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琼
【内容摘要】高新科技的发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应对时代变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应洞悉历史认识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适应社会发展。本文主要介绍高新科技发展中智能化带给我们的生活变化以及应对策略,以案例分析的方式阐述高新科技在培育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尝试。
【关键词】高新科技 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处于大转型、大变革时期,社会竞争激烈,个体在人生各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也愈来愈多,这就对人才培养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立德树人”的实现需要学生具备多种素养,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DNA[1],只有具备了历史核心素养,才能使青少年成为一个重视亲情、崇尚法治、心怀天下的中国人。下面以《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为例分析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试牛刀,发现问题
在课堂最初环节导入设计消费成交额数据。课堂部分由四个板块构成,第一个板块用知识竞赛形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情况;第二板块用图文形式考查哪些因素促使20世纪中期发生了这样一场意义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部分设计三个问题组(1)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2)生物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3)航天技术的利与弊?课堂最后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科技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谈收获,小结后结束本课讲述。
本课试讲完,整体学生反应比较活跃,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教材,问题设计没有脱离课本。
二、质疑——反思
教学意见反馈:这是一节可以打破常规模式、创新讲解的课,但是需要下大力气挖掘,教学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导入部分未深入研究成交额背后的原因;整堂课的落脚点不是“高新科技”,应该是“改变世界”;课堂最重要的环节采用比较雷同三个问题组,设计形式较单一老套。课堂环节虽流畅但无新意、不够出彩,未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经过激烈的讨论,我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像:科普节目《机智过人》中到底人不如机还是机智过人;2019年“双十一”成交额2684亿离不开我国自主研发“飞天”“神龙”系统;科技两面性我们如何应对等等。七嘴八舌灵感很多,心里的线索逐渐清晰。
另外,教师针对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1)传统概念里一般人认为历史知识传授带有传统性。知识是预设并被认为是正确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记标准答案,学生学习被动接受,学习过程以记忆为主。我只能解释说历史考查早就不是这种模式了,语文教师发现历史也讲诗歌小说;政治教师跟我们沟通改革开放;与美术教师可以共同聊一聊绘画、雕塑作品;地理教师跟我们沟通地形图的变化等等,历史是一门庞杂且注重逻辑系统的学科,应关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
(2)历史不单单是过去的事,它更重要的职责是展望未来,以史鉴今、以史明智。教学中仍存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盲目迷信权威,缺少质疑的意识、多问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的情况。 因此教师更应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评价方式。
三、重新整合,落实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中体现核心素养
传统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往往围绕课本知识点,从课本中较容易找到答案,这就造成一种“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假象。因此,可以尝试发散创造性思维,开设活动型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培育历史核心素养。于是将教材和核心素养重新整合,课程落脚点设计为“改变世界”。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工程三大高新科技,理解其影响。通过阅读原始材料,培养概括归纳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史鉴今。理解创新精神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意义,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课程设计环环相扣
课前把本节课的重大科技成就图片制作成滚动播放模式,导入部分播放华为公司预测面向2025年的十大趋势视频,由十大趋势可以预测未来几年是智能世界,那么这些变化是依托哪些高新科技,又是如何改变生活的引入本课。课堂设计成三部分:科技展现文明——看成就;科技源于发展——析原因;科技改变世界——论影响。第一部分看成就這里以连线的形式考查大家对课本的预习效果,简单快捷。另设置回首过去“穿越时空”环节呼应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二部分分析原因从理论基础、社会需求、政治保障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快速解决。本课的重点是第三部分科技改变世界——论影响。
3.重点突出谈影响
在讨论科技改变世界的环节中,设置了四个难度不断深入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组。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主要考查现代高新科技的影响,通过分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技术三则材料,归纳总结出高新科技的积极影响,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理解能力。
(2)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高新科技是天使还是魔鬼?(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模拟了2020山东高考卷材料分析题,是观点评述类也是唯物史观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运用,单一的天使或魔鬼都不够全面,准确认识应是天使中的魔鬼,应对科技加上道德和法律的保障,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提升高度。
(3)智能化依托现代高新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变化,请举例说明智能化科技应用在哪些领域或行业?
[设计说明]首先要给出智能化的定义:智能化是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具有的能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比如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种智能化的事物,它将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从而能动地满足人的出行需求。它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不像传统的汽车,需要被动的人为操作驾驶。这个问题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层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拥抱科技、热爱生活。
(4)有人说:智能化代替人工已成大势所趋,传统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设计说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曾错失两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先机,造成了近代史上被动挨打的局面,也使我们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面对高新科技,我们应端正态度不必焦虑,必需认识到:高新科技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信息时代下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坚信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虽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另外从政府层面解读,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和转移,任何行业都是有寿命的,任何行业都会被代替,一个行业的消失也代表了另一个行业的兴起,产业转型淘汰的必然是以人工劳动力为主要因素的行业,而高精尖行业是需要人们不断开发的。从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需要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创新意识,这个问题是主旨升华,“未来已来”,我们不能对世界潮流视而不见,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产生忧患意识,并能从自身做起以史为鉴。
本节课隐含了“回首过去”“未来已来”,最后设置“未来可期”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预测100年后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既与开篇遥相呼应,又让学生发挥了想象力。这里不做知识总结,只是思路引导未来的生活一定是更便捷、更健全、更和谐、更幸福的。最后总结本课,落脚点是科技是因为人类的探索而永不止步,科技的落脚点一定是让生活更美好。
高新技術的进步是人类不断探索的结果,同时,一系列新科技也在改变着人类、世界的面貌。就像中国古代科技、近代西方科技对世界的影响一样,其影响非常巨大。然而,高新科技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精神应与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精神相结合。
四、课程研究建议分享
1.重视研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明确了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它明确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另外,各级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材。同时,《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高校选拔人才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听课教师的关注点首先就是课标,结合课堂设计分析教学的完成度如何。因为本节课在整个单元中内容非常简单,可以说自己看就能懂,但是历史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应启发学生思考、以史鉴今,于是我又结合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标准重新设计学习目标。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应当是以追求效率和效益为原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精心设计问题,针对学生设计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预设学生答案。教师在课堂真正讲授过程中,根据提问的反馈情况及效果多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从中领悟到提问问题的方法及技巧。
3.重集体力量,懂得寻求帮助
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如一群人走得远。通过这次课程探索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人很容易局限于自己的思维,但当你与组内教师沟通的过程中,灵感思维会碰撞出很多火花,集体备课可以集中多人的智慧与经验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集备、磨课时,应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课后交流——反思复备”的基本程序,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教学设计,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使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也看到了社会上涌现的各类“真善美”事件,面对一些西方媒体的抹黑,历史教学更应贯彻核心素养教育,塑造学生性格,将个人与国家紧密联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25-34.
(作者单位:青岛第六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