全等?如果不能是因为什么?带领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在针对学生回忆中表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再联系家长进行教学辅助工作,比如监督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在家是否有按照计划进行学习等,不论复习计划还是其他,都是我们教学计划制定不可缺少的一环.再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相似和三角形全等”知识的串联复习时,就可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先引导学困生回想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即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相似;三边对应成比例则相似.而三角形全等条件为SSS、SAS、AAS、ASA,以及如果为直角三角形,则斜边与其中一条直角边相等(HL)则可判定全等,最后列出思维导图引导学困生牢固记忆.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在落实转化措施时需要教师和学生、家长做出共同的努力,但是,总体上还是从学生为根本入手点,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的过程中,要逐渐探索出符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教学理念的系统化措施,促使“学困生”朝优等生的转化,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文斌.学习困难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0):3.
[2]朱卫华.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6(4):3-6.
[3]左鹏飞.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研究[J]. 师道·教研,2017(12):159-160.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