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初中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对单一的知识点进行理解,还需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强化自身逻辑推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将零散的知识从点到线再到面进行总结归纳。在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教学工作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课程,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文章将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逻辑推理;初中;数学
逻辑推理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后,对知识进行深度推理。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也能够快速理解数学题目,尽快找到解题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升,提高教学效率。
一、 备课中注意初中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引入
众所周知,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质量将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率。为了能够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高质量的备课工作,教师要理解课程所要教学的知识,并且将数学题目的逻辑梳理清楚,在課堂上注重题目逻辑的引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思考数学题目的逻辑。但是现在仍旧有很多学校的教师在备课时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课堂上的逻辑教学。如果学生不能提升逻辑思维,他们很难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也很难读懂数学题目。教师只注重课堂教学效率,会让很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失去了数学教学原本的价值。我们可以发现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严重忽视掉了学生的自主推理能力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也多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填鸭灌输式”教学,过多的采用机械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却无法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课前备课教案中,很多教师对于课程的整体规划科学性不足,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这导致很多教学手段缺乏合理性,无法让所有学生听懂课程。学生无法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无法融入课堂的教学中,只能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并不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很多逻辑能力比较低下的学生将会很难从课堂上学习知识。为了能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规划,并且在课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只有让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升,学生才能够快速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提升解题速度,让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引入,能够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时,在教师在备课时应当理解函数是中考的考试重点,所以不能急于求成,一旦课程教学速度过快,学生的学习速度无法跟随课程进度,将会导致教学效率降低。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理论知识中的逻辑思维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含义,并且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问题,这样才能够发挥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在教学一些复杂的函数题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对问题的各项条件进入深度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解题目的真实含义。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战场,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大多数是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让学生实践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以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教学体验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进度的规划。在主要课程开展之前,应当以逻辑推理能力教学为主要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个人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应当通过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弥补这些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独角戏”的现象,自己一味地输出知识,学生却没有能力完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现象很难真正的落实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的速度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当课程教学速度过快,大多数学生的领悟力跟随不上课程的教学速度,将会导致学生没有学会新知识就开始学习下一个知识,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混乱,导致学习质量低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也很难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懂得因材施教,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当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特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三角函数》一课时,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这堂课,跟随学生的视角来回顾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了解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述,让学生注重三角函数形成的逻辑关系,让学生思考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真正意义。以实际需求出发,教学目标从三角函数的三个定义出发。在教学开篇,教师可以使用生活中的例子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引入。比如探讨角的大小,可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梯子摆放现象进行演示,通过梯子倾斜的角度演示角的大小。以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知识的引入,增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课程的趣味性。并且这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自实践完成课程知识学习,这样能够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将数学知识进一步生活化,能够让学生以生活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样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通透,在面对数学题目的同时,也能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建立全面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实际问题,快速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