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话场”是指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和被访者所在的谈话环境是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互相碰撞的“场”。《立场》成功的关键在于建构的“安全、充满善意、互相信任”的谈话场。这个场域由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选择被访者熟悉的场景,让被访者感到安全是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中,保持距离、理性且客观深刻是基础,充满善意、尊重每一位被访者是态度,从而达到互相信任、不断追求真实和探索人性的目的。对于访谈节目的研创,要契合节目理念,不断适应融媒体的变化和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谈话场;场域;易立竞;《立场》;访谈类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13-03
《立場》作为一档高端、深度、人文访谈节目,一开播就受到业内广泛好评。这也是主持人易立竞继《易时间》《易见》之后推出的又一高分作品,豆瓣评分近9分。主持人易立竞是前《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在记者岗位深耕数十年,被同行称为“中国最好的人物访谈记者”。她从事媒体工作20年,有丰富的新闻调查、新闻访谈经验。她在2005年发表的长篇报道《病人崔永元》成为了业界人物报道的范本,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导演访谈录》《中国演员访谈录》《打开》《打量》,深受学界、业界的广泛好评。
易立竞始终专注于内容、饱含关切,为被访者建构一个安全、充满善意、互相信任的谈话场。在这个场域中,安全是基础,《立场》根据被访者的性格特点、职业爱好、生活经历来选择合适的地点,这种熟悉的场域会让嘉宾很快进入一个相对轻松自然的状态,以便更快更好地进行访谈。充满善意,尊重每一位被访者是易立竞的态度。易立竞曾说:“记者要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才能善待生命,善待每一个被访者。”正是这样一颗充满善意的心,才能让被访者真正把心“交出来”,抵达心灵最深处。这种善意不仅是慈悲,更是一种进退得当的关怀和理解。这个场域又是互相信任的,有了安全的基础、充满善意的态度,才能达到互相信任的程度,并且和被访者共情。在易立竞看来,“共情不是同意、附和,甚至不是理解,它是懂得,懂得是进入对方的内心,甚至是和对方灵魂共舞的结果”。
易立竞始终秉持新闻主义理想,客观、理性地和被访者对话。《立场》突破了过去访谈节目固有的演播室模式和采访模式,成为访谈节目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标签。《立场》的成功,得益于所建构的独特的谈话场,在这个场域中,在场所有人都能感到它的存在,但是其他人无法进入,这是一个只有易立竞和被访者才能进入的场。建构这样一个场域,不仅是为了让谈话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要抵达被访者的内心,让对方打开心扉,呈现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1]。
一、关于谈话场的场域建构
(一)关于谈话场的研究
关于“场”的文献研究,来源于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场论”,将物理学中的“场”引进心理学研究领域,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域中发生的,并且受到心理环境的影响,当下环境的各种力量决定个体的事件即勒温“场论”的主要观点[2]。国内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苗棣教授提出,“谈话场就是在谈话节目现场,每个参与者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产生共鸣或碰撞,于是形成了一种看不见、说不出但能感受到的氛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谈话场”[3]。
(二)关于场域的研究
关于场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学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和美籍德裔心理学家库尔特·考夫卡。其中,库尔特·考夫卡认为,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4]。库尔特·考夫卡和库尔特·勒温的研究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强调主观主体的作用。
综上所述,所谓谈话场的场域建构,具体是指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和被访者所在的谈话环境是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互相碰撞的“场”。它受制于时空环境和话语主体。谈话场的场域建构的基础条件是物理环境,核心是心理场。采访者和被访者双方的心理场契合度越高,谈话就越能深入。建构一个良好的谈话场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激发被访者的谈话欲望,促进被访者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还能使谈话双方有效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谈话场场域建构的重要因素: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谈话场的场域建构决定访谈的最终效果。任何谈话传播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时空、心理环境中。谈话同样不能脱离这个时空环境和心理环境[5]。在这里,把时空环境称为物理环境,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来分析谈话场的场域建构。
物理环境是建构谈话场场域的基础条件,即主持人和被访者所在的现场环境,他们之间的对话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展开的。比如《立场》的场景选择在古色古香的茶室、风吹麦浪的稻田、密闭空间的实验室等,这就是物理环境依托的空间场景。心理环境即主持人和被访者之间的交流是升华谈话场场域建构的核心和必备条件,是话语主体之间不断进行交流,达到情感共鸣、愉悦共享的过程,就是易立竞所说的与被访者达到共情的状态。
二、《立场》中谈话场场域的建构
(一)物理环境的建构:选择被访者熟悉的场景,让被访者感到安全
《立场》在空间的选择上不局限于小小的演播室,打破了以往围炉式的谈话模式和传统节目的表现形态,根据被访者的职业、爱好、年龄,邀请他们来到与他们人生经历或处事态度息息相关的场所,在这样一个场域中,让被访者感到十分放松和相对安全,更打破了外部环境的束缚以削弱被访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更快进入访谈状态,也为后面的采访奠定轻松自然的基础[5]。
《立场》在场景的选择上既符合节目的定位,也契合被访者的爱好和职业。周杰喜欢喝茶,因此室内的采访选择在一间古色古香的茶室,两人相对而坐,中间是一个古铜色的木桌,一壶清茶。室外的采访则来到了寄托周杰平淡生活追求的稻田农场。易立竞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在这片稻田中的访谈效果显然比室内的访谈效果更加深刻,也可以看出室外的周杰更加轻松自然和随和。采访王珮瑜那一期,来到了王珮瑜充满青涩练功回忆的上海戏曲学校。还有跟随韩红公益脚步踏上的救助现场,和她一起奔跑,观察韩红在公益中的生命状态。这些都是为被访者构建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场域。
《立场》的场景有的还特意选择了对被访者具有特别意义和深刻影响的地方。比如在第一期节目中,带俞灏明走进死亡体验馆再经历一次濒临死亡的考验,采访黄晓明的时候,选择带黄晓明走进一个3小时密室实验室,让镜头呈现纪录片式的纪实感,既能够让被访者在安全的场域中卸下面具,呈现一个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激发他们重新打量自己的愿望,也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二)心理环境的建构:充满善意且互相信任
《立场》的成功之处,除了物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理环境,也是易立竞建构独特的谈话场场域的核心。如果说安全是基础,那么充满善意就是易立竞对待每一位被访者的态度,互相信任是到达的核心和目的。节目主旨是“不迎合、不回避、不轻薄、不盲从”,她始终坚守自己的新闻理想,让嘉宾深入其中,又让他们的思绪游离在外,敞开心扉表达出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而易立竞则在一次又一次对话的“博弈”中,帮助他们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比如《立场》中韩红那一期,韩红就说,可能这是自己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访,只因为对方是易立竞,她才会接受采访,才有一次真正面对自己的机会。面对被访者,在这样一个充满善意、互相信任的场域中,易立竞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能迅速捕捉对方情绪的波动。每一次发问,每一次观察,都是追溯心灵的探险。这就是易立竞独特的魅力所在。本文从以下几点来分析《立场》谈话场场域建构的心理环境:
1.基础:保持距离,理性且客观深刻。在这个场域中,保持距离、理性且客观深刻是心理环境的基础。易立竞在和被访者见面时,与其他访谈节目主持人不同,没有热情的拥抱、谈笑风生的幽默,更没有聊家常式的关切,始终与被访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简单的几句问候。
在采访过程中依然如此。面对被访者,不加评判、不加质疑,也鲜有表示个人态度的语言或动作,大部分都是以“下一个问题”来回应。这种没有直接回应的快节奏追问,总是能够把握重点问题和矛盾的焦点,循着谈话双方的思路和逻辑不断深入,直到问出被访者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立场》中很多被访者都是易立竞的朋友,比如海清和韩红,但即使是这样,她依然会保持距离,认真冷静地和被访者交谈,重新审视她面前的被访者。在有些人看来,这显得有些冷漠,但正是这种距离才让她更加理性、清醒,才可以摒除刻板印象地去面对被访者,使访谈更加深刻、有力,审视和抓取被访者最柔软的地方。
2.态度:充满善意,尊重每一位被访者。充满善意,尊重每一位被访者是易立竞的态度,只有让被访者感受到她的善意,才能让这些穿梭于名利场的明星放下包袱,从而打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在采访经历过严重烧伤的俞灏明的时候,选择的地点是死亡体验馆,很多人怀疑,易立竞是不是故意在消费他,让俞灏明再次把伤口揭开。其实,易立竞也经历过内心的挣扎,她说:“在预采访的时候,提前找过其他的备选外景,但是没想到灏明选择去了这个体验馆。选择这个场景,我不是想呈现他经历过的惨,而是想和他一起探究些真问题。”[6]并且易立竞和俞灏明一起去体验各个环节,这就是不露声色的关怀和善意。王珮瑜那一期谈论了很多话题,比如原生家庭、拜师学艺等,但是当王珮瑜说到和师傅的往事以及死亡的时候,易立竞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停止了话题,其实她本可以继续挖掘,但她担心王珮瑜再次受到伤害,所以用了关怀和关切的方式,松弛有度、进退得当。对于整档节目,不乏观众会说这个主持人“太冷了”“完全没有表情”“她甚至都不会笑,全程黑着脸”。对此,易立竞回答:“真正的善意是尊重嘉宾,提出与之相匹配的问题。”她尊重每一位受访者,在采访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充满真诚和善意地对待每一位被访者,这是建构谈话场场域的重要保证。
3.目的:互相信任,追求事实,不断探索人性。易立竞曾说:“我想保持一个新闻人最纯粹的标签。”所以她一直追求真实、提出真问题、探究个体生命内心世界的思考和真相。在这个场域中,有了安全的基础,充满善意的态度,才能达到互相信任的目的。进而不断追求事实,不断探索人性。
易立竞在一次讲座中曾讲到,在采访过程中,如果有被访者不愿意被报道和公开的内容,易立竞一定会信守承诺,不会报道或者播出。这也是被访者信任她的理由,她不仅会帮助被访者找到最真实的自己,更能让被访者信任自己,毫无戒备,从而吐露心声,只有达到这个目的,才能与被訪者共情。《立场》的播出时间是2019年2月份,但是早在2016年就已录制完成,从制作完成到上线播出,中间相隔了1年3个月。在各个媒体都追求的时效性面前,这档节目似乎失去了活力,但是节目依然获得了播放量和好评。《立场》的内核是探讨人性,而不是追随新闻。不关注绯闻与八卦,也不蹭热点,因此不会担心错过热点。在易立竞的几档访谈节目中,嘉宾都是有态度、有立场的。互相信任,追求真实,不断探索人性是谈话场场域建构的核心,易立竞关注的始终是人性本身。观看易立竞的谈话节目,每一期的被访者都是真实的个体,每一个人的话题的延展和深入都是对一个人现实、内心和人生情态的探索。
只有在这个安全、充满善意、互相信任的场域中,才可以讨论任何话题,才能更加真实地呈现被访者,才能有机会直面问题和真相,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打开”访谈嘉宾,让旁观者得以重新“打量”这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三、《立场》谈话场的场域建构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反思
(一)对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启示
易立竞建构的独特的谈话场场域是《立场》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首先,耐心、细致地做功课是基础,很多被访者都惊讶于易立竞做的前期工作,她问的问题有的连被采访者也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说的,易立竞甚至会记得被访者多年前发的一条微博。因为她关注采访对象的内心感受、情感变化、真实的想法,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知他人未曾抵达或较少涉足的内心深处。并且易立竞的采访被称为“终结式采访”,同一位受访者或者同一个题材很难再有新的扩展。正是因为这样认真、严谨、踏实的前期工作,才会有那些有深度有立场的追问,才会建立起这样一个充满善意、让彼此信任的谈话场。
其次,坚守新闻理想,提升主持人的素养和学识。易立竞从事媒体行业20年,有扎实的新闻报道、采访经验,采访了几百位社会名流、文化学者。她坚持每天做功课,并且对世界、对人性始终抱有好奇心和善意。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财经新闻、社会新闻、文化新闻,分别于2005年、2008年获《南方周末》传媒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正是因为有这样扎实的学习实践,才有了如此优质的作品。
作家夏榆曾用32个字概括易立竞的个性化的新闻职业伦理:探寻世间之真相,发觉时代之印记,展现人生之壮阔,显示人性之丰富。这是对易立竞最好的诠释,她追求事实、探寻人性、关切人心、关切时代。正如《立场》的节目理念一样,“不盲从、不回避、不轻薄、不迎合”。
(二)对访谈类节目研创变革的反思
《立场》成功打破了过去围炉式的采访模式和表现形态。在形式上不仅使用纪录片元素,不預设立场,还通过丰富的视觉语言、立体观察、多次访谈,尽可能地呈现被访者的思想和行为。并且根据采访嘉宾的年龄、性格、职业、爱好等分别选择不同的场域,不仅走进受访者内心,还带受访者走进与之相关的场域。这样的模式创新让观众眼前一亮,契合了节目的理念和态度。这也是访谈类节目史上的一个突破和创新,这种物理环境下的节目形式更加灵活,也适应于融媒体时代的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变化,并且更适应于未来融媒体环境下电视内容以及视频内容的各种生产制作[7]。
四、结语
谈话场的建构是访谈节目的核心,除了物理环境中时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主持人建构的心理环境,这与节目的理念和主持人的风格、提问方式、人生态度息息相关。融媒体视域下,视频内容的研创方向逐渐走向垂直与圈层化,访谈类节目也在全新的思路和要求下迅速迭代,谈话场的建构已经不能仅存在于评论层面,而是一种以主持人建构的独特场域、话语风格、知识涵养和认知偏向为核心的内容生产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李和平,钟兰辉.浅析“谈话场”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价值[J].今传媒,2012(2):83-85.
[2] 申荷永.勒温心理学的方法论[J].心理科学通讯,1990(2):5.
[3] 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03.
[4] 李全生.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简析[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46-150.
[5] 张悦晨.破与立:从《锵锵行天下》谈文化旅行谈话节目谈话场的在场性[J].当代电视,2019(2):21-24.
[6] 蒋苡芯.与尔康抬杠,带俞灏明体验“死亡”,在她面前,明星摘下“面具”|专访易立竞[DB/OL].十点人物志,2019-04-10.
[7] 柳聪.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人物访谈类节目的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8:1-58.
作者简介:毛富姣(1993—),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广播电视。