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蕴华
摘 要:教育部2007年制定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培智学校教学以生活为核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指出,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优化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成为提高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效率、促进培植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培智;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个别化教育;生活力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培养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优化课堂结构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助于学生体验、理解、思考。教师要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结合身边实例融入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课本,到实际生活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程序,提供适应性个别化教育服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三、优化教学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建立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和多元的教学方法。生活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采用多感官并用的方式,教学内容的选取重视生活化,这有利于改变教学方法。在积极思考、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优化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使课堂教学形声并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乐意参与学习,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收获。
五、優化评价方法
生活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个别化教育的进程和结果,所以评价既要重视过程和结果,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要倡导量与质兼具的评价,重视个别差异的评价。评价要突出人文性,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能,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完成,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以生活为核心”的理念,把培养特殊儿童的生活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该理念尊重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为学生个别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廖香梅.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 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08):45.
[2]吴彰敏. 培智学校以生活为核心单元主题下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J]. 现代特殊教育,2018(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