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荣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运用科技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正成为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深受小朋友喜爱,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凸显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运用
一、有助于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像和丰富多彩的色彩等效果,创设出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能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为幼儿的美术学习创造轻松、活泼、真实、自由、动感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直观、生动、形象的信息感知中体验“身临其境”,产生愉悦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诱发探求的动机和强烈的创作欲望。
二、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
三、有助于突破难点,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在美术教学中,对于新技能的学习,老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一解决不同能力孩子的困惑,导致有些孩子无法进行有效的创作,体验不到活动的乐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请幼儿在家观看,并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家长适时地进行引导。例如美术活动“二方连续折剪”的难点在于设计的图案两边要留白,剪的时候不能剪断,否则作品就会断开。每次开展这个活动,老师都犹如“消防员”,忙于四处“救火”,苦于分身乏术:“老师,我不会”“老师,我的剪断了”“老师,我的又剪断了”……忙得晕头转向,而活动结束,成功的作品却寥寥无几,必须通过其他活动时间来继续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以二方连续折剪“灯笼”为例,提前进行折剪方法、步骤的拍摄,并利用解说旁白,以技能学习前置的方式,让孩子在家先进行二方连续折剪方法与难点的练习,独立完成“灯笼”作品的小任务。教学活动中,先运用现场“纠错”的方式:故意用错误的方式将“灯笼”剪断,让学生来发现问题所在,帮助完成一个成功的作品,有了前期经验,学生个个争当小老师,踊跃、积极地帮老师纠错,在学生说、教师梳理中进一步巩固了折剪的正确方法。如此,老师再也不用疲于指导,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了幼儿进行想象创造的时间,体验到成功与乐趣。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不仅促进了教育活动过程中老师“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也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责任编辑:罗 欣)
參考文献:
[1]钱莉琴. 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之绘画、手工、欣赏的融合[J]. 才智,2016(24):145.
[2]刘霞,陈蓉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障碍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J]. 学前教育研究,2019(03):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