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1-09-10 07:22叶爱萍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摘 要: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笔者基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说文解字、引经据典、成语故事融入等方面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文化;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渗透策略;渗透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01-0029-02

引 言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全面发展。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渗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承担起传统文化渗透的重任。因此,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非常必要。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以往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一般以板书讲解为主,学生只要认字、会写字即可,不需要了解与汉字相关联的文化或故事。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很少讲有关的文学典故、趣闻逸事等,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1]。将传统文化引入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汉字的图像性特点入手,结合汉字附带的文化典故、趣闻逸事等进行教学,赋予每个汉字不同的形象意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直观、形象,把汉字的字形结构、文化典故、内涵意义等清楚地摆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受时间、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限制,教师单纯地讲解汉字的字音、字形,使学生往往没有足够了解汉字蕴藏的字义、文化背景等就开始死记硬背汉字,识字效率偏低。汉字具备鲜明的象形特征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汉字的这些特征进行识字教学,把汉字的象形文化、文化内涵等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结合汉字的形象特征、文化内涵等理解和记忆汉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汉字作为一种文字,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使识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认字、识字,还拥有了丰富的文化价值,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与学习文化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所以,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认字、识字,还可以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利用汉字的象形性渗透传统文化

象形字文化是我国文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绝大多数的汉字属于象形字,当前的简体字依然改变不了汉字的象形属性。基于汉字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通过看形解字的方式讲述汉字的字形、甲骨文图形等,把象形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边看着甲骨文图形,一边理解、记忆汉字,从而深入理解和学习汉字[2]。

例如,在讲“人”字时,笔者先让学生观摩黑板上的“人”字并想象它的图形,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它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二者之间的联系。待学生观察后,笔者结合甲骨文图形讲解了“人”字字形的由来。借由“人”字的甲骨文图形和笔者的讲解,学生清楚地看到“人”字是根据人侧身的身形而来的,对“人”字有了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愈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和“人”字一样的象形字还有很多,小学教育阶段常见的有“山”“火”“口”“目”“足”等。

(二)借由汉字字义的演变历史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汉字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魄,其不仅记录、见证着悠久且璀璨的中华文化,本身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和独特的意义。一些汉字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表达着某个意义,历经千年不变,如牛、羊、日、月、人等。此外,还有一些汉字从它的本义中引申出了新的意义,如“走”,其本义是“跑”,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当今众所周知的“走”义。这些都是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汉字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汉字的文化属性,基于汉字文化本身的悠久历史,把汉字文化的发展和识字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讲述汉字的发展历史来渗透传统文化。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识字、认字,还能加深学生对汉字发展历史的了解。

例如,在讲“朝”字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述了“朝”的本义是早晨,由于早晨是君臣上朝的时间,因而引申出了“朝廷”“朝拜”等字义。笔者结合“朝”的字义演变进程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对这一汉字的发展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汉字。

(三)通过古诗词渗透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其包含的文字意义和文化底蕴为后世所称颂。由于古诗词的文字平仄押韵、简短精练、朗朗上口,非常适合记忆力比较强的小学生学习和背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与此相关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讲述汉字,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时了解和学习文字,发现汉字的语言魅力,同时熟识古诗词文化。

例如,在讲“月”字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月”在古诗词中的代表意象,如“愁绪”“时间”“情爱”“边塞”,以及“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等,并说出了与此相关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江花月夜》《虞美人》等。笔者借助这些古诗词讲解“月”字,增强了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实现了传统文化在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再如,在讲“柳”字时,笔者讲述了与柳树相关的古诗词,如《折杨柳》《咏柳》《长安新柳》等,以此渗透和传播传统的古诗词文化。当然,古诗词中有着独特意象的词语还有很多,如“梅花”“菊花”“水”“烏鸦”等,而这些词汇都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生字词,教师可以借着生字词讲解的机会渗透古诗词文化。

(四)通过引经据典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大多是古代经典名著的节选,或者讲述名人逸事的文章。这些节选和名人逸事有着一定的代表性、教育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载体。基于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选、名人逸事进行引经据典,通过讲述与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学习相关汉字。

例如,在讲“司”字时,笔者讲解了教材中编入的《司马光》一文,把文章的创作背景、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司马光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历史成就和其创作的名著《资治通鉴》等讲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创作了流传千古的文学名著。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司”字的过程中,了解了与司马光相关的《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以及司马光创作的《资治通鉴》,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播和渗透。再如,在讲“象”字时,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增进了学生对曹冲这位政治家、文学家的了解。又如,在讲“水”字时,笔者讲述了《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古典神话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

结 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识字、认字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说文解字、汉字字义演变、古诗词学习、引经据典等教学策略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东慧.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魅力中国,2019(16):206-207.

朱宁.刍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界,2019(44):84-85.

作者简介:叶爱萍(1977.10-),女,福建南平人,一级职称,延平区骨干教师,曾获区级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中青年教师微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识字教学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