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结合小学生的学情,做好生活化课程教学,从法治观念、法治思维等多方面渗透法治内容,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树立法治意识,学会遵法、守法,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1-0008-02
引 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法治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注重法治观念的渗透,结合小学生的学情,转变教学思路,从简单的说教转为生活化课程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案例教学、生活热点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1]。
一、注重生活情境创设,丰富法治体验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发展规律,积极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法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从而使小学生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进行法治学习[2]。
以五年级上册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为例,这一课的内容是帮助学生了解烟酒危害身心健康,接触毒品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更会触犯法律。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调查家人抽烟、喝酒的情况,让学生发现烟酒的诱惑其实就在身边;课堂教学中再结合相关数据、微课等,让学生认识烟酒的危害。关于毒品的教学,在发现学生学完部分内容后对新型毒品的认识仍然不够时,教师一来可以通过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列举案例、播放禁毒宣教视频、链接相关法律等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以及国家、社会对毒品的态度,加深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二来可以将学校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进行延伸,与当地戒毒所联系并建立德育基地,定期带五年级学生参加“6.26”国际禁毒日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更能主动拒绝诱惑,提高防范意识,远离毒品的危害。
二、引用生活案例,提高法治素养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入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法治剖析。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会明白,法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治观念,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众多的国家,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文明旅游的意识,学会保护生态环境。如果单纯地说教,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这也违背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收集新闻素材,将枯燥的说教转化为一个个来源于生活的鲜活案例。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游客破坏名胜古迹的新闻视频,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你认可视频中主人公的行为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如何保护世界自然遗产?有哪些做法值得提倡?”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包开展讨论与分析,发表和罗列观点,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自主收集和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共同设计《文明旅游公约》,并确定落实公约内容的方法和措施。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分析和探究,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了解了丰富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了法治意识,提高了法律素养。
三、关注社会生活热点,培养法治思维
网络时代,学生接触到社会热点的机会增多,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引入法治内容,帮助学生学会用法治思维解读社会热点话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思维[4]。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公共生活,树立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共享的意识,知道只有共同维护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热点话题,使学生懂得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负责。具体来说,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人不戴口罩的行为在网上引发了热议。部分学生受到网络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对戴口罩行为产生了质疑。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人不戴口罩大闹检查点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辨,让学生用公共思维解读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使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合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培养法治意识
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错误思想和言论的影响,做出错误行为。而生硬的法律条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接受和理解[5]。那么如何将“法言法语”转化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言童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加深对法治知识的理解,逐步形成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6]。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教学过程中,共同商量班级事务要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下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规则是大家制订的,应合理参与规则的制订并自觉遵守规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规则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班级制度大家定”的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现行的班级制度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班级制度,自觉遵守班级制度。学生在参与制订班级制度时,容易出现“想一出是一出”的情况,容易在活动中引发争执。对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校规等制订班级制度,从而帮学生划定讨论范围,确定正确的制度制订方向,同时让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促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遵守这些规则制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理论,通过生活化教学帮助小学生真正进行法治学习,学会用法治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将法治观念、法治意识融入自身生活和学习中。
[参考文献]
卞开元.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08):18-20.
祁桂凤.照顾差异,让课堂“活”起来: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为例[J].中国德育,2020(04):69-71.
陶艳秋.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01.
王建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探索[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13-214.
帕克扎提·胡木尔汗.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北京: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996-997.
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7):55-5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芙蓉区微课题“生活化课程教学与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编号:fr2020wkt01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廖晶(1982.7-),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先后被评为长沙市中小学德育先进个人、长沙市优秀辅导员、长沙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先进工作者、芙蓉区首批卓越教师、芙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